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木兰属和含笑属导管分子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木兰科的39种木兰属和含笑属植物次生木质部的导管分子进行了初步分析。两属导管分子的长度和宽度略有差异。木兰属中多数种的导管分于有单穿孔板,但有的可见到梯状穿孔板。含笑属植物的导管分子大多具有梯状穿孔板,仅有一种可看到单穿孔板。在具有梯状穿孔板的木兰属植物中,穿孔板的横隔数目较含笑属的多。木兰属的导管壁上一般无螺纹加厚;含笑属则相反。此外,在两属之间,导管尚存在一些其它差异。  相似文献   
2.
莲果皮发育及其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果皮由子房壁单独发育形成,可清晰地分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在果皮基本组织中散生有维管束,分泌器和通气系统,通气系统由气孔、气道和气室组成,气孔在内、外表皮上都有,深陷于表皮下,形状特殊,气道为裂生型,气室裂浴生型,气室内壁有孔与周围组织相通;气道,气室又与内、外表皮上的气孔相通,形成贯通果皮的通气网络。表皮上有多种分泌器,其分泌物的形不同,乳汁管有节,分枝或不分枝,维管束木质部内有环纹和螺纹管胞和导管;韧皮部内有筛管,伴胞及内含物,在柱头下方的果皮上长一突起,果皮突起是莲的独特结构,是种子发育中起作用的呼吸器官。  相似文献   
3.
何天相   《广西植物》1985,(3):185-187
<正> 材料与方法 供切片用的木材标本由梁健英先生(K0658A)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其平均直径为2.35厘米。于横切面上,从髓向外连续选取木样2个;依照一般方法,完成本材显微研究制片。  相似文献   
4.
慈姑导管仅在根中出现。根的后生木质部中央导管由顶端平截、单穿孔的网纹导管分子连接组成;周围较小的导管分子和管胞有从梯纹管胞向导管分子演化的各种过渡类型;有一至多个梯形穿孔或单穿孔发生在导管分子的端壁或侧壁,并有分枝型导管分子存在,特别在根与主茎连接处尤为明显。管胞亦有分枝与不分枝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致瘤抑制素2(sST2)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RFA)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RFA术治疗的82例阵发性AF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5例)和未复发组(57例)。检测患者血清BNP、hs-CRP、sST2水平,收集临床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阵发性AF患者RFA术后复发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BNP、hs-CRP、sST2预测阵发性AF患者RFA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复发组血清BNP、hs-CRP、sST2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血清BNP、hs-CRP、sST2水平升高、AF病程增长是影响阵发性AF患者RFA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BNP、hs-CRP、sST2预测阵发性AF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0.694、0.718,联合三者预测阵发性AF患者RFA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66,高于BNP、hs-CRP、sST2单独预测。结论:阵发性AF患者血清BNP、hs-CRP、sST2水平升高是RFA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血清BNP、hs-CRP、sST2水平有助于预测阵发性AF患者RFA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脉冲射频、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106例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36例)、试验组B(35例)和试验组C(35例)。A组患者采用口服加巴喷丁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C组患者采用加巴喷丁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别对视觉模拟评分(VAS)、夜间睡眠评分(SRSS)、疼痛程度(NRS)、不良反应及综合疗效进行统计评估。结果:治疗3天、7天、14天和1月后,与对照组A比较,B、C组患者的VAS、SRSS和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B、C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7%(3/35)和5.71%(2/35),对照组A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8/36),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使用加巴喷丁和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这两种治疗方案,加巴喷丁联合射频脉冲及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够在短期内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TIBA、LaCl3、Verapamil和TFP对菜豆下胚轴导管分化和形成的调控作用,证明生长素、Ca2+和CaM是木质部导管分化和形成所必需的。NAA能诱导菜豆下胚轴导管的分化;TIBA能抑制生长素类诱导的导管分化和形成;LaCl3和TFP在导管分化诱导期(最初24h)具抑制作用;Verapamil与TIBA相似,在导管分化诱导期和导管形成期(伤口形成后72h之内)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植入式电子系统中射频线圈的失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入式电子系统中常采用射频线圈进行电磁耦合来进行体内外信息和能量的传输。本文着重讨论体内外两个射颦圈在耦合存在空间几何失配时互感系数M的变化与计算方法,并给出典型几何失配情况下,系统输出电压、功率和效率变化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并依此构建个性化的风险评分系统。方法:选取2017年1~8月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其评分系统,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评分系统的准确度及区分度。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的结果显示共37例(24.03%)房颤患者出现复发,房颤类型、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左房前后径(LAD)、左房容积(LAV)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构建的风险评分系统得分为0~26分,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7.520,P=0.482;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837~0.891),预测评分值为15分时,约登指数最大(0.605),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3%和83.2%。结论: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较高,依据风险因素构建的风险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预测效率和区分能力,可作为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风险评估的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