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树林植物海滨猫尾木在我国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启明  李泽贤  邢福武   《广西植物》1987,(4):303-304
红树林是发育于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一种特殊的木本植物群落。据最近的报道补,我国南部沿海红树林的组成种类(包括半红树林成分)有卤蔽科、千屈菜科、海桑科、玉蕊科、使君子科、红树科、梧桐科、锦葵科、大戟科、糠科、紫金牛科、夹竹桃科、茜草科、爵床科·、马鞭草科、棕搁科等,共16科,20属,31种。最近我们通过海岸带植物调查和海南岛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调查,首次发现了紫威科的海滨猫尾木的分布。现将其形态特征、分布和生态学特性简报于下: 海澳猫尾木(新拟)图 Dolichandrone spathaeae(L.f.)K.Sehum.,FI.Kais.Wilh.123.1889;Merr.F 1…  相似文献   
2.
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沿海盐滩和河川出口的冲积盐性土上,包括24个科,47种,属于东方群系。从广西钦州湾开始经北海港,沿雷州半岛的海安分为两支,一支往南经海南岛的儋县新英港,向东经琼山县的东寨港和文昌县的清澜港,沿着东海岸至崖县的三亚港,又折向北到达东方县的八所港;另一支向东北经湛江的赤坎,阳江的海陵岛,台山的上下川岛,中山的三灶岛,新会的崖门,再沿海岸往北至福建的福鼎和台湾的新竹港。根据我国红树林的主要构成种类、外貌、生境,大致可分为3大群系和10个群落。(1) 矮灌木群系——这个群系多见于纬度稍高的海滩前缘,包括海榄雌群落和桐花树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处于前期阶段。(2) 高大稠密灌木群系——这个群系由于气温、年降雨量的差异和土壤性质的不同,组成这个群系的种类也有不同,不过都是以红树族的种类为建群种,它包括4个群落:红树群落、红海兰群落和角果木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属于中期阶段。(3) 乔木群系——这个群系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东北和东部海岸,所在地一般地势较高,前缘地带每日潮涨仍有海水浸淹。后缘地带只有每月大潮时才有海水到达,土壤比较固结,它包括木榄群落、海莲和尖瓣海莲群落、海桑群落及半红树林水椰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是处于后期阶段。组成我国红树林的种类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角果木是优质单宁的原料,有些种类经过发酵处理成为高营养的饲料和肥料。此外,沿海浮游生物的产量有红树林比无红树林的地带高达7倍,因此加强对红树林的经营和保护应采取积极态度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红树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沿海盐滩和河川出口的冲积盐性土上,包括24个科,47种,属于东方群系。从广西钦州湾开始经北海港,沿雷州半岛的海安分为两支,一支往南经海南岛的儋县新英港,向东经琼山县的东寨港和文昌县的清澜港,沿着东海岸至崖县的三亚港,又折向北到达东方县的八所港;另一支向东北经湛江的赤坎,阳江的海陵岛,台山的上下川岛,中山的三灶岛,新会的崖门,再沿海岸往北至福建的福鼎和台湾的新竹港。根据我国红树林的主要构成种类、外貌、生境,大致可分为3大群系和10个群落。(1) 矮灌木群系——这个群系多见于纬度稍高的海滩前缘,包括海榄雌群落和桐花树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处于前期阶段。(2) 高大稠密灌木群系——这个群系由于气温、年降雨量的差异和土壤性质的不同,组成这个群系的种类也有不同,不过都是以红树族的种类为建群种,它包括4个群落:红树群落、红海兰群落和角果木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属于中期阶段。(3) 乔木群系——这个群系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东北和东部海岸,所在地一般地势较高,前缘地带每日潮涨仍有海水浸淹。后缘地带只有每月大潮时才有海水到达,土壤比较固结,它包括木榄群落、海莲和尖瓣海莲群落、海桑群落及半红树林水椰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是处于后期阶段。组成我国红树林的种类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角果木是优质单宁的原料,有些种类经过发酵处理成为高营养的饲料和肥料。此外,沿海浮游生物的产量有红树林比无红树林的地带高达7倍,因此加强对红树林的经营和保护应采取积极态度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5.
