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和单排固定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疗效,并分析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北碚中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n=97,接受单排固定治疗)和B组(n=103,接受双排缝合桥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疼痛、肩关节功能情况、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早期再撕裂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肩袖全层撕裂患者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B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低于A组,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ASES)评分高于A组(P<0.05)。术后6个月,B组前屈、外展、体侧外旋角度大于A组(P<0.05)。B组的术后早期再撕裂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发生与糖尿病史、撕裂大小、吸烟史、年龄、术前肌肉质量、性别、脂肪浸润、注射皮质类固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性别为男性、吸烟史、糖尿病史、撕裂大小为巨大型再撕裂、脂肪浸润、注射皮质类固醇是术后早期再撕裂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可更好的减轻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此外,糖尿病史、脂肪浸润、吸烟史、高龄、撕裂大小为巨大型再撕裂、男性、注射皮质类固醇等是肩袖全层撕裂患者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同期行冻结肩松解术对肩袖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8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肩袖损伤患者70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用传统小切口肩袖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同期行冻结肩松解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减轻时间、治疗前后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Contant-Muley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3.5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疼痛减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ASES、Contant-Muley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SES及Contant-Mule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同期行冻结肩松解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小切口肩袖修复术治疗,其可显著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陈月媛 《蛇志》2012,24(3):313-314
在急救中,对四肢动脉出血患者常以传统的方法采用橡皮止血带或布类止血带包扎止血,这种止血方法简单易行,取材方便,灵活性高,但前提为包扎部位的皮肤要完好,无创口。如患者四肢皮肤完整性受损,皮肤表层破损或皮肤全层已经破坏,如烫伤、烧伤、大面积的创伤,  相似文献   
4.
记述中国袖蜡蝉科薇袖蜡蝉属2新种四斑薇袖蜡蝉Vinata quattumaculata sp.nov.及三斑薇袖蜡蝉Vinata trimaculata  相似文献   
5.
记述寡室袖蜡蝉属Vekunta Distant 3新种:狭额寡室袖蜡蝉V.angusta Wu et Liang,sp.,nov.(印度),异突寡室袖蜡蝉V.asymmetrica Liang et Wu.sp.nov(中国西藏)及三突寡室袖蜡蝉V.triprotrusa Wu et Liang sp.nov.(中国云南),记述了各新种的形态特征,并绘制了头部与生殖器特征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肥胖症病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普外三科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合并T2DM的肥胖症8例病人的术前资料和术后12个月的随访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病人体重、体重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相比,术后1月开始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T2DM临床完全缓解4例(50%),临床部分缓解4例(50%)。所有病人术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均呈下降趋势,从术后1个月开始,糖化血红蛋白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复查5例(62.5%)已恢复正常水平;空腹血糖自术后1月开始与术前相比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肥胖症合并T2DM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对比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和胃旁路术(LRYGB)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2月至 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3例肥胖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LRYGB组34例、LSG组29例。对比两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糖脂代谢指标,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SG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LRYG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BMI、WHR均较术前下降(P<0.05)。两组术后6个月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 (2hPG)均较术前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SG、LRYGB治疗肥胖合并T2DM患者,均可有效控制患者体重,调节血糖血脂,两者近期疗效相当,但是LSG的手术操作相对更简单,可视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肩袖间隙在解剖学上是肩关节的一个复合区域,在维持肩关节稳定性和保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功能起重要作用。对肩袖间隙解剖结构及功能的深入认识有助于肩袖间隙损伤性病变、挛缩性病变等的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影像学检查尤其是磁共振逐步成为肩袖间隙疾病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包括常规扫描、直接及间接性磁共振肩关节造影、增强扫描等。本文将就肩袖间隙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袖带胃切除术对Wistar大鼠体质量、大鼠前胃黏膜及黏膜肌层厚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袖状胃切除术的减重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2组,12只行袖状胃切除术做为手术组;8只行胃干预组做为假手术组,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1月内每周,而后每两周进行体重测量,术后12周处死大鼠后制作前胃石蜡切片,组织学方法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手术组大鼠存活10只,成活率83%。假手术组大鼠在术后增重明显,手术组大鼠体重在术后2周恢复术前水平,体重增长明显但较假手术组慢(P〈0.05)。手术组大鼠术后前胃有代偿性扩张,光镜下可见黏膜及黏膜肌层厚度变薄,黏膜皱襞变浅。结论袖状胃切除术大鼠模型中对前胃的形态学观察可能有利于进一步阐明该术式大鼠模型的减重和体重反弹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记冰中国袖蜡蝉科薇袖蜡蝉属2新种:四斑薇袖蜡蝉Vinata quattumaculata sp.nov.及三斑薇 蝉Vinata trimacula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