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853763 通过抗磺胺突变株生产色氨酸[英]/Shiio,L.…∥Agric.Biol.Chem.-1984,48(8).-2073~2080[译自 DBA,1984,3(23),84-11237]将抗5-氟色氨酸和氮丝氨酸的高产率色氨酸生产菌——黄短杆菌 A-100用亚硝基胍进行诱变处理。分离出的突变株是在含1000-2000微克/毫升磺胺的琼脂平板上出现的。突变株225在含13%的葡萄糖作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经72小时培养后产生19克/升的色氨酸,与此相比较亲株 A-100只产生11.3克/升的色氨酸。在含10%的蔗糖培养基上,L-  相似文献   
2.
确定酪酸菌、肠膜芽孢杆菌与粪肠球菌三种菌混合工艺.研究了三种菌混合培养的生长曲线,混合批式传49代、混合连续培养考察三种菌的共存稳定性.三种菌无细胞上清液彼此之间均有促进生长作用,混合培养液的菌数较单独培养增加,在稀释率0.042/h,填充床连续培养11d,三种菌可稳定共存,但批式传49代过程中,肠膜芽孢杆菌有消失现象,而酪酸菌、粪肠球菌均较传代前增加了100倍.平板打孔生长圈法、点种法实验分别表明酪酸菌、肠膜芽孢杆菌对粪肠球菌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连续培养较批式传代可更好的研究菌际关系.并得到简单易行的复方益生菌剂组方方法.  相似文献   
3.
宋波 《工业微生物》2009,39(6):30-33
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研究了细菌Enterobacter dissolvens在直流电条件下的连续培养过程。实验表明在电解刺激下的连续培养,细胞生长曲线和葡萄糖代谢速率均显著提高。当采用10mA电流通电10h后,菌液中细胞的比脱氢酶活[总显色度(OD490)/细胞量(OD600)]约为参比样的2倍,而葡萄糖降解率也为参比测量值的1.8倍,细胞生长亦有所加快。由于培养基的流加,使得过氧化氢等中间产物得到稀释,从而避免了细胞生长的衰减。  相似文献   
4.
沈聪 《生物数学》1997,1(2):41-43
本文讨论了一类生生物连续培养的数学模型,证明了此模型在第一象限的极限环不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5.
高产腺苷蛋氨酸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培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清酒酵母SAM-04-0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的方法,来筛选高产腺苷蛋氨酸菌株。筛菌最终得到一支正突变菌株,其摇瓶产量达到1.0 g/L,比原始菌产量提高了17%。经传代培养考察,该突变菌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同时还考察了两种不同培养方式对腺苷蛋氨酸积累的影响,结果发现一次性补加L-蛋氨酸和葡萄糖溶液对菌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菌体达到最大浓度时开始流加前体L-蛋氨酸和葡萄糖溶液则是一种比较好的培养方式,其产量达到了5.34 g/L。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真养产碱杆菌WSH3一级连续培养动力学的基础上,采用二级连续培养系统对不同稀释率下聚β-羟基丁酸的生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级连续培养系统中,当稀释率为0.2lh-1时,细胞干重最大值达27.1g/L;二级培养系统中,稀释率为0.14h-1时细胞干重最大值为47.6g/L;在稀释率为0.12h-1时,PHB的生产强度达到最大值为2.50g/(L.h).但胞内PHB含量仅为47.6%;在稀释率为O.075h-1时,产物对基质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为0.38g/g'此时PHB的生产强度达2.14g,(L·h)和胞内PHB含量±72.1%;随着细胞比生长速率的增长,细胞中PHB含量和单位菌体合成PHB的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7.
8.
利用发酵罐加装外置环形光源构建藻类连续培养系统, 以产毒微囊藻PCC 7806及其无毒突变株PCC 7806 mcyB–为培养材料, 通过对补料时间、接种密度和稀释率参数的优化, 获得最优培养条件, 并应用于产毒与无毒微囊藻的竞争实验中。通过优化得到连续培养的最优培养条件: 补料时间为第4天, 起始接种密度为4×106 cells/mL, 稀释率为0.15/d。在连续培养下, 光照为35 μmol/(m2·s)时, 以1﹕1的起始比例接种产毒与无毒微囊藻, 二者间的竞争会达到平衡, 并以无毒微囊藻占据优势, 且两者以不同的优势度长时间维持不变。在此基础上, 开展了不同光强对产毒与无毒微囊藻竞争影响的实验, 结果表明, 光强为35和80 μmol/(m2·s)时, 无毒株在连续培养中占据优势; 而光强为5和15 μmol/(m2·s)时, 无毒和产毒微囊藻维持起始接种比例不变。研究通过优化连续培养条件为室内藻类竞争实验提供了更为适宜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模拟肠道的半固态生境, 建立以玉米纤维为载体的固定化连续搅拌培养系统、并以非固定化连续搅拌培养系统为对照, 稀释率为0.0417, 分别连续培养12 d, 双歧杆菌、酪酸菌、嗜酸乳杆菌、肠膜芽孢杆菌、粪肠球菌五种菌在两种系统中均可稳定共存, 固定化系统固相五种菌数均高于非固定化系统, 以双歧杆菌增幅最大, 半固态的固定化连续培养较液态连续培养的菌相与肠道菌相较一致, 能更好地模拟肠道微生态。扫描电镜观察五种菌在玉米纤维上固定形成了生物膜。  相似文献   
10.
在秦岭链霉菌(Streptomyces qinlingensis sp.nov.)的菌种改良中,应用原生质体再生并结合物理化学诱变能够得到产量较高、稳定性较好的菌株.筛选实验表明:秦岭链霉菌原生质体再生菌株R-72、诱变菌株NTG-1和H30-7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均提高了20%以上,并且连续培养10代,其遗传性状均比较稳定.进一步的生测实验表明菌株R-72,NTG-1和H30-7对5种病原细菌和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相比原始菌株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