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淡水存留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渤海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渤海及黄海盐度数据,基于淡水比例方法估算了渤海的淡水存留时间,并设计敏感性实验,定量分析了渤海淡水通量对渤海淡水存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渤海年平均(1965—1980、1986—1992、1994、1996年)淡水存留时间为2.6年,并呈现弱上升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的淡水存留时间(4.6年)与20世纪60年代(3.0年)相比,增加了近50%。渤海淡水存留时间随淡水输入的增加而缩短。与净降水量(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相比,渤海淡水存留时间对入海径流量变化更敏感,因而流域调水的环境规划应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2.
秦岭地区西藏山溪鲵种群结构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秦岭地区西藏山溪鲵种群的统计学参数,包括年龄锥体、现时生命表、存活曲线,并对各年龄的存活及死亡原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年生幼体及三龄变态期个体死亡率升高,这主要与当年生幼体适应急流冲击的能力弱以及三龄变态期个体更换栖息生境有关。径流涵养林的无计划采伐及破坏流溪河道是造成种群数量下降的人为因素。种群保护措施应以保护径流量的稳定为主。  相似文献   
3.
德清县生态农业建设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杰  胡秉民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1317-1321
应用综合指数法对德清县1990~1998年的生态农业建设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德清县生态农业系统的综合效益及资源利用、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效益都呈上升趋势,其中1998年的综合效益指数比1990年提高了1.36倍.各效益指数在上升过程中出现波动,说明德清县生态农业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污染、系统稳定性等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论提高广西桂林漓江上游水源径流量的可能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世宗  唐俊 《生态学杂志》1994,13(5):44-49,72
论提高广西桂林漓江上游水源径流量的可能性邓世宗唐俊(广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南宁530001)(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南宁530011)PooibilityofIncreasingWaterDischargeinUpperReachesofLijiangR...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杨树 苋菜间作系统,即株行距2 m×5 m(L1)和2 m×15 m(L2)在0(N0)、91(N1)、137(N2)和183(N3) kg·hm-2施氮水平下的土壤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施氮水平对地表径流量、淋溶量和土壤侵蚀量的控制效果均为L1>L2>L3 (单作苋菜);L1、L2地表径流量分别比L3降低65.1%、55.9%;L1、L2距林带0.5 m处淋溶量比L3降低30.0%、28.9%,距林带1.5 m处淋溶量比L3降低25.6%、21.9%;L1、L2土壤侵蚀量分别比L3降低65.0%、55.1%.对地表径流和淋溶损失中TN、NO3--N、NH4+-N流失量的控制效果均为L1>L2>L3;常规施氮(91 kg·hm-2)水平下,L1地表径流中TN、NO3--N、NH4+-N流失量较L3分别降低62.9%、45.1%、69.2%,L2较L3分别降低23.4%、6.9%、46.2%;杨树间作密度越大、距离林带越近,对土壤NO3--N、NH4+-N的淋溶损失削减作用越强.同一间作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地表径流中NO3--N流失比例减少,NH4+-N流失比例增加;淋溶流失中
NO3--N、NH4+-N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均为 N3>N2>N1>N0.  相似文献   
6.
选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分析流溪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采用情景模拟分析方法设置3类情景进行定量分析.对上中下游的温泉、太平场和南岗3个水文站依次校正与验证得出:除温泉站在验证期的3个系数刚达标之外,其他的相对误差<15%、相关系数>0.8、Nash Sutcliffe效率系数>0.75,说明SWAT模型在流溪河流域的径流量模拟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综合型情景模拟分析得出:以1991-2000年为基准期,2001-2010年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综合引起年均径流量增加11.23 m3·s-1,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年均径流量减少0.62 m3·s-1,气候变化引起年均径流量增加11.85 m3·s-1,气候变化的影响强度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强度.极端土地利用情景模拟分析得出:与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模拟径流量相比,耕地情景和草地情景的径流量分别增加2.7%和0.5%,林地情景的径流量减少0.7%,证明林地有一定的截流能力.气候变化情景模拟分析得出:流域径流量变化与降水变化呈正相关关系(降水每升高10%,径流平均增加11.6%),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关系(气温每升高1 ℃,径流平均降低0.8%),降水变化的影响强度强于气温变化的影响强度.在气候变化环境下,需要重视对强降雨的预测和灾害预防,可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来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水文负效应,如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7.
