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cDNA微阵列技术快速筛选具有较强降解木质纤维素能力的白腐真菌粗毛栓菌(Trametes gallica)的表达基因.利用木质素生物降解模式菌株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cDNA制备研究所用微阵列.在含有2 596个cDNA片段的芯片上共检测到172个阳性克隆,其中有165个克隆的荧光信号比值(Cy-5/Cy-3)在0.5和2.0之间,占所检测阳性克隆数的95.9%.对应于在限氮条件下生长5天和12天的粗毛栓菌培养物,分别有3个和4个时序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随机挑取122个克隆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所测序列中有118个能够很好地定位于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基因组上.结果显示,粗毛栓菌与黄孢原毛平革菌在表达序列上存在较大差异,表明这两种真菌之间存在着较远的亲缘关系.通过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2个令人感兴趣的克隆,一个对应于黄孢原毛平革菌过氧化物酶基因lpoB的部分片段,另一个为编码一种热激蛋白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室工作,将无柄石笔木处理为粗毛核果茶的异名,修订了过去将该种归入小果核果茶的分类学处理,报道了该分类群的染色体资料,其间期核属简单染色中央微粒型,中期染色体核型结构为2n=2x=30=24m+6sm。  相似文献   
3.
粗毛栓菌菌丝球与蜡状芽孢杆菌共固定为共固定菌.以粗毛栓菌菌丝球、蜡状芽孢杆菌和共固定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吸附时间、初始pH、吸附剂浓度和pb2+浓度对3种生物吸附剂吸附pb2+的影响,并将3种生物吸附剂吸附pb2+前后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浓度为2g.L-1、pH为5.0、pb2+浓度为50 mg·L-1条件下对pb2+吸附lh效果良好,其吸附率分别为71.7%、91.0%和96.9%.生物吸附剂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含硫、磷酸基团的吸收带组成,表明对pb2+吸附起主要作用的官能团是羟基、羧基、磷酸基和含硫基团.  相似文献   
4.
粗毛栓菌降解麦草木质纤维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 ,培养基质中葡萄糖的存在 ,抑制粗毛栓菌对麦草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作用 ;适量添加酒石酸 ,可提高该菌对木素的降解程度。粗毛栓菌有较强的降解麦草木质纤维素的能力 ,培养 6 0d后 ,原麦草中6 6 .2 1%纤维素、71.96 %半纤维素和 70 .14%木质素将分别消失  相似文献   
5.
粗毛纤孔菌胞外多糖是粗毛纤孔菌液体发酵的重要活性代谢产物,但采用常规的发酵方法,粗毛纤孔菌胞外多糖的产量较低。为更好地获取粗毛纤孔菌胞外多糖,本文采用双向液体发酵的方法,通过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扁桃斑鸠菊叶粉末,来提高粗毛纤孔菌胞外多糖的产量,并对优化得到的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以发酵液中胞外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发酵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对胞外多糖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测定胞外多糖对ABTS、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来了解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扁桃斑鸠菊叶粉末添加量0.5g/L、发酵时间10d、pH 6.5、接种量5.0mL,在此条件下,粗毛纤孔菌胞外多糖的产量达到(2.34±0.25)mg/mL,与未添加扁桃斑鸠菊叶的空白组相比,其胞外多糖产量提高了约216.22%;红外分析与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扁桃斑鸠菊叶后的胞外多糖与未添加扁桃斑鸠菊叶的胞外多糖红外主要吸收峰一致,并且对ABTS、DPPH以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相近。本研究结果表明扁桃斑鸠菊叶能够有效地提高粗毛纤孔菌胞外多糖的产量,为其他珍稀食药用菌胞外多糖的高效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白腐担子菌粗毛栓菌是一种木栖真菌,通常根据其子实体的形态学特征对其进行鉴定.在不同条件下培养,该菌将呈现出显著的形态变化:在振荡的营养液中,只能形成空心的菌丝体球;在静止的半丰富和贫营养液体培养基中,将分别产生花簇样和蜂巢样结构;在麦草粉和松木屑上,子实体呈圆面包状;在杨木条上,将长出类似于野生型的平伏状或叠瓦状子实体.本文还提出了真菌形态建成机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7.
对古代本草著作中记载的桑黄的名称、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补充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桑黄的特点,将其与现代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进行了生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3个方面的比较考证,并结合粗毛纤孔菌的现代药理活性方面研究成果,认为古代中药桑黄应为多孔菌科真菌粗毛纤孔菌。  相似文献   
8.
报道在深圳市龙岗区排牙山求水岭发现的1个广东省新记录种--大戟科粗毛藤属灰岩粗毛藤Cnesmone tonkinensis (Gagnep.) Croiz.,并对该种的形态、生境、所在群落的特征等进行描述。该标本的采集地排牙山是其分布的最东界。  相似文献   
9.
培养于麦草粉上的白腐担子菌粗毛栓菌分泌胞外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经过超滤、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和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步骤,获得了初步纯化的锰过氧化物酶组分。利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等电点聚焦技术所测定的锰过氧化物酶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35.7 ku和pI 2.8。研究结果表明,所纯化的锰过氧化物酶在407nm处具有最大光吸收峰,该酶最适作用pH值和温度分别为pH 5.3和35℃。  相似文献   
10.
从分子水平上探究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的差异,同时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筛选粗毛纤孔菌深层发酵液抗乳腺癌活性部位,并对其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基于rDNA ITS序列分子系统发育树和拆分网络(splits network)分析研究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的差异;采用MTT法检测发酵液不同提取物抗乳腺癌活性;通过细胞形态观察进一步了解活性提取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LC-MS/MS对活性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系统发育树表明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粗毛纤孔菌GC含量较桑黄孔菌属菌株低,同时拆分网络分析法能更好地区分粗毛纤孔菌与桑黄;粗毛纤孔菌深层发酵液正丁醇提取物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呈量效和时效关系( P<0.05),作用24h的IC50值为245.44μg/mL;细胞形态观察显示正丁醇提取物浓度在250μg/mL时,对MDA-MB-231细胞的凋亡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强;LC-MS/MS检测到正丁醇萃取部分的物质有2个,这2个物质均首次在粗毛纤孔菌中鉴定得到。结果表明,拆分网络分析法可较好地用于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的分子甄别,正丁醇提取物是粗毛纤孔菌深层发酵液抗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主要活性部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粗毛纤孔菌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