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湿地(urban wetland)植物多样性水平高,并具有积极的净化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本研究以浙江绍兴镜湖城市湿地公园为研究样地,通过ICP-AES检测了人工园区和次生林土壤中几种金属元素(Al、Cr、Cu、K和Zn)的含量,比较不同类型的菌根植物——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AM)、六月霜(Monochasma sauatieri Franch)(AM)和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ERM)对金属元素的富集作用。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各宿主植物根部真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比较其对宿主植物金属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工园区土壤中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次生林下的土壤;(2)乌饭树对Al的富集能力较强,黑麦草和六月霜富集Cr能力都较强;(3)3种植物根部真菌主要来自Ascomycota,而乌饭树根部Basidiomycota也是优势真菌,AM真菌在黑麦草和六月霜根部真菌群落结构中较少,而公认的ERM真菌Helotiales和Sebacinales在乌饭树根部真菌群落中的比例较高,且与所测金属元素无显著相关性。绍兴镜湖城市湿地公园次生林土壤环境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2.
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接近中国主要传染病发病率的一半,也是传染病致死的主要病因。建立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方便有效的感染人类病毒的动物模型,对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感染致病机理及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树鼩作为灵长类动物的近亲,与人类在生理生化、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相似性远高于大鼠、小鼠等常用啮齿类实验动物,并具有个体小、便于实验操作、饲养成本低、能感染多种人类病毒等特点,作为动物模型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研究中突显优势和潜能。本文从地区分布、进化、生物学特性等方面,阐述了树鼩作为动物模型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研究的优势,包括在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疾病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从2004年,人工饲养了18个凹甲陆龟,对其食性、行为、疾病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凹甲陆龟喜躲藏于阴暗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爱吃平菇、熟地瓜、黄瓜、西红柿等瓜果,常患寄生虫、胃肠疾病,较难人工驯养,提出了凹甲陆龟人工饲养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绿海龟稚龟性别鉴定及临界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织形态学鉴定、羊水和血液中性激素测定等手段,对惠东港口海龟保护区不同恒温下孵化的绿海龟(Chelonia mydas)进行研究,寻求绿海龟稚龟性别鉴定的最佳方法。结果显示,(1)组织形态学,绿海龟性腺切片分皮层和髓质两部分,卵巢的皮层较厚、基质中有大小不一的未成熟卵细胞,髓质中空腔较少;睾丸的皮层较薄,髓质中空腔较多,呈现出显著的被基质包围的髓质索。(2)性激素测定,当雌二醇与睾酮含量之比E2∶T1.5时,孵出的稚龟为雄性(♂);当E2∶T1.5时,为雌性(♀)。(3)绿海龟性别决定的临界温度在29.4~29.5℃之间,此时孵出稚龟的性比约为1∶1。本文还讨论了各种不同性别鉴定方法的优劣和时期选择。  相似文献   
5.