澜沧江(云南段)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合分析澜沧江地理地貌、水文气象以及人类活动等现状特征,将澜沧江河道分为三区五段九大支流,并根据需水特征选取了上游旧州、中下游戛旧、下游允景洪3区作为研究区。在多年逐月实测径流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生态现状的时空分析比较、数据资料的集中趋势以及离散程度分析等方法设定了河道生态需水等级系数;在通过对澜沧江径流量集中与离散程度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频度法进行生态径流量的计算;综合河道生态需水等级系数与生态径流量进行澜沧江河道生态需水的计算,并对澜沧江汛期与非汛期河道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澜沧江河道最小、适宜以及理想河道生态需水量分别为161·77×108m3、278·22×108m3、358·82×104m3,占澜沧江多年实测平均径流量(567·76×108m3)的28·49%、49·00%、63·20%,占澜沧江多年径流量(765×108m3)的21·15%、36·37%、46·90%。  相似文献   
8.
基于树木年轮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年代际均值、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塔里木河中游胡杨径向生长与气温和径流量的响应关系进行探究,以明确胡杨的径向生长规律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并为胡杨林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1983~2014年期间,塔里木河中游气温最高和径流量接近最小值的时期均出现在2005~2009年,而这一时期胡杨年轮宽度也达到了最小值;出现径流量最大的2010~2014年,胡杨年轮宽度既出现了最大值,也出现了较窄的年轮。(2)沙子河口断面胡杨径向生长主要受到4~9月生长季径流量的影响,上一年秋季的径流量也有一定滞后影响,而气温影响不明显;阿其克断面胡杨径向生长受到1~3月径流量的影响比较大,当年6月和上一年11月的高温成为其径向生长的限制性因子。(3)春季和夏季,以及上一年秋季充足的径流量,是沙子河口断面胡杨径向生长的最理想条件,但在这3个季节有些月份径流量较小,其余月份径流量充足的情况下,依然有可能会形成宽轮,但在这3个季节径流量均不充足的情况下,就必然会形成窄轮;阿其克断面胡杨径向生长的理想条件是在上一年秋末径流量小的情况下,较低的气温更有利于来年胡杨径向生长。研究认为,塔里木河中游胡杨径向生长对径流量呈正相关性响应,在径流量偏小的情况下,对气温呈负相关性响应,并且二者都存在滞后响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Budyko假设的渭河径流变化归因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丽梅  赵广举  穆兴民  高鹏  孙文义 《生态学报》2018,38(21):7607-7617
定量评价河川径流量变化特征,开展其归因识别研究是制定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渭河流域1958—2015年的气候、水文要素变化特征,采用基于Budyko水热耦合平衡理论的水量平衡法估算径流变化对各驱动因素的弹性系数,定量评价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咸阳、张家山、状头站的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径流深减少速率分别为:-1.520、-0.501、-0.322 mm/a。3个站控制流域面平均降雨量呈非显著性减少趋势,年潜在蒸散发呈非显著增加趋势。剧烈的人类活动如工农业用水、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及退耕还林草等引起的下垫面变化是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渭河干流和泾河流域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均超过了60%,降雨变化贡献次之,潜在蒸散发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分析黔中喀斯特山地黄壤区侵蚀性降雨特征及其径流、泥沙的响应过程,揭示不同雨型下坡面土壤侵蚀特征和坡面土壤侵蚀的季节分布规律.通过数理统计,运用偏相关与K均值聚类对径流小区长序列的产流数据进行特征对比分析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黔中地区降雨频繁、雨量大、历时长,且主要发生在夏半年.(2)降雨量、降雨历时和I3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