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内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通过释放激素和神经肽类物质来响应外界刺激,而这些物质的分泌,都是通过致密核心囊泡(dense core vesicle,DCV)来实现的.但是,现阶段关于DCV的生成、转运、释放的机制很大程度上是不清楚的.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线虫的排便行为和肠道分泌联系起来,并以此表型进行全基因组RNAi筛选,寻找调节DCV的新基因.我们成功筛选到了一些在肠道调节DCV生成或释放的基因.其中,CAB-1被确认为特异性调节DCV分泌的重要因子.在肠道中,cab-1突变会降低肠道DCV内容物的分泌,而在神经系统中,CAB-1的缺失也会导致DCV的标识物堆积在突触前,而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SV)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辅助治疗梗阻性便秘患者对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与排便频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梗阻性便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接受常规治疗,B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固定式生物反馈训练(FBF),C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自适应式生物反馈训练(ABF),比较3组治疗前后肛直肠功能、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频度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直肠肛门压力梯度:A组B组C组(P0.05),矛盾性收缩率:A组B组C组(P0.05),B组与C组肛管静息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阈值显著小于A组(P0.05),且肛管松弛率显著大于A组(P0.05);C组粪便性状4~7型占比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且B组4~7型占比明显高于A组(P0.05);排便时间:A组B组C组(P0.05),排便频度:A组B组C组(P0.05);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尤其是ABF可有效改善梗阻性便秘患者肛直肠功能,在改善粪便性状、缩短排便时间、增加排便频度上具有明显优势,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永久性与临时性造口术后生活质量变化,并分析其生活质量与排便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直肠癌切除术患者110例,所有纳入者均行造口术。根据造口方式,分成永久性造口组(简称永久组,n=41)、临时性造口组(简称临时组,n=69)。记录两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在患者术后1、3、6个月,采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其生活质量,采用排便症状量表评估患者排便症状的变化。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排便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临时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8.90%)与永久组(12.20%)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6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各评分高于术后3个月,且临时组术后3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永久组(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各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6个月大便症状各评分均低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排便急迫感、排便费力、里急后重评分及总分低于术后3个月,且临时组术后3个月的排便急迫感、排便费力、里急后重评分及总分低于永久组(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排便症状各评分比较未见差异(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排便症状总分与机体疼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受限、情感角色受限、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临时性造口能够进一步促进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排便功能的改善,在术后6个月,永久性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排便功能基本达到临时性造口患者的状态,且排便功能与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功能、肛肠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4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按照住院号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早期排便功能训练,45例)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45例)。对比两组肠道功能、肛肠动力学和生活质量、肛门失禁情况及控便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排便受饮食影响、便频便急、排便感觉异常评分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健康调查量表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肛门失禁例数少于对照组,控便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可促进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肛肠动力学和生活质量,减少肛门失禁情况发生,控便满意度较好。  相似文献   
5.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麝排便点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重要的资源动物,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由于过度捕猎和栖息地破碎化等导致其种群急剧下降。恢复林麝种群的根本方法是保护和恢复其栖息地。林麝的排便点分布在其整个活动区内,且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林麝排便点位置,了解林麝栖息地选择偏好。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梯度布置17个1 km × 1 km的样方,每个样方内至少1条样线,样线每隔400 m设置搜索样线,以发现排便点为中心设置1个10 m × 10 m 利用样方,若未发现排便点,在搜索样线中部设置1个10 m × 10 m 对照样方,并记录样方内的生境因子。采用Ivlev的选择性指数、广义线性模型及多重对应法分析林麝对生境因子的偏好。结果发现,林麝最为偏好的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E = 0.528),而规避常绿阔叶林(E =﹣1)、次生落叶阔叶林(E =﹣0.816)和常绿落叶阔叶林(E =﹣0.585)。此外,海拔、灌丛盖度和坡度也显著影响林麝栖息地偏好,其排便点集中分布在海拔2 000 ~ 2 600 m区间,并且偏好有一定灌丛盖度且坡度陡的生境。  相似文献   
6.
翼手目动物俗称蝙蝠,是典型的夜行性飞行哺乳动物,它们的歇息方式给人的印象是倒挂于屋顶、树枝、洞穴顶部的岩石上等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经常提出疑问:“倒挂着歇息的蝙蝠如何排便、排尿,而不弄脏自己身体?”。就此问题,我们对海南岛几种主要蝙蝠进行了行为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党参及莱菔子提取物与抗性糊精复合配方对便秘小鼠模型的肠推进和促进排便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复合配方中莱菔子提取物和党参提取物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对鸦片受体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地芬诺酯灌胃造成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受试样品对动物小肠推进的影响;采用地芬诺酯灌胃造成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受试样品对动物排便的影响;采用体外细胞模型,观察莱菔子提取物和党参提取物单独或联合作用对鸦片受体的抑制作用。结果 :单独使用党参及莱菔子提取物(933mg/kg BW)小鼠肠推进和首粒排黑便时间有明显效果,抗性糊精(1 000mg/kg BW) 对首粒排黑便时间、排黑便粒数和总重量有明显作用,二者复合配方(1 933mg/kg)在肠推进、对首粒排黑便时间、排黑便粒数和总重量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表明了二者的体内协同作用。同时,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党参提取物(IC50,7.97mg/mL)、莱菔子提取物(IC50,1.95mg/mL)以及二者复合使用(IC50,4.84mg/mL)对鸦片受体的抑制作用显著。结论 :该复合配方能显著增加小鼠的小肠推进,缩短便秘小鼠排便时间、增加排便次数及便重,具有辅助通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以200mg/kg、400mg/kg、1200mg/kg三个剂量组分别用预防型大鼠脂质代谢紊乱模型法和小肠推进实验、排便实验进行了柚粉调节血脂和润肠通便的研究。结果:证明柚粉能显著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水平,能缩短便秘模型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能增加便秘模型的排便粒数和排便重量。  相似文献   
9.
赵俢芬  刘泳榆  罗小星 《蛇志》2014,(4):435-43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排便护理,预防排便相关并发症。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心肌梗死早期的排便评估,健康教育以及心理、饮食、用药、排便排便结束后的护理,并观察病情等。结果早期正确的排便护理,能有效预防排便相关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正确的排便护理可预防排便相关并发症,对防止病情恶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