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万煜  高成芝   《广西植物》1990,10(3):177-180
<正> 1.百色黄精新种 图2(百合科) Polygonatum longistylum Y. Wan ex C. Z. Gao,sp.nov. (Liliaceae) Haec species P. cathcartii Baker affinis, sed laminis foliorum apice circinatis,filamentis apice non sacciformibus,stylo ovario fere(?)-plo longiore facile differt.  相似文献   
2.
安徽黄精属二新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邵建章  张定成   《广西植物》1992,12(2):99-102
<正> 根状茎圆柱状,由于结节膨大,因而节间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头有短的分枝,直径1—2.2厘米,茎直立,高30—80厘米,光滑无毛。叶轮生,厚纸质,每轮3—5片,条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弯曲,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中脉在背面明显凸起。伞形花序腋生,通常具2朵花,稀3朵,总花梗长1.5—3厘米,有叶状苞1—8枚,厚纸质,条状披针形,长1.8—3.5厘米,宽4—8毫米,先端卷曲,中脉在下面明显凸起,无毛,花柄长5—10毫米;花被筒状,淡黄色,长10—12毫米,裂片6,长约8毫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考察减压与常压提取对黄精糕降血糖活性成分的影响,从而优选一种科学、合理、稳定、可行的提取方法。方法:以黄精糕中降血糖活性成分和指标成分总黄酮、总多糖、葡萄糖、鞣花酸、山柰酚-3-O-芸香糖苷与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先用常压回流提取L9(34)正交设计试验法优化醇浓度、加溶剂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常压与减压共有的提取工艺参数,再采用最佳工艺参数进行减压提取,95%可信区间重叠法比较减压与常压提取各成分的差异。结果:常压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先用醇常压提取1次,加12倍量70%的乙醇,60℃提取1 h,再用水提2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量的12、10倍,水提温度90℃,时间分别为2、1.5 h,减压提取醇浓度、加溶剂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皆同常压提取,仅提取压力为70%醇提150 hpa,水提70 hpa,减压提取醇提液中总黄酮、鞣花酸含量高于常压提取(P<0.05),减压提取水提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常压提取(P<0.05)。结论:减压提取优于常压提取,减压提取最优工艺参数为70%醇提70 hpa,水提150 hpa,先用70%乙醇减压提取1次,加入12倍量70%的乙醇,60℃减压提取1 h,再用水减压提取2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量的12、10倍,水提取温度90℃,时间分别为2、1.5 h。减压提取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精种子萌发过程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成熟黄精种子形态及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及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以阐明黄精种子繁殖的生物学机制。结果显示:(1)成熟的黄精种子由外而内依次为种皮、胚乳和胚等3部分组成。其中种皮由一层木质化的细胞组成;胚乳占据种子的大部分结构,胚乳细胞含有大量淀粉,细胞壁增厚;胚处于棒型胚阶段。(2)黄精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棒型胚靠近种脐端分化为吸器、子叶联结和子叶鞘,靠近种孔的部位分化出胚根、胚轴和胚芽。(3)黄精种子萌发首先由子叶联结伸长将胚芽和胚根原基推出种孔,紧接着下胚轴膨大形成初生小根茎,吸器留在种子中分解吸收胚乳中的营养物质。(4)通过子叶联结连通吸器和初生小根茎,将胚乳中的营养物质由吸器-子叶联结这个通路转移到初生小根茎中,为初生根茎上胚芽和胚根的进一步分化提供物质保障。(5)黄精种子自然条件下萌发率较低,而且当年不出土。研究表明,黄精种子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是其生态适应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刘思睿  宋莉莎  任静  李忠 《菌物学报》2019,38(6):768-777
为明确发生在贵州省施秉县的黄精叶斑类病害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形态特征及rDNA-ITS、β-tubulin和tef1多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为棕榈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体适宜生长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5;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浸膏为氮源比较适合菌丝体的生长;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PDA;光照对菌丝体生长无明显影响;菌丝体致死温度为45℃。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的生态适宜性,为其野生资源保护及人工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收集237份多花黄精分布位置和55个生态因子,导入最大熵(MaxEnt)模型运算,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其适合生长区域。结果表明,影响多花黄精生态适宜性的主要生态因子是3月降水量、年均降水量、6月降水量、5月降水量、4月降水量、2月降水量和最冷季降水量,在福建省具有广泛适宜生长区域。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可为多花黄精野生资源保护提供参考,并为其科学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运用紫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快速鉴别不同基原黄精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黄精最佳提取溶剂、时间和用量,制备测试液,采用紫外光谱技术建立3种基原黄精的紫外指纹图谱,光谱数据转化后进行主成分(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该方法重现性、精密度、稳定性较好,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黄精紫外指纹图谱具有指纹特性,3种基原植物黄精紫外光谱图在210 nm、220 nm、280 nm附近差异明显;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三维投影图反映出不同种类黄精的化学成分积累具有差异,能较好地区分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黄精(P. sibiricum)与多花黄精(P. cyrtonema)。紫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能快速鉴别不同种类黄精,可作为黄精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新方法,为黄精临床应用、资源开发及黄精属植物分类提供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株多花黄精内生真菌的鉴别及其抗菌代谢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能代谢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从浙江庆元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分离获得1株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zjqy610。【方法】通过形态和IT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变灰青霉(Penicillium canescens)。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和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紫外光或碘蒸汽显迹,配合活性追踪等,从zjqy610发酵液中分离获得3个具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结果】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分别将其结构鉴定为:乙基氧苯氨基亚胺乙酸(o-acetylbenzeneamidinocarboxylic acid)、灰黄霉素(griseofulvin)和[1,2-b]呋喃2-甲基3-羧甲基4-羟基-5-甲氧基萘(naphtho[1,2-b]furan-3-carboxylic acid,4-hydroxy-5-methoxy-2-methyl-)。抑菌活性测试表明,3个化合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zjqy610D-4对番茄灰葡萄孢、圆形炭疽菌、泻根亚隔孢壳和核盘菌4种病原真菌的活性最强,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0.68、0.38、0.91和0.61mg/L。【结论】该化合物具有开发成农用抗生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年生黄精不同龄节物质累积和多糖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糖是黄精主要活性成分类型之一.通过对陕南汉中黄精实验基地多年生黄精不同龄节干物质重量、折干率、溶出物量及糖含量等进行测定分析,研究黄精不同龄节干物质累积和多糖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龄节水溶出物量比相应的醇溶出物量高得多,各龄节多糖含量比相应的醇溶性糖含量高得多.随着生长时间延长,单节干物质重量、水溶出物量、多糖含量等在2-4年龄节间变化最大,生长年限再延长,单节各指标下降明显.1-3年龄节品质稳定,黄精干物质累积总量逐年增多,因此确定当地黄精的最佳采收时间为种后3年.这些结果为当地黄精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