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间,分别于北江中上游及流溪河上游支流采集侧条光唇鱼样本358尾及522尾,对两种群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群雌鱼及雄鱼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1 龄,北江种群雌性由1 ~5 龄组成,雄性由1 ~4 组成,性比为雌性:雄性=1:1.73;而流溪河种群雌性由1 ~4 龄组成,雄性由1 ~3 组成,性比为雌性:雄性=1:1.40。北江种群繁殖群体的各年龄组体长及体重均较显著大于流溪河种群。北江种群的繁殖期约为2~10月份,高峰期为3~7月份;而流溪河种群繁殖期为2~8月份,高峰期约为每年的5~7月份;繁殖期内,北江种群雌性及雄性的成熟系数均高于流溪河种群。北江种群各年龄组或体长组的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重相对生殖力均极显著地大于流溪河种群。本文结合北江和流溪河在营养状况、捕捞压力及溪流级别上的差异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广东北江马口鱼个体生殖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9年3、4月,从北江中随机采集成熟度为Ⅳ期的马口鱼雌性个体55尾,测量体长(L)、体重(W)、净体重(Wn)和性腺重(Wo)等形态学指标,并用鳞片鉴定年龄,用重量法计数绝对生殖力(F),计算出体长相对生殖力(FL)、体重相对生殖力(FW)、成熟系数(GSI)和丰满度(K),并用5种数学模型及多元逐步回归方程拟合了马口鱼绝对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用于统计生殖力的马口鱼样本由1+~3+龄3个龄组组成;绝对生殖力在1486.29~12 025.78粒之间,平均为4842.42粒;体长相对生殖力在163.33~856.27粒/cm之间,平均为437.30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在99.77~470.27粒/g之间,平均为207.29粒/g.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净体重、性腺重、年龄呈抛物线相关,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与丰满度的关系不显著.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绝对生殖力与体重和成熟系数密切相关,相关式为:F=-312.129+137.765W+108.715GSI(R2=0.719,n=55,F=57.089, P<0.001). 相似文献
3.
4.
珠江水系鱼类一新纪录——带刺光唇鱼(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及2010年8月在广东省增城市及河源市采得一批鱼类标本,其中20尾经鉴定为珠江水系鱼类新纪录——带刺光唇鱼(Acrossocheilus spinifer Yuan,WuZhang,2006)。该种主要鉴别特征包括:(1)体侧具有5~6条垂直的黑色条纹,每条约占2列鳞片宽,向下延伸至侧线以下2行鳞片,呈对称或不对称分布;(2)第2条垂直条纹位于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的下方;(3)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壮的硬刺,后缘具细小的锯齿;(4)背鳍鳍间膜外缘2/3黑色。标本现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北江侧条光唇鱼的年龄与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间,在北江中上游地区采集了358尾侧条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样本,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对其年龄与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侧条光唇鱼鳞片上年轮结构清晰,前区主要为疏密型,而侧区主要为切割型;鳞片的边缘生长率显示,其年轮的主要形成期为2~3月份。样本中的雌性由1+~5+龄5个龄组组成,优势龄组为1+~3+龄;而雄性由1+~4+龄4个龄组组成,优势龄组为1+~2+龄。雌鱼的体长(L,cm)范围为5.7~14.8 cm,集中于7.0~13.0 cm之间;体重(W,g)范围为4.75~108.40 g,集中于10.00~30.00 g之间。雄鱼的体长范围为5.7~12.6 cm,集中于7.0~11.0 cm之间;体重范围为4.40~61.50 g,主要集中于10.00~20.00 g之间。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17L3.167、W♀=0.017L3.198、W♂=0.023L3.025,协方差分析表明,雌、雄个体在体长与体重关系上,差异显著。体长(L,cm)与鳞径(R,mm)呈线性关系,L♀=3.126R+1.869、L♂=2.875R+2.152。拟合出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雌性L∞=17.143 5 cm,k=0.270 5,W∞=150.347 4 g,t0=﹣0.614 6龄;雄性L∞=17.236 5 cm,k=0.226 9,W∞=126.468 6 g,t0=﹣0.921 5龄。雌鱼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为3.68龄,拐点体长约为11.8 cm,体重约为45.26 g;雄鱼的拐点年龄为3.96龄,拐点体长约为11.5 cm,体重约为37.60 g。作为渔业对策,建议起捕年龄3龄以上或体长10 cm以上的个体。 相似文献
6.
7.
唇鱼骨和间鱼骨均为分布较广的初级淡水鱼类,是理想的亲缘地理研究材料;且两者形态特征较为相似,不易鉴别,故两者的分布记述和物种有效性存在争议.为了解我国南部唇鱼骨和间鱼骨的群体遗传结构并探讨两者的物种有效性,本研究对8条水系的唇鱼骨和9条水系的间鱼骨共130尾个体的COI和ND5基因序列片段进行了测定,并对这两个基因的组合序列(2151 bp)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130尾个体的COI和ND5基因组合序列中,共有19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共检测出50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64,核苷酸多样性为0.019,遗传多样性较高.基于COI和ND5基因组合序列构建的 NJ 树显示,所有种群可分为两支,支系Ⅰ包含了韩江和九龙江的全部单倍型以及瓯江的部分单倍型,余下的单倍型组成了支系Ⅱ.两支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036,而唇鱼骨与间鱼骨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27.单倍型网络图表明,韩江、九龙江种群和其他水系种群分化较大;漠阳江种群由海南岛种群扩散而来;海南岛各种群及漠阳江种群的单倍型分支与珠江水系单倍型的分支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长江水系单倍型分支之间的亲缘关系则较远;湘江、桂江和柳江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AMOVA分析结果显示,地理区之间的变异约占71.2%,地理区内种群间变异约占16.6%,种群内的变异占12.2%,表明其遗传分化主要来自地理区之间.错配分析及中性检验结果显示,全部种群、唇鱼骨种群、间鱼骨种群、支系Ⅰ和支系Ⅱ在历史上均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扩张. 相似文献
8.
