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发现了易动瘦尾虫体腹面边缘各有缘棘毛一排,在各排缘棘毛的边上,又各有两排排列比缘棘毛疏松的棘毛,及它背面中央尚有一列背触毛。该虫是腹毛类纤毛虫中一种进化比较低等的类型,但其大、小核已明显分化。大核共进行了4次无丝分裂,小核共进行了3次分裂。  相似文献   
2.
绿草履虫、天蓝喇叭虫和绿喇叭虫都是有色原生动物。这三种单细胞生物的身体都带有颜色。绿草履虫和绿喇叭虫体内均含有共生的绿藻,体呈绿色,天蓝喇叭虫全身带天蓝色。绿草履虫长约100—150μ,宽约50—60μ,体扁平。天蓝喇叭虫体形大,肉眼就可看见,在显微镜下,还可看到念珠状的大核。它能伸能缩,当数个或十几个虫体聚集吸附在一个地点,并向四周伸展开来时,很象一朵鲜花。绿喇叭虫同天蓝喇叭虫相似,但体形略小。这三种原生动物运动较缓慢,其中两种喇  相似文献   
3.
用非离子去垢剂抽提获得的小游仆虫皮层细胞骨架的构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扫描电镜术显示,应用非离子去垢剂抽提获得的小游仆虫(Euplotes grocilis)皮层细胞骨架是由非纤毛区皮层骨架、纤毛器骨架及其附属纤维等构成的三维结构网架。各类细胞骨架以纤维物质为基本成分组成纤维网、纤维层、纤维束和纤维薄片等不同形态单元。其中:非纤毛区皮层骨架以表面纤维网和表膜下纤维层为形态单元位于细胞的外周层;纤毛器骨架中的口围带骨架、口侧膜骨架、额腹横棘毛骨架按各自的分布图式在皮层内定位,成为主要的皮层骨架结构。尽管这些纤毛器骨架显示不同的形态,但却具有相同的建构特征,即都是由纤毛器的毛基体、纤毛器托架和骨架附属纤维相互联系镶嵌在一起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元。分析推测,游仆虫皮层表面纤维网使细胞表面形成区域化结构,它也可能与细胞表面各部分的联系及其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关;纤毛器骨架中各个纤毛器的毛基体复合结构可能对纤毛器托架和骨架附属纤维等起到微管组织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双小核草履虫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小核草履虫(Paraecium aurelia)比尾草履虫(P.caudatum)较为小些(长约135微米,宽35—40微米),细胞内含有一个多倍体的大核和两个双倍体的小核(尾草履虫则含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双小核草履虫的有性生殖及其遗传学双小核草履虫的接合生殖开始时,两个草履虫先在近前端的无纤毛区附着,以后,附着区逐渐扩大,咽道区的膜发生融合,两个接合体之间产生了细胞质通道。随着每个接合体内的大核渐趋瓦解,而所含的两个小核均发生减数分裂,经过连续二次分裂后,每个细胞内的小核数变为8个。接着每个细胞的8个小核有7个瓦解,剩下的各一个单倍体小核经有丝分裂产生两个配子核,其中一个是动核,另一个是静核。两个接合体中的动核经过细胞质通道各自移到对方细胞中,与对方的静核结合成合子核。两  相似文献   
5.
冠突尾柱虫Urostyla cristata在无性分裂过程中,首先是大核进行改组(即复制),随后,分散的各个大核以两两相互融合及三个或多个相互融合的方式来凝集大核,最后融合成为一个大核。接着,这个融合大核以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方式,不断地增加和恢复大核数目,然后比较平均地分配到二个仔虫中去。  相似文献   
6.
棘尾虫对折右纵断片的再生和纤毛模式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福康  邹士法 《动物学报》1990,36(4):335-340
应用切割嫁接方法获得的棘尾虫完全对折和部分对拆右纵断片都经历了一面调整极性、一面再生和形态发生的过程。推测这两种断片在纤毛模式形成中发生的诸多现象可能与所在断片再生时的极性调整变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
镰游仆虫腹面皮层细胞骨架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非离子去垢剂抽提和扫描电镜样品制备、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显示了镰游仆虫的腹面皮层细胞骨架,详细描述了处于毛基体和毛基体下水平的口围带、口侧膜、额腹横棘毛骨架,以及口围带小膜托架、口侧膜托架、额腹横棘毛托架的主要附属纤维和非纤毛区表膜下皮层骨架的立体图形。作者据所述各种纤毛器托架附属纤维的定位和分布特征推测,这些附属结构可能与细胞内各种纤毛器间的联系,以及包括纤毛器运动在内的整个细胞运动的协调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9.
苔藓织毛虫的形态和形态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士法  张作人 《动物学报》1992,38(4):345-351
应用蛋白银染色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苔藓织毛虫的形态和形态发生过程。首次显示了由纤毛、毛基体和基体托架组成的棘毛立体构型,揭示了细胞周期中大核内出现为蛋白银着色的纤维状结构,以及新背触毛原基的产生与裸毛基体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尾柱虫(Urostyla cristata)的形态发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U.cristata的表膜“纤毛图式”的构成多而复杂,棘毛大小、基部形状都不相同。在分裂时期产生四个新原基(primordium)区域:(1)口原基(AZM和PM),(2)额部、腹部和臀部棘毛原基(FVT),(3)缘棘毛原基和(4)背触毛原基。 U.cristata在无性分裂时,以口原基的出现为第一迹象,PM和No.O棘毛及腹棘毛中部分棘毛产生新原基居中,而以缘棘毛和背触毛产生原基为最后。分裂过程中,后仔虫上的PM是在新AZM原基的右边产生的,而前仔虫上的老PM则在原位从上往下开始更新的,老AZM是在原位从下往上更新的。左右两边缘棘毛都是在最左一条棘毛排上出现上下两个原基区域的。背面各排触毛的原基是在虫体长1/3和2/3两个位置上出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