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49篇 |
免费 | 282篇 |
国内免费 | 1296篇 |
专业分类
41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05篇 |
2022年 | 145篇 |
2021年 | 126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161篇 |
2011年 | 160篇 |
2010年 | 168篇 |
2009年 | 162篇 |
2008年 | 219篇 |
2007年 | 186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134篇 |
2004年 | 139篇 |
2003年 | 182篇 |
2002年 | 164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95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60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4.
5.
传统的平菇栽培中,栽培种的培养料都用熟料接种.而整个的接种和灭菌过程中需要一些大型的设备和繁杂的技术,从而限制了平菇的发展和普及.自八八年以来我们根据平菇菌的长势快、抗杂菌能力强的特点,试图对平菇生料栽培种的制做和使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试验,现将结果简述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菌株:采用我校从佛罗里达平菇中选育的菌株. 相似文献
6.
英国科学家在最新1期英国《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UTX的基因,其变异后能够引发多种癌症。 相似文献
7.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杨梅乡慕尼克村,利用陷阱法捕捉到3号麝鼩属(Crocidura)标本。本次采集标本的体形较小,头体长(49.0 ± 0.8)mm,尾长[(41.8 ± 4.2)mm]略短于头体长(尾长/头体长为85%)。背毛呈浅灰褐色,腹毛颜色浅于背毛,呈灰色。尾部双色,背侧黑褐色,腹侧淡于背侧。前足背部白色,后足则为淡灰色。尾近乎裸露,尾基约1/3着生稀疏白色长毛。颅全长(15.92 ± 0.55)mm,脑颅高(4.75 ± 0.18)mm。上门齿1枚,有一长而大的前尖和一小而矮的后尖。上单尖齿3枚,第1单尖齿最大,第2单尖齿略大于第3单尖齿,1枚第四前臼齿(P4),3枚臼齿。上述特征与东阳江麝鼩(C. dongyangjiangensis)模式标本的描述和鉴定特征基本一致,因此将3号采集标本鉴定为东阳江麝鼩。基于Cyt b基因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采集标本与麝鼩属物种中的东阳江麝鼩遗传距离最近,在0.004 ~ 0.027之间。系统发生树显示,3号标本与东阳江麝鼩构成一个单系进化分支,进一步证实本次采集的3号标本是东阳江麝鼩,为贵州省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中国苋科苋属的一新记录归化植物——广布苋(Amaranthus graecizans L.)。该种植株常匍匐,叶片狭长椭圆形至线状披针形,有时线形或菱形卵形,长至少为宽的2.5倍,花被片3枚,近等长,与中国有分布的本属其他物种有所区别。该种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非洲北部至亚洲西部,归化于欧洲其他地区、东亚、澳大利亚、北美洲以及我国的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区。该种易与苋属其他种类相混淆,因此其在我国的分布区可能被低估。此外,本文还对该种的种下等级以及该种的相似种进行了区分,并对该种下亚种Amaranthus graecizans subsp. thellungianus (Nevski) Gusev与国内文献记载的腋花苋(Amaranthus roxburghianus Kung)之间的关系作了说明与澄清。 相似文献
9.
太白红杉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研究了太白红杉群落12个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乔木层中太白红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对高海拔地区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巴山冷杉对的低海拔地区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灌木层中香柏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华西忍冬、华西银腊梅、太白忍冬次之,头花杜鹃的生态位宽度最小。乔木层中太白红杉与巴山冷杉的生态位重叠较大,但二者只在低海拔分布范围有重叠;灌木层头花杜鹃的分布范围较大,与其它3个种的生态位重叠也最大,另外3个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小;草本层中毛状苔草、羊茅和嵩草的生态位重叠较大,而大叶碎米荠和太白银莲花的生态位重叠较小。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