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麻雀雏鸟体温调节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近十多年来,人们对晚成鸟体温调节发育问题不断给予注意(King等,1961; Dawson等,1971; Ricklefs, 1974)。截至目前为止,所涉及的种类仍然不多,讨论的范围也不宽,特别在化学体温调节方面的研究还相当少。关于麻雀雏鸟体温调节方面的研究,盛和林(1962)曾做过初步摘要报道,Myrcha等(1973)在研究麻雀雏鸟的能量平衡时,多少也有些涉及,但尚未见专门的研究。为了讨论晚成鸟体温调节发育的规律性及其生物意义,现将我们在1962—1965年对麻雀(Passcer montanus saturatus)雏鸟进行的研究,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黄胸鵐(Emberiza auraola Pallas)是一种数量较多的小型候鸟,在我国的东北、内蒙以及苏联、蒙古、朝鲜和日本等地繁殖。于我国广东南部,以及中南半岛、印度一带越冬。每年进行一次南北的往返迁徙,途经我国东部各省。无论春季或秋季,它们迁飞到各地的时期,恰是那里农作物播种与成熟季节。结成大群的黄胸鵐在农田中啄食很多谷物,对农业有严重为害。研究黄胸鵐的食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其春秋迁徙时期的食性曾有过报导(寿振黄和刘治庭,1940;刘栭和田鉴明,1959),而关于越冬及繁殖时期的食性却未见过报导。因此,进一步研究黄胸鵐生活中各个时期的食性,对探讨它们的经济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大苇莺雏鸟的耐寒性及体温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苇莺(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 orientalis)在北京地区,于6—8月间繁殖。繁殖期间成鸟与雏鸟都是以昆虫为食,对农业有一定的益处。我们在对大苇莺的生物学研究时,曾做过一些雏鸟的耐寒试验。关于大苇莺雏鸟的体温调节及耐寒性等问题,至今尚未见有报道。故将我们进行的试验结果加以整理,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5.
6.
长尾雀在长白山为留鸟,是典型的“素食”瘪类,仅在育雏期有很少的动物性食物。繁殖期在筑巢适宜生境1.3对/hm^2,冬季在繁殖期相同生境为0.074只/hm^2.4月初开始有求偶追逐和争雌行为。5月下旬产卵。孵化期12-13d.6日龄喂雏35次/d。6日龄喂雏35次/d,雏鸟在10日龄后体温恒定,育雏期13-14d。9月中旬后幼鸟换成成鸟羽色。 相似文献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