海南岛河港海莲红树林凋落物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凋落物收集网对海南岛海莲红树群落进行连续4年(1984.1—1987.12)的凋落物动态研究。结果表明: (1)在保护良好的河港海滩上,海莲群落的年凋落物量高达1255g/m2,是热带地区凋落物量最大的群落类型之一;与世界上红树群落凋落物量相比处于较高水平。(2)4年平均凋落物各组分占总量的比例为叶64.32%、花10.63%,果21.34%、枝3.71%。 (3)月凋落物量(Y,g/m2)与月均气温(X,℃)的回归公式为 Y=5.009X–13.18(r=0.44**,df=46),相关极显著。 (4)不同年份凋落物的变化率R=1.33。  相似文献   
6.
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水禽生态环境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水禽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水禽在保护区各地段的分布、繁殖规律、种类数量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并阐明水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7.
无瓣海桑是广西从自治区外引进的外来红树林树种,采用定量化算法精确估算无瓣海桑地上生物量对红树林生态修复以及海洋蓝碳监测提供经验和方法。论文以广西茅尾海自然保护区无瓣海桑红树林为研究对象,以野外实测无瓣海桑红树林地上生物量数据和Sentinel-1/2卫星提取的后向散射数据、波段数据、植被指数数据和纹理指数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分析各遥感因子与实测红树林地上生物量之间的重要性关系,采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对比了不同的变量组合对模型精度的影响,最后基于优选的变量组合反演了无瓣海桑红树林的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无瓣海桑红树林实测树高范围为1.55—13.58m,平均值为8.37m,胸径范围为0.7—41cm,平均值为15.62cm;(2)通过XGBoost算法优选的21个特征变量组合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模型在测试阶段R2=0.7237,RMSE=21.70Mg/hm2。XGBoost算法反演研究区无瓣海桑地上生物量介于19.14—138.46Mg/hm2之间,平均值为51.92Mg/hm...  相似文献   
8.
自“十三五”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开展了大量的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红树林修复的面积取决于宜林滩涂,通常较小,同时对于红树林生态修复成效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估方法。本文根据湿地生态修复评估的一般性原理,结合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厦门4个红树林生态修复案例,建立适用于人工重建的红树林修复成效评估体系,为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评价结果显示,厦门4个红树林湿地修复效果综合评分分别为下潭尾4.80(优秀)、滨海西4.09(良好)、凤林湾3.94(中等)、东屿4.15(良好)。总体而言,厦门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的修复效果为良好。  相似文献   
9.
5-羟色胺(5-HT)不仅能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还可以延缓衰老及应对非生物胁迫。为探明5-HT在调控红树林抗寒中的作用,以红树植物秋茄为试验材料,研究抗寒锻炼和喷施DL-4-氯苯丙氨酸(p-CPA, 5-HT合成抑制剂)对低温胁迫下秋茄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CO2响应曲线(A/Ca)和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显著降低了秋茄幼苗叶片5-HT、叶绿素、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含量,减弱了其利用CO2的能力,降低了净光合速率,抑制了初始羧化效率。低温胁迫下施用外源p-CPA降低了秋茄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内源各激素和5-HT含量,加剧了低温胁迫对秋茄幼苗叶片光合功能的伤害。抗寒锻炼可有效降低低温胁迫下秋茄幼苗叶片内源IAA含量,促使植株产生更多的5-HT,提高了叶片光合色素、GA、ABA含量和初始羧化效率,提升了光合碳同化能力,最终提高了秋茄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抗寒锻炼下喷施p-CPA会显著抑制秋茄幼苗叶片5-HT合成,促进IAA产生,同时降低光合色素、GA、ABA含量和初始羧化效率,减弱抗寒锻炼对红树林...  相似文献   
10.
本文自1991年4月至1993年1月对深圳福田红树林中底栖大型动物的空间分带及灌污的可能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红树林湿地中主要出现的底栖动物为拟沼螺科,黑螺科,汇螺科,沙蟹科,方蟹科和弹涂鱼科种类。红树区内底栖动物从高潮位到低潮位可分为3个群落分布带:亮泽拟沼螺带;拟黑螺-褶痕相手蟹带;弧边招潮-印尼拟蟹守螺-刻纹拟沼螺带。群落的分带可能主要由潮位线,食物适应性及底质结构因素决定。林前泥滩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最大,生物量最高。林内动物群落则表现出低种类多样性,高种群个体数的特点。群落总栖息密度的变化基本上由软体动物所主导。生活污水排灌对红树林中底栖大型动物的影响不明显,仅在排污口端引起少数污水动物种类的出现及群落总生物量轻微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