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桔小实蝇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对研究实蝇分子系统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DNA测序和克隆技术,对桔小实蝇mtDNA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桔小实蝇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915 bp(GenBank序列号: DQ845759)。基因组碱基组成为39.3%A,16.2%C,10.2%G,34.3%T,由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以及一个非编码的控制区域(A+T-rich区)组成。7个蛋白编码基因和13个tRNA基因从J链编码,其余6个蛋白编码基因和9个tRNA基因从N链编码。位于J链上的蛋白编码基因具有近似的A、T含量,而位于N链上的蛋白编码基因的A的含量明显高于T的含量。以mtDNA COⅠ基因为例,比较了桔小实蝇与其他14种实蝇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其与同亚属(果实蝇亚属Bactrocera)内的其他近缘种相互间的同源性很高。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区19个引进龙眼品种果实品质的评价与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州地区引进的19个龙眼(Dimocarps longan)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了评价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在表观性状方面,除品种间肉质、果形差异较大外,其它性状差异不大,部分性状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小果或薄皮的品种一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薄皮、厚肉或横扁的品种一般可食率较高。运用分层聚类的方法,依据各品质指标将品种划分为3类; 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因子分析法,将8个品质指标用3个主成分来表示(累计贡献率达88.27%);确定简化后的品质评价指标为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食率和肉厚率,并依据因子得分和简化指标对19个品种进行聚类,两种聚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地中海实蝇及其近缘种基因芯片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线粒体DNA (mtDNA) 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COⅠ)为分子标记基因,以双翅目实蝇科昆虫DNA序列为目标,建立了我国进境植物检疫害虫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芒果小条实蝇C. cosyra和纳塔尔小条实蝇C. rosa等生物芯片检测方法。地中海实蝇及其近缘种检测芯片由检测探针(实蝇科通用探针1条,小条实蝇属通用探针1条,地中海实蝇、芒果小条实蝇和纳塔尔小条实蝇近缘种探针2条和种特异探针4条)、质控探针(定位点探针、阳性质控、阴性质控和空白对照探针各1条)组成。芯片检测结果表明,检测探针特异性强,能实现上述3种实蝇的种类快速区分和准确鉴定; 检测方法稳定性好,地中海实蝇不同虫态(卵、幼虫、蛹和成虫)和不同地理种群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地中海实蝇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将为我国进口果蔬中检疫性实蝇快速筛查和种类鉴定提供检测方法,同时,还可应用到其他属的实蝇以及相关害虫的检疫中,为有害生物的快速鉴定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龙眼果实品质评价理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龙眼果实成熟品质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科学的品质评价体系,本研究以30个龙眼品种为试材,观察、测定了43个品质相关的理化指标,综合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果实不同类型品质进行评价,构建预测模型,提出综合品质类型可用的判别公式。结果表明,(1)筛选出构成龙眼果实表观性状、经济性状、内在品质和综合品质的公因子成分及其解释指标。(2)建立了4种类型品质的评价模型及其评价指标库,据此计算出的品质预测值与其因子分析综合评分均极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3)依据综合品质评分将30个品种分成3类:低糖大果型、高糖中果型、高糖小果型,依据自然属性和应用价值2类评价指标,对分类结果分别进行了自身验证和交叉验证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都具有较高的判别准确率,价值评估方法基本能够满足自然分类和应用分类的共同需要。总之,龙眼果实综合品质评价指标包括果肉葡萄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果肉流汁、肉厚率、果肉质地、可食率和单果重,达到7个指标全优可以作为龙眼新品种选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荔枝树干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热扩散茎流仪于2011—2012年连续监测‘桂味’荔枝树干液流速率,将所得数据和果园内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了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1)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呈现"昼高夜低"的规律。季节变化有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整体上以果实发育期和成熟期(5—7月)液流速率较高。2011年年平均液流速率明显大于2012年;(2)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在晴天时多呈单峰曲线,且振幅较大;在雨天呈多峰曲线,且振幅较小。总体上,晴天平均液流速率约是雨天的两倍;(3)回归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树干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呈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负相关。影响液流速率最重要的气象因子在晴天是空气温度,在雨天是太阳辐射。 相似文献
6.
