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68篇
  10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胍变性时的活力及构象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酵母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盐酸胍溶液中的内源荧光及剩余活力的变化结果提示:apo酶及holo酶的活力在胍浓度为0.5M左右可完全丧失.同时伴有内源荧光强度的下降,光谱宽度的增加和335nm最大发射峰的红移(提示了色氨酸残基的暴露).与已经报导的肌肉酶(内源荧光强度在胍浓度为0.4—1.2M范围相对稳定)不同,酵母酶内源荧光在此浓度范围内表现为逐渐降低.在0.7M胍溶液中,内源荧光变化动力学过程只能测出一相,而酶失活动力学过程为快慢两相,快相动力学速度常数至少大于内源荧光降低速度常数三个数量级以上.以上结果提示:低浓度胍可引起该酶的完全失活,活性部位的空间构象比酶分子的构象更易受到变性剂的扰乱;有一个色氨酸残基位于或靠近酶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γ-氨基丁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一种高灵敏度的氯甲酸芴甲酯柱前衍生荧光检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γ-氨基丁酸的方法.内标为己氨酸, 固定相为Shim-Pack CLC-ODS(M), 4.6 mm×150 mm, 填充料为5μm; 流动相采用二元梯度洗脱, A相为0.05 mol/L醋酸钠缓冲液∶水∶四氢呋喃∶冰乙酸(250∶100∶15∶2.2), B相为乙腈∶甲醇(4∶1).系统研究了pH值、反应时间、离子强度及衍生化试剂用量对衍生化反应的影响, 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和最佳色谱条件.方法的精密度为批内变异系数<4.6%,批间变异系数<6.1%;最低检出限(信噪比=2)为3.1 nmol/L;线性范围为50~1000 nmol/L, γ2=0.9992;平均回收率为97.1%.  相似文献   
3.
克隆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A), 并研究其表达和功能. 发现野生型IRC-3 GDH-菌株和突变型IRC-8 GDH+菌株的gdhA基因都能互补大肠杆菌谷氨酸缺陷型菌Q100 GDH-的缺陷性状, 但突变型IRC-8 GDH+菌株的gdhA基因不能互补野生型IRC-3 GDH-菌株的谷氨酸缺陷性状. 经测序发现两者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 gdhA基因在野生型IRC-3和突变型IRC-8中都能正常表达, 在野生型IRC-3细胞中未发现有抑制GDH活性的物质存在. 推测由于GDH翻译后调节的差异导致GDH表型的不同. 根据序列分析, 地衣芽孢杆菌GDH属于六聚体GDH中的家族Ⅰ, 而枯草芽孢杆菌GDH则属于家族Ⅱ, 两者间亲缘关系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4.
杜氏盐藻是一种抗渗透能力强的单细胞绿藻,甘油在其渗透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葡萄糖对杜氏盐藻细胞数量的增加效果不明显,但对盐藻细胞内甘油积累有显著促进作用,在0~15g/L范围内葡萄糖的浓度与胞内甘油积累显著相关(R2=0.9604,P=0.01);葡萄糖浓度达到15g/L时,胞内甘油积累量达到最高值7.80pg/cell,是对照的1.88倍,胞内甘油积累量与葡萄糖的消耗量极显著相关(R2=0.9982,P=0.01)。葡萄糖对盐藻细胞内总蛋白、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酶活和比活都有显著影响,在15g/L葡萄糖时这3个值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的1.354、4.384、3.229倍。数据显示葡萄糖浓度在15g/L时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增加不多,但GPDH酶活和比活却大幅度增加;葡萄糖导致的渗透压的变化可能诱导新的同功酶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γ-亚麻酸(GLA,C18:3△6,9,12)是由△-脂肪酸脱氢酶以亚油酸(LA,C18:2△9,12)为底物,在C位脱氢形成的。由于在人体中,γ-亚麻酸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类和白三烯类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物,而深黄被孢霉是目前用于微生物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主要菌株。本文根据脂肪酸脱氢酶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从丝状真菌深黄被孢霉中克隆了编码△-脂肪酸脱氢酶的cDNA,全长为1374个核苷酸,编码457 个氨基酸,但与其他位点的脂肪酸脱氢酶不同的是, △-脂肪酸脱氢酶在其序列的 N 端特有细胞色素 b(Cytb)区。