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探讨寿竹(Phyllostachys reticulata ‘Shouzhu’ Yi)的材质特性,分析寿竹的造纸性能,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慈竹(Bambusa emeiensis L. C. Chia & H. L. Fung)为对照,对重庆市梁平县寿竹秆形结构的垂直变化、材积与生物量以及纤维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寿竹秆的节间长度随竹高度呈现先长后短的变化趋势,直径与壁厚均随竹秆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寿竹材积的模型为V=0.000939H+0.001861D-0.01374,生物量模型为W=1.297D+2.053H-16.666。寿竹纤维长度平均为2.47 mm,以2~3 mm分布最多,长宽比大于100,属于制作优良纸张的较好纤维;纤维壁腔比较大,达3.85。相对毛竹而言,寿竹竹秆的节间长度更长,垂直方向上材积分布更加均匀,纤维长、长宽比大。寿竹与慈竹的纤维长度差异不大,但纤维长宽比小于慈竹,壁腔比大于慈竹。寿竹节间长,垂直分布均匀,材积和生物量大,是优良的板材利用原料;寿竹纤维长,长宽比大,是优良的造纸原料,造纸性能优于毛竹略次于慈竹。  相似文献   
2.
基于随机效应的兴安落叶松材积生长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大青川林场80株人工兴安落叶松解析木数据和Logistic生长模型,分别考虑单木效应和样地效应,利用S-PLUS软件中的NLME过程拟合非线性材积生长模型,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指标对不同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考虑单木效应影响时,b1、b2、b3(分别代表Logistic模型中的渐进、尺度和形状的随机参数)同时作为随机参数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 当考虑样地效应影响时,b1作为随机参数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基于单木效应和样地效应的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于基本模型(Logistic生长模型),考虑单木效应影响的混合模型的精度高于考虑样地效应影响的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随机效应模型不但能反映单木材积的总体平均变化趋势,还能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随机效应模型通过校正随机参数值能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Guadua amplexifolia现存单株生物量结构和竹材物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地上部分生物量在枝条上的分配比例高于相同径级毛竹,根冠比较其他丛生竹种大,具有发达的地下根系且易形成密集林分,是良好的防风植物材料;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与地径、全高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可以用相对生长模型进行模拟;竹秆有较大的相对壁厚和较低的含水率,可以作为良好的材用竹种进行培育。虽然竹秆壁厚的分布特点有很大差异,但竹秆实际材积和地径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用3次多项式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4.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样地调查方法,利用异速生长方程和一元材积表计算不同林龄桦木林的生物量、生产力与材积,结果表明,桦木林乔木层及平均单株地上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在50 a时达到最大;生产力则先增加而后逐渐减少,乔木层30 a时生产力为7.88 t.hm-.2a-1,到40 a和50 a时,分别下降到5.17 t.hm-.2a-1和1.19.thm-.2a-1;单株平均生产力在30 a时达到最大值1.13 kg.a-1,40 a时下降为0.96 kg.a-1,50 a时略有上升。林分蓄积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平均生长量在50 a达到最大值3.78 m.3hm-2,连年生长量在30 a时达到最大值6.07 m.3hm-2。平均单株材积增长速度随林龄增加而增加,50 a时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半干旱区水分的植被生产力问题,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地陕西清涧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对植被生长量的成因进行理论假定和分析,结合该地刺槐的解析木分析资料和相对应的同期降水数据,研究了清涧地区刺槐生长与水分的关系,建立了该区水分一刺槐生长的半理论/半经验模型。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的材积生长率与水分的变化率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西双版纳大卡老寨哈尼族龙山为例 ,对集体林和龙山林促进农业系统中的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了报道。湄公栲、黄牛木和红花木犀兰为集体林乔木层的主要优势种 ,其重要值共占该样方所有树种重要值的 33 8%。盘叶白腊参、窄序崖豆树、滇糙叶树三种树种为龙山林的主要优势种 ,其重要值共占该样方所有树种重要值的 30 9%。龙山乔木层中有物种 2 2种 6 6株 ,集体林乔木层中有物种 2 6种 6 9株 ,龙山无论是种数还是株数均小于集体林 ,集体林每年都被砍伐用材致使大径级立木较少 ,通过立木材积比较 ,弃耕时间相同、目前生境一致的龙山 ,立木材积为集体林的 1 91倍。而龙山整个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是集体林整个群落的 1 36倍。同样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比较中 ,龙山林乔木层稍低于集体林 ,但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的H则高于集体林。从整个群落来看 ,龙山林H是集体林的 1 1 1倍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林业检查站在集装箱运输锯材现场检查时,如何应用锯材检验技术标准,科学正确快速判定证、货材积是否相符,对加强非法运输行为现场取证有效性和执法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泽清 《生态学报》2011,31(6):1525-1537
基于树干解析和树轮分析,结合野外调查,揭示了我国主要外来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的生长规律,从而为人工林经营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提供了依据。2005年调查了1948年江西吉安青原山引种后存留的564株湿地松(1954 1958年生)。胸径(DB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平均值为34.2 cm(18.4-58cm),树高平均值为19.5 m(9-33m)。青原山湿地松树轮分析结果显示:52年间,年树轮宽度增长量平均值为0.32 cm,最大年增长量不超过1.14 cm。胸径年生长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直径生长高峰出现在10a左右;林龄达到20a左右时,直径年生长量开始下降;林龄40a后,生长变得极为缓慢。距青原山西南100km的千烟洲湿地松林(20年生)胸径和树高平均值分别为15.9 cm和11.0 m;20a的胸径生长量平均值为0.86 cm;材积方程为V= 0.0000213 D2.9870924(V为带皮材积,D为胸径)。千烟洲湿地松林生物量低于同期营造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生物量,也明显低于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的生物量。经比较发现,引种营造的湿地松林,其生长量远不如原产地美国佛罗里达州湿地松林。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层相对多度法和形率法 ,研究了几种主要树种在群落演替的不同序列各层中的相对多度及其在不同演替序列中材积和生物量的变化 ,从针叶林到混交林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由第 III层已退到第 IV层 ,生物量由 1 2 5 .75 t/hm2 下降到 84.86t/hm2 ,属衰退性种群 ;吊皮椎 (Castanopsiskawakamii)由第 I层逐渐发展到第 V层而趋于稳定 ,生物量由 5 .97t/hm2 增加到 2 7.3 9t/hm2 ;荷木 (Schima superba)由 I层发展到 V层趋于衰退 ,生物量由 9.3 5 t/hm2增加到 3 3 .71 t/hm2 ;黄果厚壳桂 (Cryptocarya concinna)由第III层发展进入第 IV层 ,生物量也明显增加。结果表明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马尾松针叶林正向着以阳性阔叶树种为主并伴有中生阔叶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演替。同时证明分层相对多度法不仅可以判别某一树种在某一演替群落中的发展类型 (衰退型、稳定型或进展型 ) ,而且还可以准确预测该植物群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景章  丁振芳 《遗传》1989,11(4):1-4
通过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欧洲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四川落叶松的种间杂交,比较 了12个杂交组合F,和部分亲本的冻害指数、枯梢病指数、鼠害指数;树高、胸径、材积等杂种生长优 势,认为亲本和杂种F:之间,杂交组合F。之间有明显差异。其中的LXO,LXG,LXd杂交组 合F:抗冻性、抗病(枯梢病)性、抗鼠害性最强,而且同时表现出杂种生长优势明显,列12个杂交组合 之首。杂种优势利用,主要体现在优良杂交组合种子的再生产和无性繁殖利用两个方面,两者应该有机 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