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马脑片抗癫痫药物研究的离体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离体海马脑片癫痫样放电模型并用于抗癫痫药物研究。方法:在豚鼠海马脑片上灌流青霉素建立颠阗痫样放电的离体模型。并用此模型对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钠和苯妥英钠两种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对癫痫样放电的对抗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在海马脑片上灌流致痫药物可建立一个较好的离体组织癫痫样放电模型,苯的对抗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在海马脑片上灌流致痫药物可建立一个较好的离体组织癫痫样放电模型。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在一定浓度下均有显著对抗癫痫样放电的作用,且与整体实验的结果相一致。结论:本实验建立有离体脑片模型具有实验手段简单,方法灵活,易于建立药物量效关系等优点,可用于抗癫痫药物筛选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托吡酯(topiramate,TPM)与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对小儿癫痫(Epilepsy)患儿发作次数及痫样放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入院接受诊治的200例癫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TPM治疗,对照组采用PB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癫痫发作次数、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部分性发作减少次数、全身性发作减少次数及总发作减少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愈显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PB相比,TPM治疗小儿癫痫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菌群特点与苯巴比妥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56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都给予苯巴比妥治疗,检测新生儿肠道菌群与血清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胆红素含量,判定患儿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65例患儿治疗7 d后,有效490例(有效组),有效率为86.7 %。有效组的血清胆红素、经皮胆红素含量都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的血清α-GST、CK-MB含量都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的肠球菌属、埃希氏菌属、链球菌属相对丰度均低于无效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在565例患儿中,Spearsman分析显示苯巴比妥治疗效果有效与肠球菌属、埃希氏菌属、链球菌属、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都呈现相关性(P<0.05)。结论: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有待提高,通过胆红素、α-GST、CK-MB、肠道菌群检测能有效判定患儿的治疗效果,同时肠道菌群与治疗效果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薤白水提物对小鼠肝微粒体Cyt-P45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薤白水提物对小鼠肝微粒体内细胞色素P450(Cyt-P450)的影响。方法以苯巴比妥钠、西咪替丁、生理盐水为对照,小鼠灌胃5、10g/(kg·d)的薤白水提物,连续10天,然后测定其肝微体中Cyt-P450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10g/(kg·d)的薤白水提物组Cty-P450含量明显减少(P<0·05),西咪替丁组Cyt-P450含量明显减少(P<0·05),苯巴比妥钠组Cyt-P450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薤白水提物能明显降低小鼠Cyt-P450含量,对肝药酶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苯巴比妥钠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认知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损伤大鼠(n=48)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造模后第7 d起,模型组、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苯巴比妥钠50 mg/kg/d与苯巴比妥钠100 mg/kg/d,持续7 d,观察与记录大鼠神经功能及认知障碍恢复情况。结果: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治疗第3 d与第7 d的寻台潜伏期与跨越原平台位置时间都少于模型组(P<0.05),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高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治疗第7 d的脑组织细胞指数高于模型组(P<0.05),Bcl-2、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苯巴比妥钠在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应用就能抑制Bcl-2、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也可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能促进SOD的释放与降低MDA的含量,有利于促进大鼠学习记忆与工作记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苯巴比妥钠(2mg/g)和氰戊菊酯(0.2mg/g)拌饲料处理,对敏感品系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中肠的细胞色素P450和细胞色素c还原酶含量均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两者都使细胞色素P450含量提高了2.24倍,使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含量分别提高1.33和1.40倍),但对细胞色素b5诱导作用不显著(仅为对照的1.23和1.15倍);此外,苯巴比妥钠对敏感棉铃虫中肠的艾氏剂环氧化酶活性和甲氧试卤灵-O-脱甲基酶活性也有显著的诱导作用(分别提高了2.75和2.66倍),但对7-乙氧香豆素-O-脱乙基酶活性没有诱导作用,而氰戊菊酯对敏感棉铃虫中肠的艾氏剂环氧化酶活性则有2.02倍的诱导作用。