张飞燕  古河祥 《四川动物》2005,24(3):412-413
暂养绿海龟稚龟是提高其成活率,保护其种群资源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绿海龟稚龟的人工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玳瑁和绿海龟幼体外周血细胞的观察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和绿海龟(Chelonia mydas)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及其数量进行了观察、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在2种海龟外周血都观察到7种血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除了绿海龟观察到大、小2种嗜酸性粒细胞外,另外几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他爬行动物相似.白细胞分类计数表明,2种海龟白细胞中以嗜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其次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仅有少数,嗜碱性粒细胞极少,并且此类细胞在玳瑁的白细胞分类计数中为零.玳瑁红细胞数量为(346.7±68.4)×10~3个/μl,比绿海龟红细胞含量少,绿海龟为(403.3±170.6)×10~3/μl;玳瑁白细胞及血栓细胞数分别为(7.7±1.9)×10~3个/μl和(9.6±2.2)×10~3个/μl,绿海龟分别为(7.3±2.8)×10~3个/μl和(7.5±3.7) ×10~3个/μl.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胡萝卜连作与轮作模式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并探究两种耕作模式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 Seq PE250测序平台的双末端测序(Paired-End)法对4组土样的16S r RNA V4区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4个样本共获得196 220条有效序列,相同测序深度(28 890条)下,RM.F (胡萝卜-万寿菊轮作根际土壤)样品中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RM.R (胡萝卜连作根际土壤)样品。RM.F样品中的优势菌纲为α-变形菌(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及芽孢杆菌纲(Bacilli)。RM.R样品中的优势菌纲是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拟杆菌纲(Bacteroidia)。OTUs比对结果显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Parabacteroides、不动菌属(Acinetobacter)等在RM.R样品中显著增高。而在RM.F中,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根瘤菌属(Rhizob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杆菌属(Bacillus)等具有较高丰度。主成分分析显示,RM.R、RM.F、NRM.R、NRM.F 4组样本能被较好的区分开,表明胡萝卜连作和胡萝卜-万寿菊轮作使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综上研究结果,胡萝卜连作会使根际土壤菌群多样性下降,使菌群结构退化,导致根际微生态失衡,从而引发连作病害。这一结果为通过调节土壤微生态来提高作物质量及产量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普通棉耳狨猴粪便菌群的结构与组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新型实验动物奠定基础。方法采集4只成年雄性普通棉耳狨猴粪便,用细菌16SrRNA通用引物扩增V3~V4区,采用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对普通棉耳狨猴粪便微生物进行研究。结果共测序获得315511条有效序列与596个OTU。普通棉耳狨猴粪便中的细菌共鉴定出9个门、14个纲、26个目、50个科、82个属和64个种和226个OTU。其中,1)优势门是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平均含量分别为54.52%和25.39%2)丰度最高的纲为拟杆菌纲(Bacteroidia)和厌氧菌纲(Negativicutes),平均含量为54.5%和17%。3)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和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的丰度最高,为50.01%和20.52%。4)普雷沃菌科(Prevotellaceae)和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所占丰度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43.14%和11.33%。5)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丰度较高,平均含量分别为11.33%11.12%。6)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属丰度较高,但在所检测样本中都含有。7)丰度最高的前10个种,归类为7个科、5个纲。这10个种占到33.16%,其他53种总和仅占到0.74%,其他未鉴定出菌种,且相对丰度还较高,需要进一步研究。8)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氨基酸转运等代谢功能和蛋白质翻译、折叠遗传信息处理功能丰度较高。结论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较全面的检测了普通棉耳狨猴粪便菌群,普通棉耳狨猴粪便细菌组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还有许多未被分类鉴定且相对丰度较高的细菌,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太平洋丽龟的生理结构及特点,为我国开展海龟保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1只误捕致死的太平洋丽龟进行解剖,观察其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泄殖系统并测量记录。结果太平洋丽龟心脏位于胸部正中、稍偏右;食管内壁分布许多锥状突起;小肠长240cm,占整个消化系统管道总长的53.1%,消化道总长与体长的比值(简称肠长比)为5.35;精巢1对,阴茎长30cm,可推断为成年的雄龟。结论太平洋丽龟的生理结构估计与其肉食性有关,这对开展人工驯养繁育和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绿海龟背甲盾片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婷  张飞燕 《四川动物》2004,23(3):285-286
通过对 2 92只 1龄绿海龟活体和 114只当年龟标本观察 ,发现 6 0只龟背甲盾片有变异现象。变异部位表现在椎盾、肋盾 ,颈盾和缘盾 ,未发现臀盾变异现象。各部位变异频率依次为椎盾 >椎盾和肋盾同时变异>多个部位同时变异 >肋盾 >颈盾 >缘盾。测量正常龟和变异龟各 15只的背甲长、宽和高 ,经t值检验 ,差异均不显著 ,说明正常龟和变异龟的背甲形状无明显差别 ,盾片数目的变化属个体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