龙眼顶芽转录组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信息分析及分子标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大量的转录组数据和表达序列标签(EST)成为开发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的可利用资源。本研究利用MISA软件筛选龙眼(Dimocarpus longan)顶芽转录组数据库序列,从114 445条龙眼转录组unigene序列中发现11 546个SSR位点,SSR出现频率为10.09%。其中1 975条unigene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EST-SSR位点,占所有SSR位点的比例为17.10%,SSR出现的平均距离为7.52 kb。从龙眼转录组SSR核苷酸基序类型来看,二核苷酸(52.11%)和三核苷酸(46.15%)出现频率最高,占所有核苷酸出现频率的99.26%。在龙眼转录组SSR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元出现频率最高的是AG/CT(4 250个,占36.81%),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出现频率最高的是AAG/CTT(1 109个,占9.61%)。对含SSR位点的9 571条unigene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共设计出了8 347对SSR位点特异引物。随机挑选合成50对EST-SSR引物,以‘石硖’、‘储良’、‘古山2号’、‘立冬本’等四份龙眼材料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这批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结果表明,其中21对引物能产生理想的PCR产物,有效扩增率为42%;16对引物扩增条带具有多态性,占有效引物的76.2%;16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获得5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片段21个,每对引物平均产生1.31个多态性片段。 相似文献
7.
我国杨树天牛研究的主要成就、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杨树大牛是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mpnnisMotschulsky、黄斑星天牛A.nobilisGanglbauer、桑天牛AprionagermariHope和n斑天牛BatocerahosfieldiHope等严重危害杨树的天牛科昆虫的统称。这些天牛60年代初以来相继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猖撅为害。举世闻名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工程以杨树为主的林分大多已被其毁灭殆尽,1994年的发生面积已达33.3万hm2,是80年代初期的7倍。各地以杨树为主的公路护路林和四周林也受害严重,存活期只有10-20年,远低于其自然寿命。直到现在,杨树大牛发生区仍在不断扩展,河西走廊、青海、毛乌素沙… 相似文献
8.
复叶槭挥发性物质的日释放节律及对光肩星天牛引起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动态顶空采集吸附,热脱附及GC-MS分析的方法。对活性复叶槭(Acer negundoL.)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日释放节律进行了研究。鉴定出复叶槭挥发性物质中的32种化合物成份。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酯类,脂肪酸类,萜烯类等。日释放节律研究表明,在7月份主要挥发性物质释放高峰集中于14时左右。而8月份则提前到10时左右。虽然在7月份和8月份采样时保持条件一致。但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在种类及相对含量上有明显的不同,这很可能与复叶槭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及叶片的衰老有关。在田间采用诱捕器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对上述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其它挥发物相比,顺-3-己烯-1-醇在田间对光肩是天牛具有更强的引诱活性。由1-丁醇,1-戊醇和2-戊醇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具有最强的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动态顶空采集吸附、热脱附及GC-MS分析的方法,对活体复叶槭(Acer negundo L.)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日释放节律进行了研究.鉴定出复叶槭挥发性物质中的32种化合物成份,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酯类、脂肪酸类、萜烯类等.日释放节律研究表明,在7月份主要挥发性物质释放高峰集中于14时左右,而8月份则提前到10时左右.虽然在7月份和8月份采样时保持条件一致,但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在种类及相对含量上有明显的不同,这很可能与复叶槭不同时期的生长状况及叶片的衰老有关.在田间采用诱捕器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对上述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其它挥发物相比,顺-3-己烯-1-醇在田间对光肩星天牛具有更强的引诱活性;由1-丁醇,1-戊醇和2-戊醇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具有最强的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