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在《毛合草属的胚胎发育及其可能的系统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分布于非洲南部的毛合草(Eriospermum luteorulerum Baker),其胚囊发育过程出现了八核异常分布。材料和方法同前文。报道如下:如图版 I,A_1、A_2、B_1、B_2和图1所示,在这个胚囊中,卵细胞和两个助细胞排成一列,位于胚囊上部(指珠孔端)的一侧,而不是像正常情况下那样接近于珠孔的位置;3个反足细胞的位置亦不同于正常的,其中仅仅两个在合点端,第三个反足细胞则位于胚囊上  相似文献   
2.
蚕豆成熟胚囊超微结构及ATP酶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落葵(Basella rubra L.)小孢子的发育为同时型,四分体呈四面体排列。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可清楚地看到胼胝壁的消长变化。三胞花粉,具散沟和网状纹饰。腺质绒毡层。 胚囊的发育为蓼型。反足细胞早期退化。内珠被突出形成珠被喙,同时,在其珠孔区域,有由内珠被的内表皮细胞所发育而来的类似盖状结构。 本文还注意到同一花中以及相邻花朵之间,花粉粒与胚囊发育进程的相关。花粉粒的发育略早于胚囊的发育,但以后由于胚囊母细胞形成胚囊的进程较为迅速,以致花粉粒与胚囊能够同时成熟。  相似文献   
4.
5.
鹤顶兰胚囊发育过程中微管变化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镜的观察确定了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 (Aiton) Bl.)胚囊发育属单孢子蓼型。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及共焦镜观察了胚囊发育过程中微管分布的变化。当孢原细胞初形成时,细胞内的微管呈网状分布。之后,孢原细胞体积增大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延长,进入减数分裂Ⅰ。微管由分裂前的网状分布变为辐射状排列。二分体的两个细胞内的微管分布一样,呈辐射状。四分体的近珠孔端的3 个大孢子解体,细胞内的微管消失。靠合点端的功能大孢子内有许多微管呈网状分布。当功能大孢子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时,细胞内的微管由网状变为辐射状,从核膜伸展至周质。再经两次有丝分裂形成八核胚囊。在核分裂之前微管一般是呈网状分布并紧包围着核。在分裂期间二核和四核胚囊都呈极性现象,微管系统也呈极性分布。微管在八核胚囊内的分布变化情形特别复杂。首先,八核分别作不同程度的移动,其中两个核移向胚囊中央,珠孔端和合点端的3 个核分别互相靠拢,形成3 个区,即中央区、反足区和卵器区。胚囊未形成区时,8 个核都被网状分布的微管包围着。当胚囊明显分成区时,反足区内的微管仍作网状分布。中央区的微管分布则趋疏松,形成篮形结构,包围着液泡和两个极核。在  相似文献   
6.
烟草爱精后胚囊和合子的分离及合子的离体分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酶解-振荡,酶解-解剖及酶解-研磨3种方法分离出烟草(Nicotianatabacum)受精后生活胚囊,其中以第三种方法效果最好,将分离在胚囊经再次酶解并结合显微解剖,进一步分离出合子,胚乳细胞及其原生质体。以微室饲养法培养离体合子,启动了第一次分裂。  相似文献   
7.
用渗透压冲击和酶解相结合的技术,成功地分离出大量形态完整、结构清晰的烟草生活胚囊。此法用酶浓度低,操作时间短、例于纯化,易于分离胚囊细胞原生质体,为植物雌性细胞操作提供了一种较实用的技术。此外,通过整溶液渗透压,可有效地控制及诱导卵细胞与助细胞原生质体的原位融合。  相似文献   
8.
孙芹  张劲松 《植物研究》1996,16(1):92-95
甘蓝型油菜的外珠孔基本上为开放结构,内珠孔为闭合结构。胚囊成熟时反足细胞已退化,仅由二个助细胞、一个卵细胞、与一个中央细胞组成。助细胞极性不明显,二个助细胞在花粉管到达前均显示同等退化迹象。卵细胞极性明显。中央细胞中含结构独特的质体。受精前,卵与中央细胞的质膜之间含有特殊的电子致密物质。  相似文献   
9.
红花胚珠和雌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红花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得到以下结果:(1)胚珠发育为薄珠心类型,倒生胚珠,具单珠被。(2)胚囊发育蓼型。(3)有珠被绒毛层,珠被绒毡层起始于大孢子母细胞时期,单核胚囊阶段高度发育,受精后从合点端逐渐退化。珠孔塞细胞呈毛状。  相似文献   
10.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胚囊发育过程中的Ca2+状态进行超微细胞化学定位。观察结果发现:功能大孢子时期,珠孔端的胚囊壁上开始出现小颗粒的Ca2+沉淀,但功能大孢子细胞内未见明显的Ca2+标记;四核胚囊时期胚囊壁上的Ca2+沉淀明显增多,液泡膜上有Ca2+沉淀出现,珠孔处的Ca2+沉淀颗粒较大;成熟胚囊时期,胚囊壁上的Ca2+沉淀进一步增多,且胚囊内Ca2+分布明显增多,且极性明显,珠孔端助细胞、卵细胞比合点端反足细胞有更多的Ca2+沉淀。鹤顶兰成熟胚囊内Ca2+积累的来源有:(1)在胚囊成熟前主要由珠被细胞、珠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向胚囊运输;(2)以沉淀有大量Ca2+的小泡形式跨过胚囊壁进入胚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