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67篇
  6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西藏植物志》的新增补(1)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1978年在西藏自大耳鼠兔Ochotona macrotis采到缩栉蚤属一新种,定名为西藏缩栉蚤Brevictenidia xizang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4.
《西藏植物志》一个新增补的科—车前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薄毛海绵杜鹃是西藏东南部地区高山林线灌丛的优势种,在色季拉山分布在海拔4300 ~4500 m.通过样地调查和基径结构分析,研究了色季拉山林线薄毛海绵杜鹃种群分布.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薄毛海绵杜鹃种群密度增加而高度降低;在同一海拔,阴坡的种群密度和高度大于阳坡,而基径较小.在阴坡和阳坡,薄毛海绵杜鹃种群年龄结构的峰值均呈“n”型曲线,中龄级个体较多,幼苗、幼树相对不足.薄毛海绵杜鹃种群的种内竞争呈波浪式发展,强度为阴坡高于阳坡,且存在自疏现象.  相似文献   
6.

了解西藏各级医疗机构医生的职称、工作量、有效工作时间、收入待遇等,分析医生工作面临的问题,为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提供建议,同时为自治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资源测算提供参数依据。采用自填问卷法对西藏自治区省、市、县级共22家医院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14份问卷,对医院医生的现状进行了较好的了解。 西藏医疗机构医生人力资源配备质量和医生的工作效率较低,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7.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西藏墨脱县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期间记录到6种鸟类新分布,分别是大蓝仙鹟 (Cyornis magnirostris)、黄嘴角鸮 (Otus spilocephalus)、金胸雀鹛指名亚种 (Lioparus chrysotis chrysotis)、细嘴钩嘴鹛Sintextus亚种 (Pomatorhinus superciliaris intextus)、白喉姬鹟指名亚种 (Anthipes monileger monileger)、棕胸雅鹛assamense亚种 (Trichastoma tickelli assamense)。  相似文献   
8.
2004年7月17日-8月20日,由沈阳师范大学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参与进行了西藏两栖爬行动物考察。本文简要报道墨脱队从派镇到62k的考察结果,本线路考察共采集到239份两栖爬行动物标本及一些蝌蚪,以及丰富的DNA组织样品和影像图片资料。标本经鉴定隶属8科16属19种,其中有湍蛙属(Anuglops)2新种,本文先介绍其鉴别特征,将另文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9.
记述早、中侏罗世有孔虫13属17种,标本采自西藏南部定日县的卧龙剖面及聂拉木县中尼公路5264km路标处剖面。早侏罗世普普嘎组以产大有孔虫为特征,在卧龙剖面仅有下侏罗统的中、上部,缺失下部地层;中侏罗世聂聂雄拉组以产小有孔虫为特征,基本没有大有孔虫。  相似文献   
10.
李强 《化石》2016,(1):72-73
近期,英国《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期刊上在线发表了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曾志杰博士、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王晓鸣博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强博士和甘肃省博物馆颉光普研究员的合作研究成果.他们联合报道了产自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400多万年前的佩里耶上新鬣狗(Pliocrocuta perrieri)化石,这是继雪山豹鬣狗(Chasmaporthetes gangsriensis)之后在该地区发现的第二种鬣狗类化石,也是大型碎骨型鬣狗在青藏高原上的首次出现,对于研究鬣狗类的起源、多样性和古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