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强 《化石》2016,(1):72-73
近期,英国《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期刊上在线发表了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曾志杰博士、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王晓鸣博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强博士和甘肃省博物馆颉光普研究员的合作研究成果.他们联合报道了产自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400多万年前的佩里耶上新鬣狗(Pliocrocuta perrieri)化石,这是继雪山豹鬣狗(Chasmaporthetes gangsriensis)之后在该地区发现的第二种鬣狗类化石,也是大型碎骨型鬣狗在青藏高原上的首次出现,对于研究鬣狗类的起源、多样性和古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云南白马雪山响古箐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于2013年7月—2014年2月采用样线法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地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39种,隶属9目36科,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不同生境中栖居的鸟类种数不同,其中云南松林69种、常绿阔叶林78种、针阔混交林123种、寒温性针叶林45种、高山灌丛草甸24种。从鸟类多样性的结果分析可知,中低海拔的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762、3.777、3.786;高海拔的高山灌丛草甸鸟类多样性指数最低,为2.871。同时针阔混交林及以下地区,东洋界鸟类比例随海拔的上升而增加,古北界和广布种所占比例随海拔上升而下降;寒温性针叶林以上地区,古北界鸟类比例随海拔的上升而增加,而东洋界与广布种鸟类的比例则下降。综上所述,响古箐地区鸟类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而呈现出单峰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蒋志刚 《动物学研究》2006,27(3):242-242
2006年5月24—25日,新一届全球雪豹网络(Snow Leopard Network)理事会在巴基斯坦纳什瓦伽里召开。会议回顾了全球雪豹网络的历史,听取并讨论了全球雪豹网络科学委员会、联络委员会、政策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和网络成员委员会的报告,制定了未来全球雪豹网络的目标和工作计划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位于祖国西北部,面积达165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地形复杂,高山、高原与盆地相间,冰山、草原、荒漠、戈壁各种生态类型皆有。天山山脉横穿中部,北为准噶尔盆地,南为塔里木盆地,北、东北为阿尔泰山,西南为帕米尔高原,南为昆仑山与阿尔金山。  相似文献   
5.
雪山豆凝集素(SML)经SP-Sephadex C-50和磷酸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红血球凝集成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和红血球凝集试验为一不均一成分。其中E_2-SML有两条迁移较快的蛋白带,红细胞凝集效价是SML的64倍,是L-SML的512倍。该法制备的红细胞凝集成分具有高的产量和纯度。  相似文献   
6.
 用猪甲状腺球蛋白-对氨基苯砜乙基-交联琼脂作亲和吸附剂,可对雪山豆(Phaseolus sp.)凝集素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纯化后的凝集素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显示单一蛋白质带。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法测得分子量为65,000道尔顿,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该凝集素分子仅有一个分子量为65,000道尔顿的亚基,酚-硫酸法测得总糖含量为4.6%,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雪山豆凝集素富含门冬氨酸,而甲硫氨酸含量甚少。该凝集素是强促有丝分裂原,对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大于90%,细胞分裂比率达12%。雪山豆凝集素不仅能凝集多种动物红细胞,还能凝集人精细胞。经体外实验表明,雪山豆凝集素对人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耀明 《四川动物》1993,12(3):38-39
雪山蝮Agkistrodon monticola Werner在分类上隶蝰科Viperidae。是产于我国云南省西北高原的一种特产动物,由Werner于1922年根据云南丽江大雪山的蝮蛇标本描述为日本蝮的一亚种Agkistrodon blomhoffii monticola Pope于1935年将它升为种级Agkistrodon monticola  相似文献   
8.
Kit基因对白马被毛褪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i DY  Yang LH  Unerhu U  Zhao YP  Zhao QN  Hasigaowa H  Dugarjaviin M 《遗传》2011,33(11):1171-1178
马毛色是品种鉴定和个体识别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育种方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性状之一。因此,研究马被毛褪色已成为当今国际马毛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试图弄清导致马被毛褪色的真正机理。目前已经发现,许多马种被毛褪色表型个体中3号染色体上的kit基因存在不同的显著突变。研究结果表明马kit基因的正常表达与否与表皮中黑色素细胞及黑色素的形成密切相关,从而控制是否出现褪色表型。然而,研究证明在不同马种间褪色表型个体在该位点上出现的突变存在着较大的种间差异。具有被毛完全褪色表型的马群非常少见,只是偶尔见于有些马种,但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生存着较大数量的被毛褪色表型个体,被称为蒙古白马。然而,造成其被毛褪色的机理还没有得到证实,有趣的是至今为止在蒙古白马kit基因的21个外显子中还没有发现任何典型突变。因此,文章对近些年国际上对马被毛褪色的分子研究进展做一比较系统的综合叙述,为蒙古白马毛色形成的机理研究奠定基础,为今后的马匹毛色研究及其育种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地衣共生系统中除了共生真菌、藻类以外,还蕴藏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目的】采集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白茫雪山、德国波罗的海南岸3个地区的地衣,对获得的地衣纯培养放线菌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采用3种放线菌选择分离培养基,通过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放线菌。通过比较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以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纯培养放线菌的分类地位。【结果】共分离菌株1 123株,鉴定417株。其中从西双版纳17份地衣样品中分离纯化到107株放线菌,分布在7个目14个科33个属,潜在新种18株,其中链霉菌为优势菌属;从白茫雪山7份地衣样品中分离纯化到103株放线菌,分布在4个目5个科9个属,潜在新种16株。其中链霉菌为优势菌属,占比39%;从波罗的海南岸5份地衣样品中分离纯化到65株放线菌,分布在4个目8个科18个属,潜在新种5株,潜在新种菌和链霉菌为优势菌属。【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西双版纳可培养地衣放线菌多样性较白茫雪山和波罗的海南岸丰富。白茫雪山地衣链霉菌居多,潜在新种占比15.5%。3个地区地衣放线菌的区系组成各不相同,这与3个地区地衣所处地理环境、完全不同的气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要发表了产于云南西部的玉山竹属一新种永德玉山竹(Yushania yongdeensis Yi et J.Y.Shi)。补充记载了雪山箭竹(Fargesia lincangensis Yi)的花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