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邵宏波   《广西植物》1992,12(1):41-58
禾本科植物是粮食作物的主要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类对粮食的产量、种类和质量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根据国外在1982年对90个发展中国家的统计和预测的结果说明到1990年末,这些国家共缺少72百万吨谷物而到2000年将缺少144百万吨谷物。近十余年以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和作为植物生物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日臻完善,被公认为非常困难从事的禾本科植物(Gramina-ceae)的组织培养也取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在作物改良的生产中取得了成效,显示了越来越大的潜能和威力,为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食物问题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本文拟在评述近年来禾本利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指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的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进展,并重点描述和讨沦在应用上较为成熟和有发展前景的几个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利用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而进行的基因转移技术的概况。希望能为我国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者们提供某些参考资料并对于一些问题进行共同的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采自海南省的光叶菝葜Smilax corbularia Kunth var.woodii(Merr.)T.Koyama上的膨孢柄锈菌Puccinia oedospora J.Y.Zhuang sp.nov.此菌的夏孢子大小38—50×35—42μm,壁分两层,内层肉桂褐色,厚2—2.5μm,外层无色膨大,厚达5—13μm,顶部两端具明显帽状突起;冬孢子大小30—48×20—30μm,双胞,壁亦分两层,内层淡黄褐色或污黄色,极薄,外层近无色,厚2—3μm。就孢壁结构而言,此菌酷似分布中、南美寄生于紫葳科和马鞭草科植物上的饰柄锈菌属Prospodium的种。但其冬孢子壁光滑,柄无饰物,其寄主属单子叶植物的百合科(或菝葜科),故暂把它置于柄锈菌属中。  相似文献   
3.
北疆荒漠的锈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报告新疆北部荒漠的锈菌11属92种。大多数标本是作者1986年8—9月间在巴尔鲁克山、塔尔巴哈台山、准噶尔盆地西缘及南缘地区、西天山的巩留及博格达山等地采得。这一带植被主要由超旱生灌木、半灌木及草本所组成,天山北坡山地发育着较丰茂的草甸及森林植被,植物区系属于中亚荒漠植物区系。文中描述了一个新种,即葛缕子生柄锈Puccinia caricola J.Y.Zhuang;我国新记录种有12个,它们是葱杨栅锈Melampsora allii-populina Kleb.、柳叶栅锈Melampsora epitea Thuem.、尖头多胞锈Phragmidium acuminasum(Fr.)Cooke、胀柄多胞锈Phragmidium bulbosum(Str.)Schlecht.、阿尔及利亚柄锈Puccinia algerica Patouill.、伯内特柄锈Puccinia burnettiiGriff.、巨堆柄锈Puccinia gigantea Karst.、科马罗夫柄锈Puccinia komarovii Tranz.、高山蓼柄锈Puccinia polygoni-alpini Cruchet & Mayor、新塔花柄锈Puccinia zizi-phorae Sydow、柴胡单胞锈Uromyces bupleuri P.Magn.及角果藜单胞锈Uromycesceratocarpi Sydow。所有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庄剑云 《菌物学报》1991,10(Z1):73-86
作者对中国毛茛目植物(毛茛科,木通科和小檗科)上柄锈菌属的种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对过去的错误报告和鉴定作了订正,共获得9个种,其中有3个新记录,即赛铁线莲柄锈菌Puccinia atragenes Hausm.,宽叶牛姆瓜柄锈菌Puccinia holboelliae-lat如liae Cumm.和鬼臼柄锈菌Puccinia podophylli Schw.。文中对每个种作了描述和讨论并附图和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魏淑霞  庄剑云 《菌物学报》1991,10(Z1):91-94
