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两种鸟类的核型与G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具有种的特异性,研
究其核型,是了解物种的特性、探索物种的遗
传、进化和系统发育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关
于鸟类,由于其核型中含有众多的微小染色体,
在制片和核型分析上存在较大的困难,致使鸟
类染色体的研究工作进展较慢,在脊推动物中
是研究最少的一个类群。迄今,在国外虽有不
少报道[a-a,to,la,t97,但国内,已作过核型分析的鸟
类为数不多。本文研究的金翅雀‘ardu'elis;.
sinica (Linne) 和普通鹃鸦Bubo b.交t autschensis
Reichenow 的核型及c带尚未见有
报道。 相似文献
2.
黄山北草核的核型和G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北草晰的核型和G带带型,结果表明,北草蝴的染色体数2。二38,由18对常染色休和
1对性染色休组成.常染色体可分成三组:1组有2对染色体;11组包括15对染色体;而川组仅含
1对微小染色体。性染色体为ZW型.这个种的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其AN二38包括1对Z染色
体),从核型特征上看,可能是晰蝎类中较原始的种。从G带显示结果可见,北草晰的各染色体对均有
其特有的带型,容易辨别。 相似文献
3.
4.
姬蛙属(Microh yla)为小型娃类,我国姬蛙
属现已知有6个种,本文研究了黄山小弧斑姬
L蛙(Micro仰la heymon的的染色体组型和Ag-
NORs,以期对姬蛙属的遗传、进化、系统分类
等的研究提供有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皖南地区翼手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皖南地处江南,约介于东经116°37′-119°31′,北纬29°24′-31°10′,境内沿江及北部为冲积平原,南部为山区,天然洞穴或开山采石的废弃坑道等为翼手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6.
7.
五种雀形目鸟类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染色体核型的比较研究,对于了解物种的特性,探索物种的遗传、进化、系统发育及分类地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关鸟类的核型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道(Castrovicja,1969; Hammar,1966,1975; Ray-Chaudhuri et al.,1969;Shidds,1982;Ta—kagi,1972等)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较迟,已作过核型分析的鸟类为数不多,仅见王应祥等(1982)的报道。迄今,作过核型研究的鸟类已达500多种,其中雀形目有200种。本文比较分析了五种野生雀形目鸟类的核型,它们是黑头蜡嘴雀,斑鸫,黄腹山雀,红尾伯劳和灰背椋鸟。 相似文献
8.
十一种无尾两栖类分带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研究11种无尾两栖类的c带型和人Ag-NORs,并报道三种核型(淡肩角蟾,秦岭雨蛙和湖北金线蛙),结果:(1) 弹琴蛙仅大型染色体着丝点区C带正染,其余10个物种的所有染色体均有明显的着丝点C带,并分别具有数目不等的端部C带或插入型C带。其中天台蛙的C带尤为发达。(2) 中华大蟾蛛有3对Ag-NORs,大树蛙两对,其余9个种均显示1对。(3)新报三种核型中,淡肩角蟾租湖北金线蛙2n=26,N.F=52。淡肩角蟾由6对大型的和7对小型的染色休组成,湖北金线蛙大小型染色体分别为5对和8对。秦岭雨蛙2n=24,含大小型染色休各6对,其N.F=48。三个物种均未见有异型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两种麻蜥核型及其银染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骨髓细胞为材料,用蒸气固定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两种麻蜥的核型和Ag-NORs。结果表明,丽斑麻蜥2n=38,由18对大型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和1对点状染色体组成,NF=38;山地麻蜥2n=36,NF=36。未发现有异型性染色体。银染色后两种麻蜥均只呈现1对Ag-NORs,它们位于No.17染色体的末端,无扩增或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0.
绒山蝠生态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绒山蝠(Nyctalus noctula velutinus)是芜湖市周围地区常见的食虫蝙蝠,国内仅见于南方。关于翼手类的生态资料,国内报道不多,绒山蝠的生态尚未见系统报告。从1980年起,我们连续3年对绒山蝠进行了定点观察和测定,现将初步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