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界蚜虫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世界蚜虫分类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形态分类、细胞分类、生物化学分类以及化石研究等,并以M.L.Sharma的文献目录为基础,对世界蚜虫分类研究报告篇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世界各国蚜虫分类研究进展极不平衡,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包括荷兰、丹麦、瑞典、捷克、波兰、德国等其α分类任务基本完成,印度也进展较快,离完成α分类任务为期不远。苏联欧洲部分也已基本完成,亚洲部分和中国尚有大量α级分类工作有待完成。  相似文献   
2.
菜蚜种群抽样理论的蒙特卡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区秋白菜上蚜虫种群在其一定发展阶段的空间格局是可以用Pearson Ⅲ型分布拟合的。用蒙特卡洛试验研究这种分布的三个参数——平均数Ex,变异系数Cv和偏态系数Cs的估计误差同样本容量的关系是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了该试验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步骤,并得出初步结论:以一株菜为一个样本单位计数白菜上的蚜虫头数,则在允许误差不大于5%的情况下,样本容量为50时,用矩法便可足够准确地估计Ev和Cv值了;但对于估计Cv值,则样本容量应为500左右。  相似文献   
3.
蚜虫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原  袁锋 《昆虫知识》1996,33(5):306-310
蚜虫是一类重要经济昆虫,大多是经济植物害虫,但有些是重要的资源昆虫,如五倍子蚜,由于其体小、生活周期复杂、有多态现象及生物型的分化,故仅依靠形态特征常难以区分近缘种类,更不用说种下生物型的区分。从70年代以来,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被广泛地用于蚜虫的系统学研究,本文对采用过的蚜虫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过的蚜虫种类、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进行了综述。1蚜虫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法纵观蚜虫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史,可以分成前后两个阶段。从对年代后期到80年代后期的10余年间,以酶蛋白的电泳分析为主,从80年代后期以来,则以核…  相似文献   
4.
本是作1981-1993年对山东省蚜虫的调查结果,共记述12科,80属,184种和亚种及其寄主与分布,其中6种是中国新记录,97种是山东省新记录(右上角标记*)。  相似文献   
5.
本是作对山东省中南部地区蚜茧蜂种类调查的结果.共鉴定出12属25种.其中新种1种。山东省新记录种17种.72%的种类为农作物.林果上蚜虫的寄生蜂;有些种类发生量大,对蚜虫抑制作用显.如乌兹别克蚜茧蜂、烟蚜茧蜂、菜蚜茧蜂等.调查记录了获得的蚜茧蜂种类,寄主及分布,并对新种作了描记.  相似文献   
6.
DNA条形码技术是利用一个短的DNA标记对生物进行快速鉴定。模糊式快速鉴定则是在当前数据库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利用DNA条形码技术,结合形态测量学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品的鉴定。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是我国特有的重要用材树种之一,蚜虫是华山松的重要害虫,对其快速准确的鉴定有助于害虫的准确而有效的防治。本文以华山松上的蚜虫为研究对象,基于线粒体COⅠ序列构建了NJ树,采自不同地区华山松上的蚜虫样品分为13个支,各节点的支持率均达到90%以上,蚜虫种内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在00.0536之间,种间遗传距离在0.05540.0536之间,种间遗传距离在0.05540.1444之间。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蚜虫种类占据华山松上不同的部位,取食部位多样性的分化是蚜虫物种竞争并占据不同生态位的结果。模糊式快速鉴定不仅能够快速的区分华山松上的不同蚜虫物种,而且有助于发现隐存分类单元。在当前数据库信息量不足的情况下,模糊式快速鉴定是在短时间内解决大量样品物种分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To cope with pathogen and insect attacks, plants develop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defence, in both direct (physical and chemical) and indirect ways (attractive volatiles to entomophagous beneficials). Plants are then able to express traits that facilitate "top-down" control of pests by attracting herbivore predators.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indirect defence mechanism of potato plants by analyzing the volatile patterns of both healthy and aphid- infested plants.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 emitted terpene pattern by the Myzus persicae infested host plant were observed. Using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and GC-MS, the (E)-fl-farnesene (EBF) appeared to be emitted by aphid-infested potato and not by healthy plants. To assess the infochemical role of these volatile releases after aphid damage on the aphidophagous predators Episyrphus balteams, the hoverfly foraging behavior was assessed using the Observer 5.0 software (Noldus, Wageningen, The Netherlands). Aphidfree potato plants were also used as a control volatile source in the predator behavioral study. While aphid-infested plants induced efficient searching and acceptation behaviors leading to egg-laying, no kairomonal effect of healthy potato plants was observed, leading to longer immobility durations and shorter searching periods in the net cage. High oviposition rate of E. balteatus was observed when aphid-infested potato was used (mean of 48.9 eggs per laying and per female). On the other hand, no egg was produced by the hoverfly on healthy aphid-free plants. The E. balteatus foraging and reproductive behaviors according to the volatile emission from aphid-infested plan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potential use of active infochemical molecules in integrated aphid pes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8.
卢聪聪  刘倩  黄晓磊 《生物多样性》2022,30(7):22204-216
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进化、基因组学、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蚜虫是一类重要的农林业害虫, 但目前公开报道的蚜虫完整线粒体基因组非常有限, 因此获得更多的基因组数据对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报道了榕毛管蚜(Greenidea ficicola)、橘二叉蚜(Aphis aurantia)和油杉纩蚜(Mindarus keteleerifoliae) 3种蚜虫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的序列、详细注释信息、基因结构图、密码子使用情况等。该数据集可为昆虫系统发育关系、种群分化格局、害虫防治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杨贵军  吴涛  杨乐  王怡 《四川动物》2007,26(1):8-11
本文研究了狼毒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枸杞蚜虫的杀虫活性及其体内SOD和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狼毒的乙醇、三氯甲烷、石油醚和丙酮提取物对枸杞蚜虫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其中三氯甲烷提取物触杀活性最强;不同提取物触杀处理对枸杞蚜虫体内SOD和GSH—PX具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活力变化趋势相似,而在内吸处理中,活力变化复杂,4种提取物处理对枸杞蚜虫两种酶系的活性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先后以乙醇、氯仿和正丁醇为溶剂,提取了熊耳山区植物藜芦根茎中的活性物质。得到3个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产率分别为2.93%、1.14%和0.58%。测定了3种溶剂萃取物对粘虫、蚜虫、朱砂叶螨和蚊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说明:这几种提取物都具有良好的毒杀效果。氯仿提取物对3龄粘虫有很强的拒食作用;乙醇提取物对4龄蚊幼虫的杀虫活性最高;3种溶剂萃取物对蚜虫的毒杀能力大小次序为:氯仿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毒杀力大小为:乙醇提取物>氯仿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采用试管反应法和层析法对藜芦根茎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预试,结果显示:乙醇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均含有生物碱类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