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家亮  夏宇希  曹威  陈凯  王召军 《生物磁学》2014,(8):1500-1502,1506
目的:探讨微伏T波电交替增高与STEMI患者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8例STEMI患者,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直接PCI,且阻塞远端血流均达到TIMI3级。所有患者于手术后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微伏T波电交替值。结果:36例发生NSVT患者较未发生32例患者最大微伏T波电交替明显升高,(68.1±6.4VS31.9±3.8μV,P〈0.05)。最大T波电交替值大于45μV预测非持续性室速发生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2%;阳性预测值为70%。阴性预测值77%(AUC=0.84)。经过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ST段抬高的程度与非持续室速的发生无关(AUC=0.61)。结论:微伏T波电交替可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个体化快速心律失常虚拟介入手术体系定位手术靶点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室性早搏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共120例,(其中室性早搏4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80例),平均年龄40.6±9.7岁,获取数字新电机记录18导体表心电图(ECG)、数字食道调搏图、心脏CT成像原始数据,并记录手术靶点。所有采集心电图和CT数据进行多模式序列识别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处理,然后再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两名心内科医生人工对心电图进行分析定位,并不告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射频消融手术最终靶点定位结果,按照室性早搏和房室旁路的诊断定位标准进行诊断,随后两名医师对处理后的心电图进行诊断,再次得出诊断结果,以术中成功消融靶点定位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个体化快速心律失常虚拟介入手术体系定位手术靶点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ECG+CAD组诊断准确度高于单独ECG组,ECG组ROC曲线下面积(Az)=0.742,95%可信区间[0.652-0.832];ECG+CAD组:Az=0.934,95%可信区间[0.882-0.985];ECG+CAD组:精确度0.908;敏感性:0.905;特异性:0.923;阳性预测值:0.818;阴性预测值:0.934,较单独ECG组明显提高。结论:与单独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相比,虚拟介入手术体系显著提高快速心律失常诊靶点定位的准确度,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微伏T 波电交替增高与STEMI患者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 年4 月~2013 年 4月收治的68 例STEMI患者,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直接PCI,且阻塞远端血流均达到TIMI 3级。所有患者于手术后进行了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微伏T 波电交替值。结果:36 例发生NSVT患者较未发生32 例患者最大微伏T 波电交替明显升 高,(68.1± 6.4 vs 31.9± 3.8 μV, P< 0.05)。最大T 波电交替值大于45 μV 预测非持续性室速发生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2%; 阳性预测值为70%,阴性预测值77%(AUC = 0.84)。经过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ST 段抬高的程度与非持续室速的发生无关(AUC =0.61)。结论:微伏T 波电交替可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