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1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448篇
  2930篇
  2025年   3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监测研究我国南海地区岛礁空中飞行昆虫群落结构,为探明该地区昆虫迁飞路径,建立重大农业迁飞性害虫跨区转移危害测报系统提供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建立监测平台,利用高空测报灯系统对永兴岛空中昆虫实时监测,并采集标本鉴定种类。【结果】目前已鉴定214种,隶属11目70科183属。主要类群为鳞翅目90种(42.06%)、半翅目42种(19.63%)、鞘翅目36种(16.82%),包括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和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等多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以及中华草蛉Chrysoperla sinica、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和黄蜻Pantala flavescens等迁飞性天敌昆虫。【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了多种重大害虫在南海区域跨海迁飞转移危害和天敌随迁行为,丰富了对南海地区昆虫种群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广东省翁源县的编号为GDa71的昆虫病原线虫进行分类鉴定.该线虫各虫期的主要形态特征、测量值以及基于ITS1和部分28S rDNA两段序列,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均显示它与印度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indica相似,是后者的一个品系,为中国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昆虫与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及协调进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昆虫与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及协调进化钦俊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昆虫和植物都是地球上起源很早的生物类群。从化石的证据来推断,它们至少在3亿多年前已生活在一起,在不同地域建立起密切关系的生物群落。它们中不同的种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并根...  相似文献   
4.
5.
昆虫界的“四不象”——一新建“螳Xiu目”昆虫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2002年5月建立的昆虫新目-螳Xiu目Mantophasmatodea作了简单介绍,并建议了该目之中名。该目是昆虫纲中最小的目,目前已知2属3种,分布于非洲。  相似文献   
6.
To cope with pathogen and insect attacks, plants develop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defence, in both direct (physical and chemical) and indirect ways (attractive volatiles to entomophagous beneficials). Plants are then able to express traits that facilitate "top-down" control of pests by attracting herbivore predators.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indirect defence mechanism of potato plants by analyzing the volatile patterns of both healthy and aphid- infested plants.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 emitted terpene pattern by the Myzus persicae infested host plant were observed. Using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and GC-MS, the (E)-fl-farnesene (EBF) appeared to be emitted by aphid-infested potato and not by healthy plants. To assess the infochemical role of these volatile releases after aphid damage on the aphidophagous predators Episyrphus balteams, the hoverfly foraging behavior was assessed using the Observer 5.0 software (Noldus, Wageningen, The Netherlands). Aphidfree potato plants were also used as a control volatile source in the predator behavioral study. While aphid-infested plants induced efficient searching and acceptation behaviors leading to egg-laying, no kairomonal effect of healthy potato plants was observed, leading to longer immobility durations and shorter searching periods in the net cage. High oviposition rate of E. balteatus was observed when aphid-infested potato was used (mean of 48.9 eggs per laying and per female). On the other hand, no egg was produced by the hoverfly on healthy aphid-free plants. The E. balteatus foraging and reproductive behaviors according to the volatile emission from aphid-infested plan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potential use of active infochemical molecules in integrated aphid pes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7.
《生命世界》2010,(7):4-4
屎壳郎因推粪球而闻名,但直至近期,科学家才用数据证明它们是地球上已知最强壮的昆虫:蜣螂目中的雄性食粪金龟最多可推动相当于自身体重1141倍的粪球,这就相当于一名体重70千克的人推动80吨重物一样。科学家认为,争夺交配权是该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力气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植物挥发性物质及其代谢工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植物之间和植物与昆虫间的化学通讯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关这些次生物质的生物合成、代谢调控、生理功能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近十多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迄今为止,已经有3 0多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合成酶基因被克隆.这些基因调控着植物萜类、芳香化合物、脂肪酸衍生物这三大类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生物合成.由于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几年该领域颇受注目,特别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植物释放特殊气味物质,诸如特定的驱避剂或者其它控制植物或昆虫行为的特殊气味乃至与人类健康相关的药用气味物质.该文就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生物合成、生理和生态功能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昆虫杆病毒载体的细胞培养和重组蛋白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