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_(IO_2)(吸入气氧浓度)为12.35、9.87及7.7l%,分别吸入10、8及5min时,心功能呈代偿性增强改变。F_(IO_2)为9.37%、吸入20min时心功能的变化趋势与9.87%8min时仍基本相同。继发性缺二氧化碳对缺氧引起的心功能代偿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起抵消作用。F_(IO_2)为9.87%时的缺氧程度约相当于18km高空加压供氧总压值为15.3kPa(115mmHg)时的缺氧。单纯从缺氧因素考虑,将总压值由常用的17.3kPa(130mmHg)降低为15.3kPa是可允许的。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结果指导(CGA)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脂代谢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2020年6月-2022年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0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53例)与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CGA治疗,53例)。对比两组疗效、心功能、脂代谢和生活质量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病情、体力、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GA治疗老年冠心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脂代谢,降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主动脉与肾动脉缩窄造成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β-AR)数量增加,其中β_1-AR及其mRNA增加,而β_2-AR及其mRNA不变;左心房异丙基肾上腺素(ISO)浓度-收缩效应曲线右移;而心肌ISO浓度-cAMP蓄积曲线无显著改变;血淋巴细胞β-AR数量显著减少.结果提示心功能不全时心脏β_1-AR数量增多,但其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反而降低,在cAMP生成以后的信号转导过程或心肌收缩成分功能存在障碍,而血淋巴细胞β-AR的改变与心脏β-AR的功能改变平行.  相似文献   
4.
将大鼠置于模拟海拔8km高度的低压舱内缺氧1周及缺氧后空气中常氧恢复1周和2周,观察了左右心室功能、心肌肥厚、心肌收缩蛋白含量及其Ca ̄(2+),Mg ̄(2+)-ATP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8km缺氧1周后肺动脉压及右心室收缩压明显升高,左右心室±dp/dtmax及收缩指数明显降低。左右心室肌明显肥厚,心肌收缩蛋白Ca ̄(2+),Mg ̄(2+)-ATP酶活性明显减低。缺氧后常氧恢复1和2周后,左右心室功能逐渐恢复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心肌肥厚逐渐减轻或恢复正常,心肌收缩蛋白Ca ̄(2+),Mg ̄(2+)-ATP酶活性也逐渐升高。因此说明:心肌收缩蛋白Ca ̄(2+),Mg ̄(2+)-ATP酶活性的改变是心功能变化的重要生化基础之一,它的减低是缺氧心肌对环境的代偿适应。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注射用地尔硫卓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患者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齐都医院接受治疗的HFpEF患者108例,根据奇偶排序法分为对照组54例、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地尔硫卓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地尔硫卓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疗程为2周。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流速(E/A)以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E'')、B型尿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鸟嘌呤(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93%(41/54)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2.59%(50/54)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BNP、E/E''低于对照组,E/A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IL-6、CRP、MIF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8-OhdG、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用地尔硫卓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显著改善HFpEF患者心功能,改善机体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高原地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激素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CHF患者10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和研究组(n=55),对照组患者予以缬沙坦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内分泌激素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A)、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心功能指标[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为90.91%(50/5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93%(41/54)(P<0.05)。两组治疗12周后ALD、NA、AngⅡ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hs-cTnT、NT-proBNP、LVEDD、LAD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LVEF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高原地区CHF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和心功能,且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功能及血清ET-1、Hcy、cTn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UAP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茁-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d)、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均低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治疗UAP患者疗效较好,能减少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增强患者的心功能,降低ET-1、Hcy、cTnT水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流灌注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2018年2月到2020年1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介入前1 d与介入后1个月进行CT定量与超声检查,随访介入后6个月的冠状动脉再狭窄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介入治疗,介入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95例患者介入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shortening,FS)高于介入前1 d(P<0.05),介入前后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icrelaxationtime,IVR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5例患者介入后1个月的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bloodflow,MBF)、心肌血容量(Myocardialbloodvolume,MBV)高于介入前1d(P<0.05),达峰时间(Timetopeak,TTP)低于介入前1 d(P<0.05)。介入后随访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14例,再狭窄率14.7 %,其中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2例;Pearson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介入前1 d的MBF、MBV、TTP与FS、EF都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BF、MBV、TTP、FS、EF为影响冠心病患者介入后随访再狭窄率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CT定量分析在冠心病介入前后的应用能有效反映血流灌注改变情况,且与患者的心功能存在相关性,也可有效预测患者介入随访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认知功能、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40例老年CHF患者纳入研究,检测患者TH指标[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非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比较两组各TH指标与MoCA评分。比较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患者的TH指标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非心血管事件组,比较两组各TH指标。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TH指标与MoCA评分、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组血清T3、FT3水平及MoCA评分较非认知障碍组明显降低(P<0.05)。Ⅲ级、Ⅳ级组的血清T3、FT3水平及LVEF较Ⅰ级、Ⅱ级组显著降低,其中Ⅳ级组低于Ⅲ级组(P<0.05)。Ⅲ级、Ⅳ级组的LVEDD、LVESD较Ⅰ级、Ⅱ级组明显升高,且Ⅳ级组高于Ⅲ级组(P<0.05)。心血管事件组血清T3、FT3水平较非心血管事件组显著降低(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3、FT3水平与MoCA评分、LVEF呈正相关(均P<0.05),与LVEDD、LVESD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清T3、FT3水平下调与其认知功能、心功能降低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检测其血清T3、FT3水平,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其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167例,均使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根据患者是否加用厄贝沙坦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一年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衰住院率、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心功能分级情况,通过动态心电图评估窦性心律维持率、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房颤的复发率、慢性房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心衰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房内径较治疗前明显扩大(P<0.05),两组患者在心功能分级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心功能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肺纤维化、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伴阵发性房颤的患者,能较好的维持窦性心律,降低心衰住院率,对心脏重构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