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太行山脉东坡中南段种子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伟斌 《植物研究》2005,25(3):366-372
太行山脉东坡中南段分布有种子植物106科、464属、942种。对该地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地区种子植物种类不丰富,有裸子植物2科, 4属, 5种;单子叶植物16科, 88属, 173种;双子叶植物88科, 372属, 764种。(2)属的地理分布类型多样,有15个分布类型及12个变型。其中温带成分占73.25%,具有明显的优势。热带成分占23.75%。(3)古老、残遗、原始成分较多,反映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4)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12属,国家级保护植物11种。分析认为该地区是华北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段晨松  张全建  龚旭  张远彬 《生态学报》2020,40(18):6584-6596
地震滑坡是大陆山区常见的次生地质灾害,其会带来植被损毁、土壤破坏、生物栖息地破碎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已有不少学者对地震滑坡迹地的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性质进行调查研究,但对其恢复效果的综合评价鲜有报道。以龙门山东坡的地震滑坡迹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不同恢复方式下的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性质,并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结合主成分分析,定量地综合评价地震滑坡迹地恢复十年的植物群落与土壤恢复效果。结果表明:(1)地震滑坡迹地的乔木层平均高度和胸径显著小于未受损区(P<0.05),灌木层平均基径和草本层α多样性与未受损区无显著差异(P>0.05),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的灌草层α多样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地震滑坡迹地的土壤容重显著大于未受损区(P<0.05),孔隙度和碱解氮含量显著小于未受损区(P<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脱氢酶、蛋白酶、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小于未受损区;(3)地震滑坡迹地的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性质综合得分小于邻近未受损区,人工恢复滑坡迹地的综合得分小于自然恢复;(4)与自然恢复相比,水平阶整地滑坡迹地的综合恢复率小于0,栽植不同树种对其恢复率无显著影响(P>0.05);穴状整地后,栽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滑坡迹地的综合恢复率大于0,且显著高于栽植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的滑坡迹地(P<0.05);进行穴状整地的综合恢复率显著高于水平阶整地的滑坡迹地(P<0.05)。龙门山东坡地震滑坡迹地恢复十年,其植物群落与土壤还未恢复到未受损区水平,通过穴状整地并栽植适宜树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恢复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调查和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西藏米拉山东坡不同海拔带内植物资源的构成特征.结果表明:米拉山区有维管植物86科324属765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20属37种,裸子植物有3科7属12种.种类组成趋向于集中在少数科内,区系优势现象明显,反映出米拉山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和区系的过渡性.米拉山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地理成分多样性都有随海拔升高而减小的变化趋势.海拔3 100~4 100 m是本山区中植物分布相对集中的高度带.海拔3 500~3 700 m是物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段.海拔3 700 m以下地段和海拔5 100 m以上地段的植物物种资源构成与其他各海拔带的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4.
不同群体马尾松核型分化式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永鑫  陆震   《广西植物》1990,(3):201-207
<正>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个树种。近年来对马尾松核型做了不少研究,但结果不尽一致。究其原因:一是取材产地和方法不同,有从单株上取材,有从多株混合种子作试材;二是取材产地局限。马尾松分布南自广西南部,东至福建东北部,西到四川东部大相岭东坡,北达安徽大别山以南及陕西汉水流域以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在西部地区可达海拔1500米以上。在这样广  相似文献   
5.
高黎贡山北段东西坡种子植物区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黎贡山北段的东西坡由于在降雨量和热量分配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致使东西坡在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区系特征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东坡记载野生种子植物152科,580属,1475种及192变种(亚种),西坡记载野生种子植物162科,659属,1804种及186变种(亚种).东西坡种子植物科、属、种的对比分析表明:1)东西坡现代种子植物区系具有相同的历史渊源,但其区系联系减弱了,东西坡区系相似性程度,依科、属、种的顺序依次递减;2)西坡现代种子植物区系比东坡具有更为深刻的热带起源烙印.就科、属、种三个水平来说,东坡的热带成分低于西坡,温带成分高于西坡.许多典型的泛热带大科在西坡比东坡有着更为丰富的种类,其中有些泛热带科分子在东坡缺乏分布,而在西坡找到了合适的驻留之地;3)西坡现代种子植物区系与东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联系比东坡紧密,而东坡与高黎贡山以东的区系联系比西坡密切,由于高黎贡山山脉的阻隔,近代植物物种的东西坡交流发生了障碍;4)西坡生态地理环境比东坡更有利于物种的生存、繁衍和分化,它既是古老成分的避难所,又是孕育新生成分的摇篮.  相似文献   
6.
东坡遗址发现于泥河湾盆地中部的泥河湾层, 东距虎头梁村约800m。该遗址于2001年试掘了4㎡, 出土石制品32件和少量破碎的动物化石。石制品以小型为主;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等, 以石片和断块居多。石制品原料采自遗址附近的砾石层, 主要有流纹岩、石英闪长岩、燧石、石英和板岩等, 以流纹岩和石英闪长岩居多。经ESR方法测定, 遗址的年代为321±15ka BP, 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该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中部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 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