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试验在基础饲料中用发酵豆粕分别替代0、10%、20%、30%和40%鱼粉, 用晶体氨基酸平衡各组间蛋氨酸与赖氨酸的差异, 配制成共5种等氮等能(CP47%, GE19 MJ/kg)的试验饲料, 分别为FM、FSM10、FSM20、FSM30和FSM40。将初始体重为(22.05±0.09)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组, 每组设3个重复, 养殖58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 各组之间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替代组饲料系数(FCR)均显著高于FM对照组(P<0.05), FSM40组的存活率(SR)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DM)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脂质代谢方面结果显示, FSM30和FSM40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低于FM对照组(P<0.05), FSM40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HO)水平显著低于FM对照组(P<0.05)。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结果表明, FSM40组的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显著增加的变化(P<0.05)。对肠道菌群进行了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分析, 结果表明: 各组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指数(Sobs、Shannon、Simpson、Ace和Chao)无显著差异(P>0.05), 但OTU数量发生了变化。在门水平上, 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 而属水平上, 优势菌群为支原菌属(Mycoplama)、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FSM20组与FM对照组相比, 软壁菌门和支原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 变形菌门和邻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 在试验条件下, 大口黑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20%鱼粉不会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且能显著降低肠道中邻单胞菌属在内的有害菌的相对丰度, 因此,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獐的警戒行为特征并为重引入项目提供管理依据,以人为干扰源观察獐的警戒反应,发现其警戒模式包括听 (listen) 或扫视 (scan) ,盯视 (stare) ,走开 (walk away) ,跑开 (run away),吼叫 (bark) 和压脖 (stretch) 。利用逃跑起始距离对上海松江圈养 (自由采食) 獐、上海华夏圈养(人工饲喂) 獐和江苏盐城野生獐进行警戒性比较,得出:人工饲喂獐警戒性最小,野生獐警戒性最大。可通过野化训练提高人工饲喂獐的警戒性;人类活动、种群密度、围栏和区域面积可能影响獐的警戒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獐(Hydropotes inermis)的警戒行为特征并为重引入项目提供管理依据,以人为干扰源观察獐的警戒反应,发现其警戒模式包括听(hear)或扫视(scan)、盯视(stare)、走开(walk away)、跑开(run away)、吼叫(bark)和压脖(stretch)。利用逃跑起始距离对上海松江野化圈养(自主采食)獐、上海华夏圈养(人工饲喂)獐和江苏盐城野生獐警戒性进行比较,得出人工饲喂獐警戒性最小,野生獐警戒性最大。野化獐警戒性提高,表明可通过降低人类活动和种群密度、扩大区域面积等途径野化提高獐警戒性。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