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采   《广西植物》1986,(Z1):1-15
花萼钟状,5裂达基部;裂片条形。花冠白色或淡紫色(?);筒近筒形或漏斗状筒形;檐部二唇形,比简短,上唇正三角形或近半圆形,不分裂,下唇3浅裂。能育雄蕊2,位于下侧方,伸出;花丝着生于花冠简近中部或稍超过中部处,狭条形,直,有1脉;花药基着,宽卵形或长圆形,在腹面顶端连着或分离,药室平行,顶端不汇通。退化雄蕊或存在,3,位于上方,小,或不存在。花盘低杯状。雌蕊内藏;子房条形,2侧膜胎座不内伸,2裂,裂片极叉开,生有胚珠;花柱比子房短,柱头小,扁头状,与花柱等宽或比花柱稍  相似文献   
2.
植物隐性核不育材料姊妹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模式王山荭,杨丽,刘秉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植物雄性不育是由于遗传、环境或理化因素引起的雄性器官退化、发育不良或花粉败育而不能行使正常生殖功能的现象。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即...  相似文献   
3.
光敏核不育水稻61kD特异性蛋白质的纯化和N—端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台  童哲 《Acta Botanica Sinica》1996,38(10):772-776
用制备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制备型等电聚焦纯化了曾报道的光敏核不育水稻 (Oryza sativa)农垦 58S叶绿体的特异性蛋白质 P2 ,得到 SDS- PAGE和等电聚焦 (IEF )纯的 P2。经 SDS- PAGE和 IEF测定 ,该纯蛋白质的分子量是 61 k D,等电点是 5.8。现称 P2为 P61。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P61的 N-端氨基酸序列与水稻和大麦叶绿体 ATPaseβ亚基的 N-端氨基酸序列同源。  相似文献   
4.
光敏核不育水稻幼穗的乙烯生成与育性转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5.
《广西植物》1994,(4):295-296
狭叶紫毛兜兰狭叶紫毛兜兰Paphiopedilumvillosum(lindl.)Pfitz.var.annamenseHort.绘图:何顺清栽培及配文:黄广宾,俸宇星狭叶紫毛兜兰(Paphiopediopedilumvillosum(Lindl.)...  相似文献   
6.
用2-硫尿嘧啶(2-TU)和尿嘧啶(U)喷施一次和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及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的水稻农垦58S叶面,前者使可育日长条件下的农垦58S花粉败育率显著增加。此种作用可因U的处理而解除。但对照品种农垦58则无类似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种间杂交和连续置换回交,选育出具有轮生狗尾草(S,verticillata(L.)Beauv.)细胞质的谷子(Setariaitalica(L.)Beauv.)核质杂种,以带有上位基因Rf的显性核不育植株为父本与此核质杂种杂交,已将显性核不育基因导入轮生狗尾草细胞质中,从其分离后代中选出了具有显性核不育基因的新核质杂种,为谷子的三系选育和细胞质研究创造了新工具,也为核互作杂优利用增加了核质互作优势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1992年3月至11月,我们在海南和长沙两地,先后使用38种化学调控剂,对水稻两用不育系,三系不育系及普通核不育系进行了喷施和注射试验,筛选出7种较为有效的调控剂,代号为CR1—CR7,其中CR5和CR7表现较为突出。这些调控剂对两用不育系和三系不育系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效应,且CR1和CR2还能在可育条件下提高培矮64S的结实率,但所有调控剂对普通核不育系均无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第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开始用长日照(LD)或短日照(SD)处理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 和常规水稻农垦58。与 SD 处理比较,LD 处理明显抑制农垦58S 和农垦58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的活性,对农垦58S 的 AsA POD 活性的抑制效应较之农垦58的大。随着 AsAPOD 活性下降,抗坏血酸(AsA)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逐渐增加,AsA POD 活性与 AsA 和MDA 含量之间呈负相关。LD 抑制 ASA POD 活性和抑制幼穗发育的时间有一定的一致性。推测在 LD 处理下 AsA POD 活性下降与幼穗发育受阻有某些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以台中65等基因F_1不育系为遗传测验种,测定了栽培稻(O.sativa)45个品种在3个F_1不育基因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化度。在S-E3基因座上,除Dular带有S_i/S_i基因型外,其余被测品种均带有S_i/S_i基因型。在S-E2和S-E5基因座上,籼型品种带有高频率的S_i基因,而粳型品种带有高频率的S_i基因。S_i和S_i均具有不同的分化度。籼型品种携带的S_i基因和粳型品种携带的S_i基因具有较高的分化度。中间型品种和广亲和品种的等位基因分化在S-E2基因座上与粳型品种相似,而在S-E5基因座上与籼型品种相似。此外,分析了各类型品种相互杂交F_1杂种在S-E2和S-E5基因座的杂合率、杂合度和杂合性。与籼/粳杂种相比,中间型品种(包括广亲和品种)与籼型和粳型品种杂交,F_1杂种均具有较低的平均杂合性,从而表现出较高的亲和性。因此,无论是杂种不育性还是杂种亲和性均由花粉不育基因控制。花粉不育基因也称为特异亲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