同一浓度的苯巴比妥钠和氰戊菊酯使抗性品系棉铃虫中肠的细胞色素P450含量分别提高1.21和1.15倍,使细胞色素c还原酶含量分别提高1.48和1.86倍(差异显著),但是细胞色素b5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分别为对照的1.15和0.98倍);此外,氰戊菊酯能使抗性棉铃虫中肠的艾氏剂环氧化酶活性提高1.53倍,但苯巴比妥钠对该酶活性则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作为启动剂结合部分肝切除的短期诱癌实验模型,应用图像分析法测定肝癌癌前病变内γ-谷氨酸转肽酶(γ-GT)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发现Ⅰ组(DEN+PB)γ-GT活性高于Ⅱ组(DEN+H2O);Ⅰ组第20周γ-GT活性高于第12周,表明苯巴比妥可以诱导γ-GT活性重现,且随着实验过程延长,γ-GT活性逐渐增高。本实验说明图像分析法可以结合形态学变化在组织原位测定肝癌癌前病变内的γ-GT活性,简便、易行,优于生化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邱星辉  冷欣夫 《昆虫学报》1999,42(4):347-352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中肠微粒体制备液的CO差光谱在450 nm有吸收峰,P450含量为(687±11) pmol/mg。中肠750 g离心的上清液的O-脱甲基酶活性在酶量相当5个中肠、反应时间30 min内与酶量和反应时间呈线性关系;最适Ph值在7.8, 最适温度为20~25℃。酶系对底物对硝基苯甲醚的O-脱甲基活性的Km=1.23 mmol/L, Vmax=2.54 nmol对硝基酚/(mg·min)。NADPH为酶活的重要因子,离体测定时,O-脱甲基酶在无外来NADPH的活性仅为加0.25 mmol/L NADPH 的16%。在反应体系中加入1.5% BSA明显促进产物的生成。P450的专一性抑制剂PBO浓度达到1 mmol/L时,可抑制酶90%的活性。棉铃虫取食含0.25%苯巴比妥钠的食物72 h后,O-脱甲基酶活性是对照组的1.73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钠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脂氧素A4(LXA4)、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诊的8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本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肽注射液2 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钠注射液肌肉注射,首次剂量10 mg/kg/次,24 h内可重复给药2~3次,24 h总剂量最高不超过30 mg/kg,之后以5 mg/kg/d的维持剂量,分2次使用,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血清HIF-1α、LXA4、ET-1水平、神经行为评分(NBNA)、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智力发育指数(MDI)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P<0.05),原始反射、肌肉张力、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HIF-1α、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LXA4水平、NBNA评分、PDI评分、M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有发热、皮疹、肝肾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苯巴比妥钠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明显优于脑苷肌肽治疗,其可有效调节血清HIF-1α、LXA4、ET-1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青霉素和苯巴比妥钠对小鼠全脑切片积聚~3H-GAB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同位素示踪、脑片离体培育和侧脑室注射的方法,在体外和体内研究了惊厥剂青霉素和抗惊厥剂苯巴比妥钠对小白鼠全脑切片积聚~3H-GABA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含6.70—13.40×10~(-4)mol/L的苄青霉素钾(PG)100μl或19.60—39.20×10~(-4)mol/L的苯巴比妥钠(PhB)50μl的培育液(2ml)中,小鼠全脑切片对~3H-GABA的积聚作用明显降低(P<0.05)。6.70×10~(-4)mol/L的PG100μl和39.20×10~(-4)mol/L的PhB50μl同时注入培育液(2ml)时,脑片对~3H-GABA的积聚比PG单独试验时稍有升高。(2 )小鼠侧脑室注射20μl的 3.35×10~(-2)mol/L的PG可引起强烈的惊厥,脑片上的~3H-GABA积聚减少(P>0.05);脑室内注射10μl的3.88×10~(-2)mol/L的PhB能抗惊厥,也使~3H-GABA在脑片上的积聚减少(P>0.05);脑室内同时注射PG和PhB,使~3H-GABA在脑片上的积聚恢复正常。以上结果提示:青霉素可通过竞争突触后膜和神经末梢上的GABA受体,阻断GA-BA的突触后抑制效应及抑制GABA释放,显示惊厥作用;苯巴比妥钠也可和突触后膜上的GABA受体结合,产生GABA样作用或激活GABA受体,起抗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