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FWS-DBL-1新型太阳能灭虫器在320~580、360、400、460和520 nm 5种不同波长下对吐鲁番葡萄产区害虫的诱捕效果及对天敌安全性。结果表明:在5种波长下,灭虫器诱捕昆虫的种类相似,以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等为主。诱捕的主要昆虫是蜉金龟Aphodius sp.、白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 alba vicaria Semenov、额喙丽金龟Adoretus nigriforns Steven、毛喙丽金龟Adoretus hirsutus Ohaus、绣罗夜蛾Leucanitis picta Christoph和淘赏夜蛾Catocala puerpera Giorna等。其中:灭虫器在400 nm波长下的诱捕量最多,其次是320~580 nm和360 nm波长。综合分析比较:400 nm波长对鞘翅目害虫的诱捕效果最好,360 nm波长对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的诱捕能力最强,520 nm波长对半翅目害虫的诱捕效果最好。对天敌的安全性研究表明:FWS-DBL-1太阳能灭虫器对天敌有一定的诱捕作用,益害比为1∶4~1∶5。诱捕量较多的是步甲科和草蛉科的天敌,占天敌总诱捕量的85.82%。在这5个波长中,360 nm波长下,灭虫器对天敌的诱捕作用最小,对天敌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水通道蛋白(AQP)是一种重要的膜结合蛋白,它可以在植物、细菌和动物的细胞膜上形成通道以促进水分和甘油等小分子的运输。本文研究了大螟水通道蛋白基因(SiAQP)的序列特征以及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方法】运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取大螟水通道蛋白基因(SiAQP);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特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该基因在大螟的不同器官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SiAQP的开放阅读框(ORF)为831 bp,编码27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9.27 ku,等电点8.16。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其含有两个高度保守的水通道蛋白特征序列NPA(Asn-Pro-Ala)基序和6个跨膜结构域。qPCR结果显示,不同器官组织中,后肠的SiAQP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中成虫期的SiAQP表达量最高,卵和蛹期表达量相对较低;不同温度处理下SiAQP的表达量相对稳定,与27℃对比高温与低温处理都没有显著变化;随着湿度的上升大螟幼虫和雌雄蛹的SiAQP表达量都呈现出显著的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表明高湿度和低湿度环境都会抑制SiAQP的表达。【结论】SiAQP在大螟不同的器官组织表达具有明显的差异,温度对SiAQP的表达影响较小,而湿度的影响较大,成虫能较好的适应不同湿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其体内微生物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共生微生物参与调节寄主的多种生命活动,例如生殖、代谢等。在黄河流域棉区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为明确绿盲蝽体内共生菌的种类与群落结构,通过HiSeq平台对棉田绿盲蝽体内共生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绿盲蝽体内共生菌的种类与多样性。结果显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9.18%)、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99%)、厚壁菌门Firmicutes(2.48%)为绿盲蝽的3个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32.86%)、欧文氏菌属Erwinia(20.21%)为优势菌群。本文初步明确了绿盲蝽体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动态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绿盲蝽与共生菌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为今后从共生菌出发防治绿盲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甘蓝粉虱是一种危险性入侵害虫,中国大陆于2012年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首次发现,寄主植物为抱茎苦买菜;翌年8月份又在新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发现,寄主植物为开花生菜和抱茎苦买菜。文章描述了甘蓝粉虱的危害方式、寄主植物、分布范围、识别特征、天敌种类以及传播扩散方式,并分析了在我国大陆的发展趋势和需要密切关注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假苍耳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预测其在新疆地区的潜在适生区并进行风险评估,旨在为其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axEnt模型与Arc GIS 10.4软件进行分析,预测假苍耳在新疆的潜在分布区,并划分风险等级。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对假苍耳的危害风险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结果】假苍耳在新疆的适生区主要在北疆地区,适生区范围较广。高适生区主要包括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北部及塔城地区中部。年平均温(bio1)、最干季平均温(bio9)、最冷季平均温(bio11)及最热季平均温(bio10)是影响假苍耳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假苍耳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值为2.238,属于高度危险的有害生物。【结论】假苍耳目前在新疆仅分布在塔城地区,预测结果表明其在北疆地区继续扩散的趋势较大,需要提前制定好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马宁远    张伟  依萨克.司马义  罗亮  马德英   《生态学报》2008,28(6):2654-2654~2662
应用地统计学(GS)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了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为害新疆棉田的时空动态,并与经典统计学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一致表明,烟粉虱成虫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的格局,而各时期成虫的聚集程度依据空间变异随机程度所占的比例不同而不同.经频次分布检验,以零频率法参数拟合的负二项分布来表达其空间分布型最为合适.运用GS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得到种群分布面积变化与扩散的趋势,并依此对昆虫种群的扩散模型进行模拟.棉田烟粉虱成虫在田间7~8月份均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随机程度为19.22%~49.99%;空间相关距离(相关程)在一个月内从32m急速增至6372m,随后在2000~3000m的范围波动.从整个发生过程看出,烟粉虱从越冬场所顺风侵入大田后,迁飞扩散在很大程度上受风向的影响,属于典型的借助风力扩散的昆虫,其在棉田的垂直分布则与吐鲁番地区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特征有关.顺风扩散时多从棉株上部叶片开始危害, 而逆风扩散时从棉株中、下部叶片危害.烟粉虱在棉株上建立稳定种群后,中、下部虫口密度要略高于上部, 这是烟粉虱对吐鲁番地区特殊气候的适应.  相似文献   
7.
