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5篇
  免费   770篇
  国内免费   3950篇
  10365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572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535篇
  2009年   570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525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高明  何莲芳 《生理学报》1996,48(2):125-131
用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到;(1)大鼠脚掌注射福尔马林后,某些与镇痛有关的脑区如尾核头部、伏隔核、杏仁核、中央灰质、脚间核、中缝大核、脊髓背角等结构中μ阿片受体密度明显增加(P<0.05,P<0.01);(2)给予电针抑制痛反应的大鼠,在其大部分上述结构及扣带回、隔区、视前内侧区、内膝体、上丘、中缝背核及中央上核受体密度明显增加;与福尔马林注射组相比,脚间核、中央灰质尾端腹外侧区、腰膨大背角的受体密度进一步增加。从而在受体水平支持伤害性刺激可以激活体内内阿片肽能活动,而电针可以加强这一活动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ZHUDAN  NONGGAOHE 《Cell research》1993,3(2):157-164
Calciu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normal and abnomal cell metabolism.The role of calcium in the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of murine erythroleukemia cells(MELC)remains controversial.Here,based upon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fluorescence in single cells,a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racellular free calcium[Ca^2 ]i concentration and DNA contents simultaneously,by employing the fluorescent probe,fluo-3 acetoxymethyl ester and DNA dye Hoechst 33342.During MELC differentiation.[Ca^2 ]i concentration incresed.We also demonstrated that calcium ionophore,A23187,enhanced the HMB-induced MELC differentiation,while verapamil,an inhibitor of calcuim uptake,slightly reduced differentiation.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Ca^2 ]i level was an essential step in HMBA-induced MELC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文字衣科黑文衣属形态学、解剖学、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中国新记录种1种,即变黄黑文衣(Phaeographis flavescens Dal-Forno&Eliasaro),该种主要特征为地衣体壳状,表面浅黄绿色,无光泽,光滑;子囊盘弯曲,多分支,聚生于假子座中;盘缘黑色,相邻线盘之间有小缝隙,盘面较平坦,黑色,覆有白色粉霜;子囊层无色透明,侧丝顶端分支;子囊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褐色,横隔透镜型,(4~)6胞室,大小19~25.5μm×6~7μm,I+紫红色。该种分布于云南和福建,该研究丰富了对中国黑文衣属物种组成与分布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Cyclic AMP content in embryonic chick pelvic cartilag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s the embryo ages from 8 to 10 d. This in ovo elevation in cyclic AMP content precedes maximal cartilage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by some 24 h. We studied whether this temporal relationship may be causally related, using an in vitro organ culture. Incubation of pelvic cartilage from 9- and 10-d embryos in medium containing monobutyryl cyclic AMP (BtcAMP)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220 and 66 percent,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to that of cartilages incubated in medium alone. This stimulation was both concentration- and time-dependent with maximal response at 0.5 mM BtcAMP and 4-h incubation, respectively. Similar incubations of cartilage in medium containing 1-methyl-3-isobutyl xanthine (MIX), 0.25 mM, also resulted in increase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114 percent). However, pelvic cartilage from 11-d embryos incubated in medium containing BtcAMP or MIX showed no increase in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We postulated that developmental age was the factor responsible for this difference in response and that immature cartilage (that with little or no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would respond to BtcAMP whereas mature cartilage (that with significant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would not. This was tested by incubating end sections of 11-d cartilage, which have little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nd center sections, which have significantly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with both BtcAMP and MIX.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end sections (immature cartilage) was stimulated by BtcAMP and MIX, whereas it was not stimulated in the center sections. Actinomycin D and cycloheximide inhibited BtcAMP and MIX stimulation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Thus, the in vitro data suggest that cyclic AMP is a mediator for the stimulation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embryonic cartilage.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高海拔引起的地形、气候和土壤空间差异造就了其独特的植被类型及其空间变化,当前研究缺乏针对青藏高原全域范围内各植被类型特征和环境差异的定量与系统性分析。针对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植被类型,选用植被、地形、土壤、气候4个维度共计58个空间化指标,采用频数分布统计方法对这些指标开展了定量分析,系统揭示了青藏高原全域范围内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环境差异。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大部分的环境及植被特征指标对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的区分度较高,其中,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裸地覆盖度、海拔、土壤温度、年最低温度、年总蒸散发7个指标对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的区分度较高。揭示的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环境差异,可提高灌丛和草地之间、各草地类型之间、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与其他植被类型之间的可区分性,有助于解决青藏高原植被精细分类中广泛存在的灌丛和草地区分、草地类型细分、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识别和山地垂直地带植被识别四个难点问题。研究结果一方面可服务于青藏高原的植被精细分类,另一方面也可服务于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划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地表物质循环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背景】乳酸菌和芽孢杆菌是应用于生产最多的益生菌,但不同菌株间的生长特性均不相同,因此了解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菌株,以保证菌株生产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活化后鉴定5株乳酸菌和3株芽孢杆菌并对其形态进行观察,探究菌株的生长曲线、产酸能力及最适生长条件,测定菌株的抑菌活性和产酶性能,同时探究菌株的益生性和安全性。【结果】五株乳酸菌分别编号鉴定为干酪乳杆菌R1、副干酪乳杆菌R2、香肠乳杆菌R3、福莱乳杆菌R4和唾液乳杆菌R5;3株芽孢杆菌分别编号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Y1、枯草芽孢杆菌Y2和地衣芽孢杆菌Y3。八株菌形态结构均不相同但都为杆状,均在2–10 h为对数生长期,18–24 h为稳定期,培养24 h时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保持在109和108 CFU/mL,最适生长温度为37.0℃。乳酸菌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和抑菌活性,芽孢杆菌有较强的产酶性,在人工胃液中都有较强的耐受性。八株菌都无溶血活性、无毒力基因、对抗生素都保持中度敏感以上;其中唾液乳杆菌有四环素耐药基因,但对四环素抗性为中度敏感。【结论】八株菌生长繁殖速度快,乳酸菌产酸能力和抑菌活性较强,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产酶性能,在体外具有较好的益生性和安全性,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8.