唇鱼骨和间鱼骨均为分布较广的初级淡水鱼类,是理想的亲缘地理研究材料;且两者形态特征较为相似,不易鉴别,故两者的分布记述和物种有效性存在争议.为了解我国南部唇鱼骨和间鱼骨的群体遗传结构并探讨两者的物种有效性,本研究对8条水系的唇鱼骨和9条水系的间鱼骨共130尾个体的COI和ND5基因序列片段进行了测定,并对这两个基因的组合序列(2151 bp)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130尾个体的COI和ND5基因组合序列中,共有19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共检测出50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64,核苷酸多样性为0.019,遗传多样性较高.基于COI和ND5基因组合序列构建的 NJ 树显示,所有种群可分为两支,支系Ⅰ包含了韩江和九龙江的全部单倍型以及瓯江的部分单倍型,余下的单倍型组成了支系Ⅱ.两支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036,而唇鱼骨与间鱼骨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27.单倍型网络图表明,韩江、九龙江种群和其他水系种群分化较大;漠阳江种群由海南岛种群扩散而来;海南岛各种群及漠阳江种群的单倍型分支与珠江水系单倍型的分支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长江水系单倍型分支之间的亲缘关系则较远;湘江、桂江和柳江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AMOVA分析结果显示,地理区之间的变异约占71.2%,地理区内种群间变异约占16.6%,种群内的变异占12.2%,表明其遗传分化主要来自地理区之间.错配分析及中性检验结果显示,全部种群、唇鱼骨种群、间鱼骨种群、支系Ⅰ和支系Ⅱ在历史上均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扩张. 相似文献
9.
于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间,在广东北江中上游地区采集间(鱼骨)(Hemibarbus medius)样本640尾,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对其种群的年龄与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鱼骨)鳞片上年轮结构清晰,前区主要表现为疏密型,而侧区主要为切割型;鳞片的边缘生长率表明,间(鱼骨)年轮的形成期主要为3~4月份.样本由0+~6+龄7个龄组组成,其中,雌性由1+~6+龄6个龄组组成,主要为1+~4+龄;而雄性由1+~5+龄5个龄组组成,主要为1+~3+龄;在4+ ~6+龄个体中,雌性78尾,雄性27尾,雌性显著多于雄性.体长(L,cm)与体重(W,g)的关系为W=0.011L3.149(♀)、W=0.011L3.135(♂),协方差分析表明,雌雄个体体长与体重关系的差异不显著,所有样本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11L3.148.体长与鳞长(R,mm)呈幂函数及直线关系,关系式分别为L=6.387R0.853、L=4.569R+ 2.587.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L∞=29.855 0 cm,k=0.223 1,W∞=483.889 8 g,t0=-0.928 2龄.对理论体长与实测体长、理论体重与实测体重进行x2检验,两者的差异均不显著,表明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能较好地拟合间(鱼骨)的生长.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为4.21龄,拐点体长约为20.37 cm,体重约为166.19 g.作为渔业保护对策,建议起捕年龄3龄以上或体长17 cm以上的个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中国南方唇鱼骨(Hermibarbus labeo)和间鱼骨(Hermibarbus medius)的种群分化、亲缘地理格局及物种有效性,作者对唇鱼骨8个水系及间鱼骨9个水系共148尾样本的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在所有序列中,共有128个变异位点,共检测出了41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54,核苷酸多样性为0.02153。基于Cyt b基因全序列构建的NJ树显示,中国南方的唇鱼骨与间鱼骨合聚为两大支,其中韩江和九龙江的全部唇鱼骨样本组成了Ⅰ支,而其他水系的唇鱼骨和间鱼骨样本则组成了Ⅱ支。两支系间的遗传距离为5.1%,而唇鱼骨和间鱼骨之间的遗传距离为3.2%。现有证据不支持间鱼骨与唇鱼骨达到种一级的分化。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韩江、九龙江种群和其他水系的种群分化较大;海南岛三大水系种群和漠阳江种群的单倍型分支与代表珠江水系单倍型的分支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其他地理区间种群的亲缘关系则相对较远;西江可能为珠江水系、漠阳江水系和海南岛三大水系间鱼骨种群的扩散中心,其中一支往东向北江和东江扩散;另一支往南向海南岛扩散,海南岛三大水系种群尔后在冰期海退时向北扩散至漠阳江水系及珠江水系。AMOVA分析表明,唇鱼骨和间鱼骨地理区之间变异约占54.50%,地理区内种群间变异约占18.64%,种群内的变异占26.86%,这说明,唇鱼骨和间鱼骨种群Cyt b的遗传分化主要是来自地理区之间。错配分析及中性检验显示,全部种群、唇鱼骨种群、间鱼骨种群在历史上均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扩张,两个mtDNA支系亦未发生过扩张,而海南岛的昌化江种群曾发生过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