本文描述了南疆雀麦Bromus gedrosianus Penz.上的锈菌一新种:准噶尔柄锈菌Puccinia junggarensis S.-X. Wei & J.-Y. Zhuang sp. nov.。模式标本采自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克拉玛依附近,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此菌曾被本文第二作者暂定为Puccinia burnettii Griff.。原标本经第一作者复查发现夏孢子表面纹饰为细庆而非细刺,夏孢子和冬孢子的综合特征不同于禾本科植物上迄今已知的所有柄锈菌属的种,故鉴定为新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春孢锈菌属(形式属)增补了以下9个种:1.腺梗菜春孢锈菌Aecidium adenocauli Syd. 寄主:腺梗菜Adenocaulon himalaicum Edgew (菊科Compositae) 2.臭椿春孢锈菌(新种) Aecidium ailanthi J.Y.Zhuang sp.nov.寄主: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 (苦木科Simaroubaceae)3.筋骨草春孢锈菌 Aecidium alugae Syd.寄主:紫背金盘 Ajuga nioponensis Makino (唇形科 Labiatae) 4.八角枫春孢锈菌 Aecidium alangii Hirats.& Yosh 寄主:长毛八角枫 Alangium kurzii Craib,瓜木A platanifoHum Harms (八角枫科 Alangiaeeae) 5.紫珠生春孢锈菌(新种) Aecidium callicarpivola J Y.Zhuang sp.nov.寄主:杜虹花 Callicarpa oedunculata R,Br.(马鞭草科Verbenaeeae) 6.吴茱萸春孢锈菌(新种) Aecidium evodiae J.Y.Zhuang sp.nov. 寄主: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va (Juss.)Benth.(芸香科Rutaceae) 7.杨叶木姜子春孢锈菌(新种) Aecidium litseae-populifoliae J.Y.Zhuang sp.Nov.寄主:杨叶木姜子 Litsea povulifolia Gamble (樟科Lauraceae) 8.青海春孢锈菌(新种) Aecidium qinghaiense J Y.Zhuang sp.nov. 寄主:莴苣属一种Lactuca sp.(菊科Compo sitae) 9.合掌消春孢锈菌 Aecidium vincetoxici P.Henn.& Shirai 寄主:牛皮消 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相似文献   
7.
用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 ( BADH)免疫巴比西 ( BALB/c)小鼠 ,将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 SP2 /O-Ag1 4融合 ,在 1 92孔中 ,有约 1 4 %孔生长的杂交瘤细胞 ,用间接酶联免疫方法 ( ELISA)检测表现为阳性。选择其中 2 G3和 2 D10 细胞系 ,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培养 ,约 2 0 %克隆化细胞为强阳性。选择其中 2 G3- H3细胞株注射到 BALB/c小鼠腹腔中诱导腹水 ,腹水的单抗效价为 1∶ 1 0 3。应用 BADH单抗检查了大麦、水稻、高粱、小麦幼苗的叶片和根的粗提物 ,均呈阳性反应 ,表明 BADH除在光合组织中存在外 ,在非光合组织中也可能存在。讨论了非光合组织 BADH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薛煜  邵力平 《植物研究》1995,15(2):189-190
采到骨状拟夏孢锈(Uredinopsis ossiformis Kamei)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
目测及镜检结果表明,褐锈菌被锈寄生菌寄生后,夏孢子堆由桔红渐变为灰褐,后期夏孢子失去发芽力,孢子堆原基处只存有寄生菌的分生孢子器.锈寄生菌的发酵液代谢产物含有3种抗性物质.自7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分生孢子的发生量多于褐锈菌的孢子量,表明落叶松褐锈病的发生程度随着锈寄生菌寄生率的增加而减轻.  相似文献   
10.
从北京西郊清华园附近田间豇豆上采集的豇豆单孢锈菌(Uormyces vignal Barcl)夏孢子。萌发后提取双链RNA,电泳分析可测出300—8000碱基对的三组双链RNA。从萌发的孢子中通过差迷离心提取病毒样颗粒,可获得二种类型的病毒样颗粒,一种直径为35—40nm的等轴颗粒。另一种为长短不等的棒状颗粒,用提纯物提取核酸电泳分析与直接从孢子中提取的双链RNA有相同的核酸带,从而证明这些双链RNA存在于病毒样颗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