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EB-IgG、IgM,EB-DNA在鼻咽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接诊的10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检测血清EB-IgG、IgM,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浆EB-DN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EB-IgG、IgM和EB-DNA的阳性率,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患者EB-IgG、IgM和EB-DNA的阳性率及EB-DNA表达水平,使用AUC评价EB-IgG、IgM联合EB-DNA对鼻咽癌的诊断效能,计算单独和联合应用上述指标诊断鼻咽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EB-IgG、IgM和EB-DN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IgG、IgM和EB-DNA的阳性率及EB-DNA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随着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经ROC曲线分析,EB-IgG、IgM联合EB-DNA诊断鼻咽癌的AUC为0.930,大于单一指标EB-IgG的0.755、IgM的0.740和EB-DNA的0.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IgG、IgM联合EB-DNA诊断鼻咽癌的敏感度为97.00 %,特异度为96.00 %,准确度为96.50 %。结论:EB-IgG、IgM和EB-DNA均对鼻咽癌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鼻咽癌的诊断效能,值得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光子嫩肤M22对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9月到2022年2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简单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光子嫩肤M22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4周。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8.3 %,高于对照组的66.7 %(P<0.05)。联合组的红斑消退时间等临床症状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治疗后皮肤油脂比例低于治疗前,皮肤含量水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联合组的皮肤油脂比例、含水量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瘢痕基底深度较治疗前低,联合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主观、客观美学评分较治疗前高,联合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光子嫩肤M22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能改善皮肤屏障功能,能降低瘢痕基底深度与皮肤油脂比例,提高皮肤含水量,能促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皮肤的美学评分,从而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牙周炎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小檗碱治疗对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炎症细胞因子、氧化应激和炎症性骨溶解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治疗组。模型组和小檗碱治疗组大鼠通过涂抹牙周致病菌建立牙周炎模型,对照组大鼠涂抹生理盐水。小檗碱通过灌胃给予小檗碱进行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小檗碱治疗8周后,安乐死各组大鼠通过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牙龈组织中前列腺素E2(PEG2)、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过氧化氢脂质(LPO)、过氧化氢酶(CAT)、核因子-kB活化受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含量。结果:与牙周炎模型组大鼠比较,小檗碱治疗组牙周炎大鼠牙龈指数和附着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小檗碱治疗8周后,牙周炎大鼠模型牙龈组织PEG2, IL-1β, TNF-α和IL-6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氧化应激指标MDA和LPO均显著下降(P<0.05),抗氧化应激指标CAT含量显著上升(P<0.05)。此外,小檗碱还显著降低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RANKL含量和RANKL/OPG比值(P<0.05),而显著提高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OPG含量(P<0.05)。结论:小檗碱对牙周炎大鼠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小檗碱治疗可降低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含量,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和缓解炎症性骨溶解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