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33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1531篇 |
专业分类
48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146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66篇 |
2011年 | 174篇 |
2010年 | 153篇 |
2009年 | 183篇 |
2008年 | 207篇 |
2007年 | 199篇 |
2006年 | 210篇 |
2005年 | 206篇 |
2004年 | 235篇 |
2003年 | 249篇 |
2002年 | 241篇 |
2001年 | 194篇 |
2000年 | 173篇 |
1999年 | 177篇 |
1998年 | 150篇 |
1997年 | 181篇 |
1996年 | 161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109篇 |
1993年 | 109篇 |
1992年 | 92篇 |
1991年 | 75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无花药型不育材料的发现及其转育后代育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无花药型不育材料的发现及其转育后代育性初步观察①1宋德明1王志2刘永胜1王茂理1龙太康2孙敬三1(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绵阳621002)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关键词水稻,野生稻,无花药细胞质雄性不育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
3.
选择长度为15~20mm的籼粳杂种幼穗接种于附加6-BA2mg/L(单位下同),NAA4,2,4—D0.5的N_6培养基上,直接诱导不定芽产生,将产生的不定芽转至增殖培养基上,可促进芽的快速繁殖,不定芽在增殖培养基上继代时间以20d为间隔,其增殖系数最高。此法具有得苗快和繁殖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5.
在25℃下以0.01~1.0mmol·L-1精胺和0.01~0.1mmol·L-1亚精胺预处理水稻种子48h,可以提高16℃下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但对28℃下的种子萌发无影响。种子萌发时胚芽中α-淀粉酶活性和胚芽、胚根的呼吸速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与活力指数相似。 相似文献
6.
7.
8.
以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为研究对象,设计与稗草伴生的根箱试验,通过研究水稻幼苗期株高、生物量、根系构型及植物激素的变化规律,分析水稻化感品种和非化感品种在幼苗期响应稗草胁迫的生理差异性。结果表明:化感水稻和非化感水稻在幼苗期响应稗草胁迫的生理反应有较大差异。单种处理时,幼苗期化感水稻在株高、生物量及根系构型等方面明显优于非化感水稻;稗草伴生导致幼苗期非化感水稻的株高显著增加。稗草伴生条件下,化感水稻在地下生物量显著增加的同时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和根尖数显著增加;非化感水稻的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和根尖数较单种处理时分别显著增加了14.12%、9.52%、8.49%。水稻体内的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对稗草的生物胁迫均不敏感,但稗草伴生导致化感水稻和非化感水稻体内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含量显著增加,而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含量显著下降,且非化感水稻中SA的增加幅度是化感水稻的2.1倍。该研究结果可为农田杂草的有效防控提供一定的... 相似文献
9.
水稻对褐飞虱抗性相关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药用野生稻 (Oryzaofficinalis)的转育后代B5 (高抗褐飞虱 (NilaparvatalugensSt l) )与感虫品种明恢 6 3(OryzasativaL .)为亲本 ,构建了一个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抗褐飞虱鉴定 ,筛选出极端抗虫株系和极端感虫株系 ,运用分群分析法 (bulkedsegregantanalysis ,BSA)分别建成了极端抗虫集团 (resistantbulk)和极端感虫集团 (susceptiblebulk)的蛋白质池。利用双向电泳技术 ,分别分析了极端抗虫集团和极端感虫集团受虫害与未受虫害的秧苗蛋白质的变化。结果发现 ,虫害 48h后 ,感虫集团的一个分子量为 40kD的蛋白质P40 (pI=6 .3)的表达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而在抗虫集团中 ,P40的表达未受影响。与褐飞虱为害后抗虫株系和感虫株系不同的生理反应相联系 ,推测P40与水稻受褐飞虱虫害后引起的应答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0.
水稻条纹病毒两个分离物RNA4基因间隔区的序列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RT-PCR扩增了我国水稻条纹病毒(RSV)山东济宁(JN)、云南宜良(YL)两个分离物RNA4基因间隔区(intergenic region,IR)序列,并克隆于pGEM-T easy载体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JN、YL两分离物RNA4 IR均由654个核苷酸组成,两者之间的同源率为92%.JN、YL两个分离物RNA4 IR在AU碱基富集处可形成两个明显的发夹结构,其中一个序列比较保守,形成的发夹结构稳定;但另一个由于碱基变异导致所形成的发夹结构的稳定性在各个分离物中差异较大.这些结果说明了我国水稻条纹病毒存在明显的分子变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