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百余年前,人类就开始了相对系统的野生动物调查。目前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方法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调查规范。最近几十年来,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野生动物调查。但是,当前我国的野外调查规范还不够细致,调查者在调查时缺乏必要的约束,导致调查数据不规范、不可靠,很多重要信息缺失。突出问题有:样线信息不全,只有起点和终点的经纬度,没有自动记录的详细样线信息(如每秒记录一次的连续点位信息,含经纬度和时间);动物位点信息缺乏可信度指标(如距观测者的距离);调查时间不合理;调查地点的空间取样不均衡;记录的标准化不够(如每个观测点的观测时长不确定)等等。对此,我们参考国际通用的调查规范,提出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调查要点,以便提高野外调查数据的质量。另外,我们提倡野外记录的无纸化,充分利用现有的手机应用软件(APP)和模型工具提高野外记录以及后期数据处理的效率。最后,我们提议建立固定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样线体系,以便消除每年调查时空间取样的不确定性,更好地量化野生动物的时间动态,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国际保护生物学会(Society for Conservation Biology,SCB)诚挚邀请您参加于2009年7月11~1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23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 相似文献
3.
莲花山斑尾榛鸡春季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 3~ 4月 ,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利用无线电遥测和直接观察 ,分析了斑尾榛鸡(Bonasasewerzowi)的栖息地选择特征。结果表明 ,斑尾榛鸡春季栖息地一般在东北坡向 ,并具有高大乔木、下层植被盖度较高、灌丛较丰富的特点 ,这与食物丰富度较高及环境隐蔽性较强有关。栖息地质量对于配对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分析表明 ,栖息地内 0 5~ 2 5m植被水平遮挡度、柳树数量、箭竹数量是影响斑尾榛鸡春季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建议在对斑尾榛鸡栖息地采取保护措施时 ,不仅要保护原生乔木 ,还要加强对灌丛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花属榛鸡繁殖成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95年,对长白山花尾榛鸡的繁殖率进行了研究。无线电遥测的结果表明花尾榛鸡的卵化率为65.5%,繁殖成功率为20.9%,幼鸟成活率37.5%。花尾榛鸡家族群的幼鸟随日增加而减少,幼鸟日龄为0-25日时死亡率较高,25日龄后的死亡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5.
6.
四川柳莺(Phylloscopus sichuanensis)是瑞典鸟类学家Alstrom等于1992年在我国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发现并定名的新种[1].当时,Alstrom等从形态、鸣声、栖息地和繁殖巢址等方面,说明了它是不同于黄腰柳莺(P.proregulus)的新种,并以其发现地四川命名. 相似文献
7.
甘肃莲花山蓝马鸡孵卵节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2003年5~6月,应用温度自动监测技术,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繁殖及孵卵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蓝马鸡的巢址位于海拔2900—3020m的针阔混交林或灌木林中,蓝马鸡的窝卵数为9.5(n=4),孵卵期的主要天敌为哺乳类。根据对4个巢的监测,蓝马鸡雌鸟在孵卵期的平均日离巢次数在1.25~4.00次,平均日离巢时间在16.6~46.4min之间。雌鸟的平均在巢率为97.0%(n=3)。根据对4号巢雌鸟孵卵节律连续27d的观测,发现雌鸟在每日离巢2次或3次时,其首次离巢时间要显著早于每日仅离巢1次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血雉的产卵时间和产卵间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鸟类的产卵时间和产卵间隔因种而异 ,并会影响其繁殖成功。采用在巢内放置含有温度数据自动记录装置的假卵 ,通过记录其温度的变化来监测雌鸟产卵行为的方法 ,对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森林鸟类血雉(Ithaginiscruentus)的产卵时间和产卵间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雌鸟每次入巢产卵的时间是在 15 :16± 2 2min (13 :30~ 18:5 1) ,产卵高峰集中在 14:0 0~ 16 :0 0 ,每次在巢中停留 (2 2± 0 2 6 )h。产卵间隔为 (46 4± 3 0 8)h ,大多数 (75 % )产卵间隔 45 8~ 48 9h。由此推测 ,血雉产卵时间较为集中很可能与避开夜行性捕食者的活动高峰有关 ;而隔天产卵则是对高原恶劣环境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9.
灰蓝姬鹟的孵卵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 0 2年在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使用温度自动记录装置对灰蓝姬的孵卵节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灰蓝姬雌鸟日平均离巢 31.2 5± 7.5 0次 (n =8天 ) ,平均每次离巢持续时间为 7± 2min (n =2 6 4 ) ,平均在巢持续时间 2 1± 9min (n =2 5 6 )。雌鸟在巢率与环境温度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Spearman相关 ,r =- 0 .30 4 ,P <0 .0 1)。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灰蓝姬雌鸟每次离巢持续时间与环境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Spearman相关 ,r =0 .2 6 1,P <0 .0 1) ,每次在巢时间和离巢次数均与环境温度无关 (在巢时间 ,r =0 .0 2 6 ,P =0 .6 82 ;离巢次数 ,r =0 .0 14 ,P =0 .879)。认为灰蓝姬雌鸟主要通过调节离巢时间的长短来控制孵卵节律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莲花山鬼鹗繁殖巢址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鬼鸮在世界上呈环北极分布,其甘肃亚种自1928年在甘肃西北部的天堂寺首次发现后,80多年来在甘肃一直未见报道,其它分布点亦非常零散。1999.2003年,作者在甘肃省莲花山区发现鬼鸮分布,并记录鬼鸮繁殖巢址3个。鬼鸮营巢于针叶树的树洞中,雌雄共同育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