【背景】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健康卫生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威胁。替加环素是治疗多重耐药肠杆菌所致严重感染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在2019年发现了可介导其高水平耐药的可转移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3)。外膜囊泡作为介导水平基因转移的新型方式,在介导tet(X3)水平转移中的作用目前尚无报道。【目的】以tet(X3)阳性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4AB为对象,探究不同抗菌药物对其外膜囊泡产量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超速离心法提取细菌外膜囊泡,BCA法测定外膜囊泡产量,使用马尔文纳米粒度电位仪测定外膜囊泡的粒径与电位,PCR法(定性)及RT-qPCR法(定量)检测外膜囊泡中携带的tet(X3)基因。【结果】相较于无抗生素对照组[(0.64±0.04) mg/mL],在不同抗菌药物亚抑菌浓度(1/2 MIC和1/4 MIC)处理后,34AB外膜囊泡的产量均有所增加,以头孢他啶[1/2 MIC,(2.83±0.57) mg/mL;1/4 MIC,(2.38±0.29) mg/mL]和美罗培南[1/2 MIC,(2.19±0.11) mg/mL;1/4 MIC,(1.96±0.37) mg/mL]作用最为显著(p<0.01)。同时抗菌药物作用后,各组外膜囊泡粒径和电位均有所降低,而携带的tet(X3)基因拷贝数均有所上升(2.80×104-2.63×107copies/μL)。【结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可能会导致耐药细菌外膜囊泡产量及携带的耐药基因丰度增加,进而增强其作为水平基因转移载体传播耐药基因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袁建勋  方斌  阚红云  何莎莎 《生态学报》2024,44(6):2199-2215
生态盈亏与碳排放强度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分析两者时空关联并预测未来演进方向对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健康水平具有指导作用。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PLUS模型、双变量自相关、耦合协调度及面板计量回归模型等方法,预测并分析淮海经济区2000—2036年3种情景下碳排放强度、生态盈亏的演化特征及时空关联。结果表明:(1)常规发展情景下,淮海经济区生态性呈下降趋势,强耕地保护情景下生态性微有下降,强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性有所上升,自然要素是主导。(2)常规发展情景下,淮海经济区碳排放量逐渐加大,强耕地保护及强生态保护情景下,则呈下降趋势;三种状态下,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时间轴2010—2020年降幅较大,空间序河流水系地区碳排放强度降幅较大。(3)淮海经济区碳排放强度与生态盈亏呈负相关关系,低低和低高聚类主要分布在城镇建设用地周边,高低和高高聚类分布在人类干扰较少的自然区域;高高聚类主要位于河流水系交汇区,表明水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功能。(4)淮海经济区的碳排放强度与生态盈亏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东西高、中...  相似文献   
10.
王立国  朱海  叶炎婷  贺焱  宋薇 《生态学报》2024,44(2):625-636
旅游业碳中和的实现对于旅游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全国尺度以30个省份为分析单元,在承接团队前期关于旅游业碳达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土地利用数据、碳吸收系数和灰色预测模型分别测算与模拟了近20年和未来40年各省旅游业碳汇,通过旅游业碳中和指数反映旅游业碳排放和旅游业碳汇之间的动态变化,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探索旅游业碳中和指数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未来40年,我国省域旅游业碳汇总体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大多数省份的旅游业碳汇不断增长。东北部地区和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区的旅游业碳汇较为富余,华东地区的山东、江苏和上海等省份的旅游业碳汇则相对匮乏。(2)不同情景中,低碳情景下的旅游业碳中和实现情况最好,有云南、四川和青海等7个省份在2060年之前实现了旅游业碳中和,而中等情景和基准情景下均仅有黑龙江和云南2个省份能够如期或提前实现。其中,西部和北部沿边省份的旅游业碳中和实现情况都要优于其它地区。(3)各省旅游业碳中和指数在未来40年的等级分区大致呈现出从Ⅰ级区逐步向Ⅴ级区转变的趋势,我国总体旅游业碳赤字率由2030年的96.67%逐渐降至2060年的76.67%。(4)未来40年,我国省域旅游业碳中和指数在空间上总体处于集聚态势,热点和冷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且演化趋势较为稳定。其中,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华南和东北地区,冷点区和次冷点区集中分布在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研究有效探讨了旅游业碳中和研究的理论与范式,并为中国旅游业碳中和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