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固相DNaseⅠ足迹法研究DNA-蛋白质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DNaseⅠ足迹法程序繁杂,并且要求目的蛋白经过一定程度的纯化.而固相DNaseⅠ足迹法通过结合有模板的磁珠,先富集序列特异的DNA结合蛋白,进行DNaseⅠ酶切,然后用测序胶分离并分析结果.此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并减少了对操作者的放射性损害,尤其适用于研究未经纯化的核蛋白粗提物内序列特异蛋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脑梗死患者逐年增加 ,而且年龄趋向年轻化 ,成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而且致残率高 ,病程长。因此 ,除治疗及时 ,措施得当外 ,患者病情稳定后的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能使脑梗死病人早日康复。1 临床资料 本组 43例 ,男 2 9例 ,女 1 4例 ;平均年龄 6 1岁 ,病程 1个月至 4年 ,均经头颅 CT证实为脑梗死患者。2 康复护理2 .1 生活护理 脑梗死患者多是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恢复期长 ,卧床时间长 ,因此 ,加强生活护理 ,可以有效地预防肺炎、褥疮等并发症。 (1 )定期翻身 ,每隔 1~ 2 h1次 ,翻身时避免拖拉… 相似文献
3.
2007年内蒙古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暴发了一起手足口病疫情,患者大多出现发热症状,在手、足、口腔和臀部等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患者以5岁以下散居幼儿为主,暴发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发病高峰。从28名住院儿童采集了23份粪便标本和6份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共分离到了15株肠道病毒,其中9株鉴定为人肠道病毒71型(HEV71,分离率为31.03%),1株鉴定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结合分析这起暴发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HEV71可能是引起这起HFMD暴发的主要病原体。9株HEV71分离株在全长VP1区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上差异都较小,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高于99.4%和99.0%,说明这起疫情是由同一个病毒传播链引起的。同源性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从这起疫情中分离到的HEV71属于C4基因亚型,而C4基因亚型自1998年首次在广东省深圳市报道以来,一直在我国持续流行,是中国大陆HEV71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提示C4基因亚型HEV71在中国大陆可能有较广泛的分布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 ( Acute pancreatitis,AP)特别是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除可引起胰腺本身代谢异常外 ,常合并其它重要脏器和全身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对AP并发症的认识与正确治疗、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对 90例 AP患者肾功能和血糖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0例中 ,男 36例 ,女 5 4例 ,男 :女 =1 :1 .64。年龄 1 6~ 82岁 ,平均 49岁。 AP诊断标准 :( 1 )突然发作性上腹部或左上腹疼痛 ;( 2 )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和不同程度肌紧张 ,血白细胞数增加 ;( 3)血、尿淀粉酶高于正常 ;( 4 ) B超或 CT证… 相似文献
5.
6.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 ,而心肌梗死又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随着来疗养的老干部年龄的逐年增长 ,发病的机率也相应增加 ,故我们在工作中应提高这方面的警惕 ,加强观察和护理 ,以确保疗养员安全、愉快地度过疗养期。现对近 1 0年来我科疗养员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我科自 1 991年 2月~ 2 0 0 0年 1 1月共接收 60岁以上疗养员 1 0 2 5例 ,随员 1 0 1 2例 ,既往有冠心病史者 672例 ,疗养期间突发心肌梗死 1 5例 ,其中男性 1 3例 ,女性 2例 ,年龄在 62~ 78岁 ;入院后 1周内发病 1 1例。 1周后发病 4例。除 2例转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生产工艺灭活病毒能力,评价疫苗安全性。方法:将乙型肝炎疫苗原液按1∶9比例加入指示病毒(麻疹病毒、VSV病毒),混匀后加入甲醛溶液,使甲醛终浓度达到1/2000和1/4000,放置于37℃,分别于0h、24h、48h、72h取样,用亚硫酸氢钠中和,贮存于-70℃待检或立即检测病毒滴度,对病毒检测阴性的样品盲传3代,进一步检测。结果:疫苗原液加入1/2000和1/4000的甲醛溶液,37℃作用24h、48h、72h,麻疹病毒滴度下降4.0个Log值,VSV病毒滴度下降5.0个Log值,且细胞盲传三代,均未出现细胞病变。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原液在1/2000和1/4000甲醛浓度37℃72h作用下,均能有效灭活麻疹病毒和VSV病毒。 相似文献
8.
日本鬼鲉胚胎发育及仔、稚鱼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日本鬼鲉的胚胎及仔稚鱼形态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日本鬼鲉的受精卵呈正圆球形,无色透明,无油球,平均卵径为(1.42±0.04)mm,呈浮性。在水温(22±0.5)℃,盐度31‰的条件下,历时约52h10min完成孵化。初孵仔鱼全长(3.04±0.13)mm,卵黄囊长(2.23±0.08)mm,卵黄囊高为(1.65±0.06)mm,在(21±0.5)℃水温下,仔鱼孵化后3d内营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第4天卵黄囊完全消失,开口摄食轮虫。13d全长(7.12±0.35)mm,背鳍鳍条出现进入稚鱼早期,15d全长(7.92±0.61)mm鱼体及各鳍开始出现金黄色斑纹,25d全长(13.66±0.55)mm,整个鱼体呈黄褐色,完成变态进入幼鱼期,开始营底栖生活。同时观察了自胚胎发育至幼鱼期鱼苗体表色素分布的变化及其器官发育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