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掌消的甾体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掌消(Cynanchum amplexicaule)系萝藦科(Asclepiadaceae)鹅绒藤属植物。该植物全株药用,民间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由于其形态特征与中药白薇极为相似,很多地方混用作白薇或其代用品。我们曾报道了白薇中的C_(21)甾体甙类成分,本文报道合掌消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紫元益消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定蜈蚣,紫河车,鸡内金和蟾酥各味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蟾酥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结果:紫元益消丸中的蟾酥、蜈蚣、紫河车、鸡内金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斑点清晰;华蟾酥毒基在0.09-0.46 μg·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3),平均回收率95.57%,RSD为2.27%(n=5);脂蟾毒配基在0.16-1.01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4),平均回收率94.53%,RSD为2.06%(n=5).结论: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定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且重复性好,可用于紫元益消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分处理对甘蒙柽柳幼苗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甘蒙柽柳幼苗为对象,采用人工壕沟挖掘法,对柽柳幼苗在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干旱处理、适度灌溉、充分灌溉)根系生态学特征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对柽柳幼苗根系生长影响显著,垂直根扎根深度和生长速率随着灌溉量的减小而增加.地面灌溉量的增加会导致根系分布的浅表化和根系消弱系数的减小,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深度呈显著负对数关系.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7-10月的根/冠比平均值分别为0.43、0.60、0.90、1.12,其根、冠间存在典型的异速生长关系.根/冠比随土壤水分的减小而增加,且生长季后期大于初期.  相似文献   
4.
滨海白首乌(耳叶牛皮消)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白首乌(耳叶牛皮消)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为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耳叶牛皮消的块根。耳叶牛皮消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衰老、调血脂、促进毛发生长、保护脏器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分析了耳叶牛皮消药理活性,提出了今后耳叶牛皮消研究与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9种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其在植被恢复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敏  鲍大川  江明喜 《生态学报》2011,31(4):906-913
三峡大坝蓄水后形成的库区消涨带面临植被消亡、生态退化等问题。为了筛选出适用于库区消涨带植被恢复的植物, 将9种1年生植物种子放置在库区消涨带不同海拔进行水淹(W 165-8 m, 121 d;W 155-18 m, 230 d;W 147-26 m, 271 d), 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萌发, 研究在消涨带淹水胁迫下这些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 (1) 除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金色狗尾草(Setaria glauca)种子在各条件下萌发率都较低外, 不同水淹条件对萌发率影响不同: 与新鲜种子相比, W 165水淹后, 旱稗(Echinochloa hispidula)和婆婆针(Bidens bipinnata)种子萌发率显著上升, 其余种子萌发率均显著下降; W 155水淹后, 所有种子的萌发率都显著下降且只有鱧肠(Eclipta prostrate)、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合萌(Aeschynomene indica)3个物种有萌发, 萌发率分别为11.0%、7.3%和2.7%; W 147水淹后, 旱稗和婆婆针种子萌发率显著上升, 鱧肠种子无显著差异, 其余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2) 鱧肠、黄花蒿、婆婆针和旱稗种子比其它物种更耐水淹。W 165水淹后, 鱧肠、黄花蒿、婆婆针、旱稗种子萌发率分别为44.7%、42%、20.7%和4.3%, W 147水淹后分别为76.3%、23%、15%和26.3%, 高于其他物种。(3) 水淹后种子萌发时间格局也受到影响, 大部分种子起始萌发时间推迟、萌发速度变慢。鱧肠、黄花蒿、婆婆针和旱稗的种子对三峡库区消涨带的水淹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可根据它们对水淹条件适应能力的差异在消涨带不同海拔高度进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发消糜阴道泡腾片新药,遴选最佳配方工艺技术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及酸碱源分别制粒的方法,研究酸碱源比例、片剂含药量、润湿剂浓度、片剂硬度对泡腾片质量的影响。结果:酸碱源比例为1.25:1、片剂含药量为50%、润湿剂浓度为85%、片剂硬度为3—4kg/mm^2时消糜阴道泡腾片的pH值、发泡量、崩解时限检测合格,产品质量稳定。结论:配方工艺适合制备消糜阴道泡腾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早期治疗对兔实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参照Okazaki等[1]伸膝制动OA动物模型法造模,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骨痹消组(C组),于治疗6周、10周后测各组兔血清NO水平变化;软骨电镜结构及TUNEL法软骨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B组血清NO水平逐渐升高,C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B组电镜下6周时可见凋亡细胞,10周可见凋亡小体;TUNEL法细胞凋亡原位检测:B组软骨细胞AI明显增高。治疗后C组下降明显,10周时与B组相比具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骨痹消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软骨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凋亡数量,促进软骨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消乳散结胶囊治疗兔乳腺增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消乳散结胶囊(XRSJ)在治疗兔乳腺增生中的作用,探讨其治病机理。方法:将9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XRSJ高、中、低剂量组,逍遥丸组,模型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前5组用肌内注射己烯雌酚、黄体酮1个月建立兔乳腺增生模型。造模完成后,行XRSJ灌胃给药,分别取XRSJ给药前、XRSJ给药3个月后及XRSJ停药3个月后作为3个时间观测点。观察乳房高度变化;乳腺光、电镜形态学变化;放射免疫法监测血清雌激素水平。结果:与治疗前及模型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XRSJ治疗能明显降低乳房高度(P<0.05);降低增生乳腺小叶腺泡数目、导管腺上皮细胞层数、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数量(P<0.05);减少乳腺上皮细胞胞质内线立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数量(P<0.05),使部分增生细胞调亡;显著降低血清雌二醇(E2)含量(P<0.01),停药3个月后治疗效果稳定无反弹。结论:XRSJ治疗具有减轻乳腺组织增生病变、降低E2水平、对兔乳腺增生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栓通胶囊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的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对小鼠断头后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以造成脑缺血模型,观察消栓通胶囊的药理作用.结果:①a.消栓通胶囊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脑含水量及脑指数有显著影响,消栓通胶囊三个剂量组(0.20 g/kg、0.40 g/kg、0.80 g/kg),脑含水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b.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消栓通胶囊组的脑组织神经细胞浓缩及深染较脑缺血模型组明显减轻;神经胶质细胞肿胀及间质疏松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组.②消栓通胶囊三个剂量组(0.20 g/kg、0.40 g/kg、0.80 g/kg)均能明显降低全血粘度值,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③消栓通胶囊三个剂量组(025g/kg、0.50g/kg、1.00 g/kg)给药14d,与正常组比较可延长小鼠断头喘气的时间(P<0.05或P<0.01).结论:消栓通胶囊对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所致脑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金龙消栓合剂中的虫草粉进行定性鉴别。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样品中的虫草粉 ,斑点明显 ,重现性好 ,并能利用薄层扫描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