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7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理论考试2共3 h. 1~17题:适应环境;18~33题:生殖与进化;34~46题:疾病与衰弱. 11.血压-心室容积回路:搏动中心室的压力和容积随时间的变化可测量获得.记录1和2来自相同的静息、健康的心脏(图1、图2),心率为60次/min(bpm).在最大心输出量为28.8 L/min时,心室的最大容积增加为2倍,...  相似文献   
2.
黏附分子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黏附分子是以配体和受体相结合的形式,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类分子,参与机体的多种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在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研究中发现,黏附分子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过程.因此.对黏附分子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作用及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分子指标和发现新的治疗靶标.并为进而形成临床诊疗新策略提供重要理论支持.现就几种重要黏附分子在肿瘤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有鸟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雁云 《生物学通报》2004,39(3):22-25,F004
特有种(endemicspecies)是有关物种的地理分布和起源进化研究的一个名词术语,指“在地理分布上只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区,而不见于其他地区的物种”(Darlington,1957;Brown&Gibson,1985;张荣祖,1999)。在有关动物类群的起源、进化和分布的研究中,人们所关注的是特有种、特有属和特有科的起源中心、扩散格局以及分布区的扩散、退缩、断裂,直至灭绝的历史进程,以从中探究自然历史事件以及人类活动对动物分布所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特有动物的分布规律研究是以自然地理要素为基本着眼点,严格按照“特有(endemic)”的定义进行的。例如新大陆、澳…  相似文献   
4.
鸟类对色彩有较强的区分能力。基于鸟类视觉模型的研究发现,在人类看来类似的羽色,在鸟类眼中存在差别。本研究通过量化麻雀(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羽毛的反射光谱以及身体量度和喉部、耳羽的黑色斑块面积,比较其在雌鸟和雄鸟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麻雀雌鸟和雄鸟的身体量度、喉部和耳羽的斑块面积在繁殖季和非繁殖季均无显著差异。基于鸟类的视觉模型,麻雀头顶、喉部、耳羽、腰部的羽色,在雌鸟和雄鸟间无明显分化。基于上述结果,我们认为麻雀的雌鸟和雄鸟在外形上没有表现出性二型。  相似文献   
5.
正理论考试A共3 h。1~10题:细胞生物学;11~17题:植物解剖和生理;18~30题:动物解剖和生理;31~32题:习性学;33~42题:遗传和演化;43~47题:生态;48~50题:生物分类学。每个正确答案得1分。一个问题中4个答案都正确,得1分;只有3个答案正确,得0.6分;只有2个答案正确,得0.2分;只有1个答案正确,得0分。  相似文献   
6.
7.
鸟类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董路  张雁云 《生态学报》2011,31(14):4082-4093
分子系统地理学是当代生物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以分子生物学方法重建种内和种上水平的系统发育关系,阐释进化历史,并通过分析近缘生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其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间的相关性构建生物区系历史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地理学结合的产物。中性进化学说和溯祖理论分析的建立,以及线粒体DNA和微卫星标记等分子遗传标记的应用,为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近年来,分子系统地理方法在鸟类学研究中的应用揭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认知的发现,为准确而深入的了解鸟类分子系统地理格局的差异和不同类群的起源中心提供了新颖的证据。目前的研究多从隔离分化说和扩散说的角度对鸟类分子系统地理格局的成因进行分析,而迁徙行为不同对鸟类系统地理格局的影响为成因的解释提供了新的角度。结合区域特点的比较分子系统地理研究,在更广泛的地域和更多类群中开展研究是我国鸟类分子系统地理研究的方向。此外,展望了第二代测序技术对分子生态生物地理研究具有的潜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理论考试2共3 h. 1~17题:适应环境;18~33题:生殖与进化;34~46题:疾病与衰弱. 18.生物体比例:Archibald Hill(1886-1971)开创了生物物理学,使用简单的几何公式预测大动物和小动物解剖结构的差异.1)生物体通过一定的表面积交换物质,这些物质可供养一定体积的组织;2)肌肉所能产生最...  相似文献   
9.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肾纤维化大鼠肾小管间质中分布,以及缬沙坦对DC浸润聚集的干预作用。建立肾大部切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缬沙坦治疗组(n=18)。分别于建模1、4、12周取肾组织,采用HE和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程度;采用免疫双染及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DC-SIGN 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分布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选择素以及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II型胶元(ColIII)、纤维连接蛋白(FN)在上述肾组织中表达;以及RT-PCR检测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1)模型组DC-SIGN DC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以肾间质最为明显;其分布数量于12周较1和4周呈明显增多,且与慢性肾功能减退呈正相关。(2)12周时手术组大鼠肾小管间质区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增加,并与TIF程度以及DC-SIGN DC分布数量呈正相关。(3)经缬沙坦治疗后,DC-SIGN DC分布减少,以及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下降,TIF程度减轻及肾功能改善。研究结果表明,DC启动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缬沙坦对此具有明显的抑制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发现抗P-选择素凝集素-EGF功能域单抗(PsL-EGFmAb)对体外培养人树突状细胞(DC)成熟及功能有抑制作用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PsL-EGFmAb对DC干预调节的作用机制。通过SCF、GM-CSF、TGF-β1、Flt-3L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获得DC,并于成熟过程中用PsL-EGFmAb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RT-PCR检测细胞内NF-κBp50、NF-κBp65mRNA表达;MTT比色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以及ELISA法测定IL-12p70分泌的含量。结果显示,PsL-EGFmAb对DC表面特异性C型凝集素DC-SIGN(CD209)表达有抑制作用,同时也能抑制DC细胞内NF-κBp50、NF-κBp65mRNA表达,相应抑制其黏附共刺激分子CD11c、CD83、CD80、CD86表达,以及IL-12p70分泌,此外也可抑制DC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PsL-EGFmAb对DC成熟及功能的抑制作用,提示与其抑制作为DC模式识别受体及功能分子DC-SIGN有关,并可能是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途径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