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42篇
  9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技术通报》2005,(1):43-43
Bioscience Technology 2003年7月31页报道:美国Amersham Biosciences公司最近推出GenomiPhi^TM DNA扩增试剂盒。利用这种试剂盒可从有限的生物材料制备高质量的DNA。这是一种简单的等温扩增技术,它不需要使用热循环器。原材料可以是来自全血、颊面拭子、细胞印迹纸、  相似文献   
2.
将中间埃希氏菌(Escherichia intermedia)细胞用包埋方法固定在角叉菜凝胶中,应用于从邻苯二酚、丙酮酸和氨酶促合成L-多巴。含75mg细胞/克凝胶的制剂保留原酶活性的60~65%。通过对三种底物抑制作用进行观察。看到底物浓度对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合成L-多巴初速度的影响几乎相似,在分批反应器中,20小时得到7.8克/升以上的L-多巴(产率是0.39克/升小时)。在初速度条件和分批反应器中,固定在角叉菜凝胶中的细胞合成的L-多巴比固定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细胞要高。  相似文献   
3.
根瘤细胞早期发育阶段,以宿主细胞器和根瘤菌转化类菌体的数量增多为特征。随后类菌体增殖到填满宿主细胞内的大部分区域。各个类菌体周膜内含有1至几个类菌体。晚期共生发育阶段,类菌体细胞结构和宿主细胞器数量发生了变化。文中还讨论了根瘤的共生固氮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产唇形科新分类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CRISPR/Cas系统因其效率高、靶向性强、易操作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毒研究中。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CRISPR/Cas系统的分类,并比较了Cas9和Cas12a与Cas13a的特点;其次重点介绍了CRISPR/Cas9通过靶向破坏病毒基因组,或编辑宿主关于病毒生命周期的关键因子的策略在抗病毒方面的各种应用,CRISPR/Cas13a采用靶向破坏病毒基因组方法在抗病毒中的应用,以及CRISPR/Cas12a和CRISPR/Cas13a在病毒基因检测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CRISPR/Cas在病毒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并讨论了CRISPR/Cas12a作为抗病毒工具的潜在应用前景。由于CRISPR/Cas系统自身的优势,预计该系统将会给病毒相关的疾病诊断和控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许多病毒微生物能侵入人体细胞,在囊泡或胞质中增殖,并导致疾病。细胞骨架在该过程中发挥着中心作用,一些特殊蛋白及信号传递系统也至关重要。本文就胞内菌进入宿主细胞的两个机制:“拉链”和“触发”机制,胞内菌在宿主细胞内肌动蛋白依赖性的运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作为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原体,与成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新生儿小头畸形以及神经系统缺陷等疾病有关。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寨卡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近年来关于ZIKV病原学、流行病学、感染与致病、抗病毒免疫应答、疫苗与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多,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实践。本文就ZIKV蛋白组成及相应功能、感染周期、ZIKV受体及ZIKV-宿主相互作用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ZIKV致病与机体抗病相关机制,为设计有效的预防或治疗疫苗或药物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苏敏 《生态学报》2011,31(12):3265-3269
景观破碎化和扩散是空间种群模型的重要因素,对生物入侵存在着深远的影响。本章将基于偶对近似模型,探讨由局部和全局宿主-寄生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扩散模式对破坏性景观上疾病入侵与传播的影响。其中,生境破坏由生境丧失量与生境破碎化程度来描述。模拟结果显示,宿主和病毒的全局扩散对疾病的入侵与种群密度产生不对称效应:病毒的全局扩散对系统产生的影响较宿主的全局扩散更为显著。不同扩散模式下,生境丧失越高或破碎化程度越低,均将越有害于寄生病毒的入侵;同时,生境的破坏程度也显著地影响了入侵阈值对扩散模式的响应机制。本文研究结果暗示,景观破碎化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病毒扩散的限制均可作为物种保护与管理中有效的疾病控制策略。该研究结果在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寄生感染理论,为物种保护提供了生态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核糖核酸酶A(human RNase A)超家族包含13个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成员(RNase 1~RNase 13),其蛋白质结构除具有催化保守序列外,还具有显著多样性的序列,决定了人类核糖核酸酶A可发挥核糖核酸酶活性之外的生物学功能。人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成员在多种免疫细胞例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表达,并可被分泌以发挥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抗微生物活性、促进宿主防御、参与血管生成及精子成熟等。其中,人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部分成员,可通过水解病毒RNA、抑制病毒复制、破坏细菌细胞壁、促进微生物凝集、损伤寄生虫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等直接作用,以及通过宿主天然免疫细胞介导的间接作用,发挥抗微生物及寄生虫活性,参与宿主防御。本文对人核糖核酸酶A的抗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抗寄生虫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人核糖核酸酶A作为抗微生物活性物质和天然免疫分子,用于治疗严重和耐药微生物感染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斜带石斑鱼经葡萄糖灌喂后的代谢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类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为动物机体提供能量,而且是比蛋白质和脂肪更为廉价的能源。相对于陆生恒温动物,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对糖的利用能力低下,似乎先天性地具有糖尿病患者的某些生理特征。饲料中过高的糖水平会导致鱼类抗病力下降、生长速度减缓、死亡率增加等症状。鱼类解除葡萄糖负荷的能力有限从而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