2019年在新疆塔城市进行入侵有害生物实地踏查中发现疑似假苍耳的植株,首先采用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根据植物的根、茎、叶、花及果实等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再以植物的Rps16psbAmatK基因序列为参考,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为IXR、IXP及IXM)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测序。通过形态学和DNA分子鉴定可知,采自塔城市的野生杂草为假苍耳,待检测植物基因测序片段与假苍耳psbAmatK基因序列的相似度高达98%,是我国入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本研究建立了假苍耳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为新疆地区假苍耳的检验检疫及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间斑寇蛛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了间斑寇蛛(Latrotectus tredecimguttatus)的生活习性和行为,介绍了对其生境、捕食、交配、产卵、孵化以及幼蛛成长、寿命等的观察结果,并对该蛛的互残行为、幼蛛饲养、伤害人畜等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究产卵基质模式和雌雄比对白星花金龟生殖力影响,寻求提高白星花金龟繁殖力的技术参数.设计复合产卵基质模式的思想,可为其他产卵于固体基质中的昆虫提高生殖力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设计了5种产卵基质模式(牛粪、细沙单一基质、粪沙混、粪沙分和粪液沙复合基质)和5个雌雄比(早∶♂=4∶8、5∶7、6∶6、7∶5和8∶4),在室外敞口棚和自然温光条件下,开展对白星花金龟成虫产卵量和死亡率、幼虫孵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5种产卵基质下白星花金龟成虫产卵量的顺序为粪沙分>粪沙混>牛粪>粪液沙>细沙,其中,白星花金龟在粪沙分复合产卵基质40 d的单雌产卵量达129.0粒,是原生产卵基质——牛粪的1.72倍;5个雌雄比处理比较,白星花金龟群体产卵量的顺序为7∶5>8∶4>6∶6>5∶7>4∶8;单雌产卵量的顺序为4∶ 8>6∶6>5∶7>7∶5>8∶4,最高达3.60粒/d.2项试验下成虫死亡率和幼虫孵化率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幼虫孵化率均在90%以上.综合分析和结合群体实际雌雄比可知,雌雄比为1∶1时,对于保障白星花金龟的群体繁殖力效果最佳.[结论]牛粪和细沙两复合体系作为产卵基质和维持雌雄比1∶1,可显著提高白星花金龟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10.
2017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露地鲜食番茄上发现一种鳞翅目害虫,以幼虫潜食叶肉、蛀食果实,经鉴定为南美番茄潜叶蛾。该害虫原产南美洲的秘鲁,2006年入侵欧洲的西班牙,截至2017年5月,已在南美洲、欧洲、非洲、中美洲和亚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严重危害鲜食番茄、加工番茄和樱桃番茄/圣女果,产量损失最高可达80%~100%。本文提供了南美番茄潜叶蛾的危害情况及主要形态鉴定特征,提出了防范其进一步扩散危害的措施建议以及今后应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植物检疫、发生分布调查、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天敌资源挖掘利用等,以为积极应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对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的威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