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鄢本厚  尹祖棠 《植物研究》1996,16(2):185-189
本文对华北地区蓟属CirsiumAdans.16种植物的甲醇提取液紫外吸收光谱(UV)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蓟属植物的叶较其它部位的UV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代表性,其光谱的特征可以作为属下分类的重要依据,其化学分类结果与形态分类基本一致。根据光谱特征,结合形态学及有关的细胞学和同工酶方面的资料,重新确立了Sect.Pseudo-Eriolepis(Nakai)Kitam.和C.segetumBge.的组级和种级地位,最后,作者进一步讨论了光谱特征在化学分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药食同源的野蔬植物——藿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食同源的野蔬植物——藿香董然刘述(吉林农业大学野生植物资源室130118)(敦化市特产局)藿香(Agastacherugosa)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木植物,株高0.5~1.5m,有香气,茎直立,四棱形,多分枝。叶对生,卵形,叶柄1~4cm,叶片长2-8...  相似文献   
3.
蓟属两种植物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本厚  尹祖棠   《广西植物》1995,15(2):172-175
本文对蓟属(Cirsium)的两个形态相似的近缘种大刺儿菜和小刺儿菜进行了染色体研究,其中后者为首次报道。观察结果表明:两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34:它们的核型是:大刺儿菜.2n=2x=34=20m+12sm+2st:小刺儿菜.2n=2x=34=22m+10km(2SAT)+2st。通过核型比较,认为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种.而且后者比前者进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菊科菜蓟族植物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铸 《植物分类学报》1984,22(5):386-396
本文是对国产菜蓟族两个属研究的一个小结。一个是蓟属(Cirsium Mill. Ecmend.Scop.),将全部国产蓟属49种植物分隶排列在8个组中,其中3个组为新成立的组,1个组为新的组合。记载了9个新种,1个新组合种,4个种为中国分布新记录。将过去学者们发表的组、种 及变种等各级上的65个名称处理为新异名,检查出错误鉴定8处,对变异较大的种给予了说明和讨论。另一个是刺膜菊属(Alfredia Cass.),记载了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菊科植物上盘霜霉属Bremia的分类问题。根据专性寄生菌种的划分,在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的同时,结合考虑寄生专化性或寄主范围的观点,我们提出菊科植物上Bremia的种的寄主限制在菊科“族”的范围内。对中国的菊科植物上Bremia属的已知种及变种列出了检索表,还报告了一个新种及一新组合,它们是兔苣盘霜霉(B.lagoseridis sp.nov.),寄生于兔苣(Lagoseris sanctae),和蓟盘霜霉(B.cirsii comb.nov.),寄生于蓟属(Cirsium spp.),标本保存于四川农业大学真菌实验室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从莲座蓟(Cirsium Esculentum C.A.Mey)植物的根及根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2)、刺槐素(3)、β-胡萝卜苷(4)、蒙花苷(5)、绿原酸(6)。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以5个不同产地的藿香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叶片解剖结构、光合特性,为藿香在引进地的栽培技术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不同产地藿香叶片栅栏组织均由1列长柱形细胞构成,其叶片海绵组织细胞在4~6层之间,并在叶片下表皮有较多的气孔和非腺毛,叶片气孔多为卵圆形;其中,成都藿香气孔密度、直径最大,非腺毛长度最长,且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产地。(2)不同产地藿香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分别在688.67~1 244.56和19.42~73.62μmol·m~(-2)·s~(-1)之间,表观量子效率(AQY)则为商丘藿香最高。(3)5个产地的藿香光合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两个净光合速率(Pn)峰值点均出现在10:00和16:00左右,14:00左右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且均由气孔限制因素导致。研究表明,各产地间藿香叶片解剖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并在部分产地中,藿香叶片形态结构与光响应特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成都藿香表现出较强的光环境适应性和光合能力,可作为当地引种优先考虑对象。  相似文献   
8.
胜红蓟化感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柱层析从胜红蓟挥发油中分离出早熟素Ⅰ、早熟素Ⅱ、子丁香烯、3,3-二甲基-5-特丁基茚酮、红没药烯、乙酸葑醇酯等6种主要化感物质(占挥发油总量的97%),并研究了这些化感物质在挥发、淋溶(饱和水溶液)和土壤降解途径下对萝卜,番茄和绿豆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早熟素Ⅰ、早熟素Ⅱ、3,3-二甲基-5-特丁基茚酮及子丁香烯(挥发途径)虽有较强的化感活性,但均弱于挥发油的化感活性,而子丁香烯(淋溶途径),红没药烯和乙酸葑醇酯则基本无化感活性。但是,早熟素n和无活性的三个化感物质结合,则表现出强烈的化感活性,说明胜红蓟各化感物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9种尾孢菌,其中有2个新种:蟹甲草尾孢 Cercospora cacaliae Y. L. Guo & Y.Jiang和菜蓟尾孢Cercospora  cynarae Y. L. Guo & Y. Jiang,中国新记录种有迪氏尾孢Cercosporademetrioniana  G. Winter,田菁生尾孢 Cercospora  glothidiicola  Tracy &  Earle,甘草尾孢 Cercosporaglycyrrhizae  (Savulescu & Sandu)Chupp,野桐尾孢Cercospora malloti Ellis &  Evsrh,木薯尾孢Cercospora manihobae Viegas,补骨脂尾孢 Cercospora psoraleae-bituminosae Savul.& Sandu和香豆尾孢Cercospora traversiana Sacc。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并附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Ageratum yellow vein Chin virus,AYVCNV)和假马鞭曲叶病毒(Stachytarpheta leafcurl virus,StaLCV)C4蛋白的功能,利用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载体在本氏烟(Nicotianabenthamiana)中分别表达了这两种病毒的C4蛋白,结果发现它们均能在本氏烟中引起类似于病毒侵染的症状,推测AYVCNV和StaLCV的C4蛋白是病毒的致病因子;在RNA沉默的抑制试验中,AYVCNV和StaLCV的C4蛋白均能够在表达gfp基因的转基因本氏烟(16c)上抑制由gfp基因正义链引起的基因沉默的建立,证明它们都是RNA沉默的抑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