这是国际上对深黄被孢霉△-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在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代谢分析的基础上选育出高产突变株对琥珀酸的工业生物转化有重要意义.在矩阵分析代谢通量基础上,围绕柔性节点下的副产物乙酸及乙醇的降低分别实施软X诱变及定点突变选育,并对比分析了突变株与出发株相关酶活及基因序列变化.针对出发株的流量分析显示产物琥珀酸的代谢通量为1.78(mmol/g/h),主要副产物乙酸与乙醇的代谢通量分别为(0.60mmol/g/h)和(1.04 mmol/g/h),并发现乙醇代谢加剧了琥珀酸合成中的H电子供体的不足;筛选出的氟乙酸抗性突变株S.JST1的乙酸代谢通量降低了96%,为0.024(mmol/g/h),酶活检测表明磷酸乙酰转移酶(Pta)的酶比活力从602降低到74,进一步的序列对比分析发现pta突变基因中产生了一个突变位点:adh定点复合突变株S.JST2的乙醇代谢通量降低了98%,为0.020(mmol/g/h),酶活检测表明Adh的酶比活力从585降低到62.最终突变株S.JST2琥珀酸累积产量达65.7 g/L.围绕产琥珀酸放线杆菌Pta及Adh酶活的降低实施定向选育,在降低副产物流量的同时,有助于改善细胞H供体代谢平衡进而提高琥珀酸的流量.所获突变株具有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人白细胞介素-3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突变方法,改造了人白细胞介素-3(hIL-3)cDNA,在成熟蛋白编码顺序5'端前突变入了XbaⅠ酶切位点和酵母类胰蛋白酶加工位点Lys-Arg的密码子。改造后的hIL-3cDNA插入大肠杆菌-酵母穿梭质粒pVT102u/α,使其准确融合于α-交配因子前导序列之后,并置于启动子ADH1调控之下。转化入酿酒酵母宿主菌S-78筛选后,30℃培养48h,上清能明显促进hIL-3依赖细胞TF-1生长。上清中分泌表达的hIL-3经ELISA鉴定并定量,其表达量大于1.0mg/L。~3H-TdR掺入法测定上清中hIL-3活性为1.8×10~3u/ml。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及其毒素A/B的检出情况,为临床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崇州市人民医院疑似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163份,用艰难梭菌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艰难梭菌特异性抗原谷氨酸脱氢酶(GDH);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GDH阳性标本中艰难梭菌毒素A/B的产生情况。结果 163份粪便标本中GDH阳性为34份,阳性率为20.86%。34份GDH阳性标本中艰难梭菌毒素A/B阳性率为41.18%(14/34),可疑阳性率为17.65%(6/34),阴性率为41.18%(14/34)。结论疑似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住院患者艰难梭菌GDH检出率较高,毒素A/B阳性率也比较高,提示临床应重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了白条锦蛇Elaphe dione骨骼肌中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骨骼肌、肝脏和肾脏中乳酸(LD)的含量.结果 表明,温度从10℃上升到35℃,SDH的活性先增高后降低,而LDH的活性和LD的含量随温度升高持续升高.说明白条锦蛇的能量供给方式与这种动物的喜好温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高γ-亚麻酸大豆油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γ-亚麻酸(GLA)是人体和动物饮食中具有营养作用的重要的多烯不饱和脂肪酸,在大多数油料作物种子中不含有GLA,而含有其前体物亚油酸。△6-脂肪酸脱氢酶可将亚油酸转化为γ-亚麻酸,为了能够在传统的油料作物大豆中产生GLA,将从深黄被孢霉中克隆的△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BIl21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pBIM16,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成功地将该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林47品种中,获得一批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通过气相色谱(GC)对大豆种子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产生了GLA,其含量最高可达36.585%。将高GLA的转基因大豆油口服给药,结果表明,其对小鼠S180肉瘤、肝癌H22和Ehrlich癌实体型的抑瘤率分别为32.63%、31.91%和34.34%。其肿瘤抑制率均>3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表现初步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