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57篇 |
免费 | 768篇 |
国内免费 | 3637篇 |
专业分类
99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211篇 |
2022年 | 319篇 |
2021年 | 339篇 |
2020年 | 354篇 |
2019年 | 391篇 |
2018年 | 264篇 |
2017年 | 254篇 |
2016年 | 238篇 |
2015年 | 293篇 |
2014年 | 506篇 |
2013年 | 415篇 |
2012年 | 583篇 |
2011年 | 571篇 |
2010年 | 532篇 |
2009年 | 570篇 |
2008年 | 595篇 |
2007年 | 546篇 |
2006年 | 506篇 |
2005年 | 471篇 |
2004年 | 378篇 |
2003年 | 275篇 |
2002年 | 263篇 |
2001年 | 235篇 |
2000年 | 244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为实现高通量识别新的药物-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关联,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卷积网络模型来识别潜在药物-lncRNA关联的方法DLGCN(Drug-LncRNA graph convolution network)。首先,基于药物的结构信息和lncRNA的序列信息分别构建了药物-药物和lncRNA-lncRNA相似性网络,并整合实验证实的药物-lncRNA关联构建了药物-lncRNA异质性网络。然后,将注意力机制和图卷积运算应用于该网络中,学习药物和lncRNA的低维特征,基于整合的低维特征预测新的药物-lncRNA关联。通过效能评估,DLGCN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UROC)达到0.843 1,优于经典的机器学习方法和常见的深度学习方法。此外,DLGCN预测到姜黄素能够调控lncRNA MALAT1的表达,已被最近的研究证实。DLGCN能够有效预测药物-lncRNA关联,为肿瘤治疗新靶点的识别和抗癌药物的筛选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成熟促进因子对克隆重构胚核重编程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MPF)由催化亚单位P34cdc2和调节亚单位cyclin组成,对细胞周期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核移植研究中发现:供体核在MPF的作用下发生核膜破裂(nuclear envelop breakdown.NEBD)和早熟染色体凝集(premature chromosome condensation,PCC),促进了核、质蛋白质因子的交换,有利于核重编程的进行。PCC还会对供体核的倍性及形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垦利县夏季土壤水盐空间变异及土壤盐分微域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切实掌握季节性土壤水盐状况及其微域特征是该区土壤盐渍化防控和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基础。选择黄河三角洲垦利县,通过野外调查实测与室内化验分析获取土壤水盐含量数据,利用统计分析、GIS空间插值、实地观测与数据分析对比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夏季土壤水盐状况及其微域变异规律。结果显示:研究区夏季土壤水盐含量总体较高,含盐量以中度盐渍化为主,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盐量呈上升趋势,且各层土壤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含盐量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区东北部和中东部,含盐量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中部;土壤含盐量从大到小的植被类型依次为光板地→碱蓬→高粱→芦苇→茅草→水稻→棉花→玉米;土壤盐分微域变化特征明显,含盐量受距路边远近、不同耕作措施、地形部位、植被群落等因素影响较大,表现出微域规律性和复杂性。该研究基本摸清了研究区夏季时相的土壤水盐状况及其微域特征,为黄河三角洲农作物栽培管理及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提取淀粉酶链霉菌SM33基因组DNA,用Hind III部分酶解后回收40 kb~60 kb大小的高分子量DNA,与质粒载体pIndigoBAC536连接,电击转化EPI300感受态细胞,经蓝白斑筛选共挑取了5 184个白色克隆.从文库中随机挑选10个克隆,酶切检测平均插入片段约为50 kb,覆盖了32.4倍基因组.并且插入片段均具有9~15个Not I酶切位点,符合链霉菌基因组特征.通过对BAC文库的筛选,获得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dh)的保守序列,与已知的链霉菌mdh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淀粉酶链霉菌BAC基因组文库的建立,对基因克隆、基因组物理图谱、次级代谢途径、新抗生素的发现以及工业用酶的应用等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柱花草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其8个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从柱花草嫩叶及种子萌发芽中提取了高质量的DNA ,并对柱花草RAPD反应中的各组分浓度及热循环因素进行优化 ,建立了柱花草RAPD反应的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 ,用 2 0条随机引物对 8个柱花草品种进行了RAPD扩增 ,结果表明 ,其多样性达 5 1 .9% ,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 0 .5 3~0 .88之间 ;根据非加权成对平均数法 (UPGMA)进行分类 ,获得了品种聚类树形图 ,8个柱花草品种均被明显分开。 相似文献
8.
The selenium-containing phycocyanin from the selenium-rich algae (Spirulina platensis) has been crystallized in two crystal forms by the hanging-drop vapor diffusion techniques. A chromatographic procedure of gel filtration and anion exchange was used for purification. Form I crystal with space group P21 and cell parameters a =108.0 ?, b= 117.0 ?, c = 184.0?, β= 90.2° and 12(αβ) units in the asymmetric unit was obtained by using (NH4)2SO4 as precipitant. These crystals diffract up to 2.8 ?. Form II crystal obtained by using PEG4000 as precipitant belongs to space group P63 with unit cell constants a = 155.0 ?, c = 40.3 ?, γ =120.0° and one(αβ) unit in the asymmetric unit. The crystals diffract beyond 2.9 ?. The possible stacking forms of phycocyanin molecules in the first crystal form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
以供试的5个高油玉米优良自交系为材料,建立了一个高效的高油玉米幼胚再生体系.研究表明,高油玉米幼胚组织培养的最适幼胚长轴长度在0.5 mm~2.0 mm左右;MB培养基是最适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各材料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较大,以4K261和4K296的胚性愈伤诱导率较高;不同材料最适的继代培养条件存在差异,但基因型仍然是决定各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的继代能力的主导因素,其中以4K261最佳.5个自交系均能分化出幼苗,但分化率差异较大,以4K059分化率最高,达82.0 %;其次是4K261和4K296,分别为63.2 %和59.0 %;4K060和4K061表现最差.所以4K059、4K261和4K296均可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该体系的建立为高油玉米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giv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non-CO2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demand, energy activities and land use change of six scenarios with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tern in 2030 and 2050 based on IPAC emission model. The various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and policies are assessed to understand the corresponding non-CO2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uture non-CO2 emissions of China will grow along with increasing energy demand, in which thermal power and transportation will be the major emission and mitigation sectors. During the cause of futur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trol and mitigation of non-CO2 emissions is a problem as challenging and pressing as that of CO2 emissions.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renewable energy, advanced nuclear power generation, fuel cell, coal-fired combined cycle, clean coal and motor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ies will contribute to non-CO2 emissions control and mitig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