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2篇
  1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适合小花蝽实验观察的新型微养虫笼.该微养虫笼利用透明的塑料培养皿(直径9 cm,高1.5 cm)、离心管(直径1.5 cm,高5 cm)和尼龙纱网(120目)制成.用封口膜和皮筋将微养虫笼封严,微养虫笼的离心管上锥一个小孔,便于加水.可用于小花蝽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群体饲养密度的确定、交配行为以及捕食行为、捕食量等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研究小花杜鹃(Rhododendron minutiflorum)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正相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小花杜鹃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和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其结构分别为rhodominutinan A(1)、rhodominutinan B(2)、3,4-di(4-hydroxy-3-methoxybenzyl)tetrahydrofuran(3)、venkatasin(4)、苔色酸甲酯(5)、苔黑酚羧酸乙酯(6)、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7)、芹菜素(8)、山奈酚(9)。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的木脂素,化合物3~9为首次从小花杜鹃中分离得到。通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评价化合物的潜在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8和9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57.51±6.35、54.70±3.67μM。  相似文献   
3.
南方小花蝽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4,(4):578-584
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 Zheng捕食能力较强,对田间多种小型害虫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是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分别对新羽化的南方小花蝽雌、雄成虫和5龄若虫的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南方小花蝽雌、雄成虫以及5龄若虫触角均为线状,共4节,分为柄节、梗节和鞭节。触角上共有5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具弯钩形感器和耳形感器,其中毛形、刺形感器各有2个类型,耳形感器是首次在蝽类昆虫触角上发现。雌、雄成虫的触角存在性二型现象,雄成虫触角感器数量明显多于雌成虫;若虫的感器类型及数量比成虫少。不同类型的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与分布各不相同。本文以期深入了解其化学感受系统,为揭示南方小花蝽的寄主选择行为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明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控制效能,开展了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该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在相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成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8℃~26℃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量增加,而在26℃~34℃则有相反的趋势。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随着东亚小花蝽成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地降低,东亚小花蝽成虫之间存在分摊竞争。  相似文献   
5.
桂林小花苣苔离体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结核植物桂林小花苣苔(Chiritopsis repanda var. guilinensis)进行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桂林小花苣苔叶片外植体的最适初代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16-BA+0.05 mg·L–1IBA, pH8.0; 最适继代增殖培养基为 MS+0.1 mg·L–16-BA+0.05 mg·L–1IBA, pH6.0, 繁殖系数7.0/35天; 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2 mg·L–1NAA, pH6.0, 生根率为93.6%。模拟桂林小花苣苔自然生境, 在春季对生根试管苗进行大棚移栽, 成活率达90%。根据上述快繁技术, 理论上每株试管苗每年可繁殖桂林小花苣苔种苗46万株。  相似文献   
6.
中国兰科二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兰科2新记录种,大花大苞兰(Sunipia grandiflora (Rolfe) P.F. Hunt)及小花石豆兰(Bulbophyllum parviflorum C.S.P. Parish &; Rchb.f.)。  相似文献   
7.
编辑MSTN半胱氨酸节基元促进两广小花猪肌肉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肌肉生长抑制因子.解除MSTN的生长抑制功能是提高畜禽肌肉产量的一种有效途径.TGF-β 的半胱氨酸节结构基元(cystine knot motif)能够稳定MSTN...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海岛小花蝽Orius maxidentex对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的捕食情况及防治潜能,在27℃条件下研究了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雌成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伪蛹、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干扰效应及喜好性。结果表明: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的捕食功能符合HollingⅡ、HollingⅢ模型,采用HollingⅡ模型拟合,海岛小花蝽雌成虫及5龄若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捕食能力(a′/Th)最强,分别为52.97和58.15,捕食上限最大,分别为47.38头/d和49.22头/d;采用HollingⅢ模型拟合,海岛小花蝽雌成虫及5龄若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捕食上限最大,分别为27.50头/d和27.41头/d。海岛小花蝽在捕食时存在自身密度干扰情况,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逐渐降低,分摊竞争强度逐渐增大,表明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的捕食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符合Hassell-Varley干扰模型。捕食选择性试验表明,海岛小花蝽更偏向于捕食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其次为成虫,对伪蛹偏好性最弱。综上所述,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有较...  相似文献   
9.
中国豆科植物一新记录种——小花红豆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小花红豆草Onobrychis micrantha Schrenk在中国新疆的分布。该种的分布区以往仅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地以及阿富汗和伊朗有记载。它与美丽红豆草O. pulchella Schrenk接近, 区别在于前者荚果的刺分离, 而后者荚果的刺彼此结合成膜质透明的隔膜。至此, 中国红豆草属Onobrychis的种类已达4种, 包括3个野生种和1个引进栽培种。给出了4种植物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朱华 《植物研究》2000,20(2):129-130
小乔木,高约6m。枝圆形,无毛,有明显疤痕。叶革质,互生,通常在小枝顶部密集或近对生,卵状披针形至卵状椭圆形,长8~13.5cm,宽3~5.5cm,顶端短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边缘全缘,干时反卷;侧脉每边6~8条,无间侧脉,中脉和侧脉在上面微凹,在背面隆起,小脉在背面明显;叶柄长1~2cm,无毛。聚伞圆锥花序顶生,约8cm长;花序分枝纤细,近无毛;聚伞花序的梗被贴伏柔毛;苞片最下部的线形,长5mm,上部的三角形,长约1mm。花无梗或有极短梗;花蕾近成熟时直径约1mm,被贴伏柔毛;花4基数,花萼裂片4,三角形,长与宽近相等,近无毛;花瓣4,外面被贴伏柔毛;雄蕊4。果未见。花期二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