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征象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myc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我院74例诊断为PTC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MRI影像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患者的CT、MRI影像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ER、PR、C-myc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与ER、PR、C-myc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PTC患者CT、MRI主要表现为混杂密度/信号,多数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突破甲状腺被膜外缘呈咬饼征改变、侵犯周围组织及病灶内见细颗粒状钙化时提示恶性程度较高,患者早期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较多。ER、PR、C-myc阳性表达者分别为51例(68.92%)、44例(59.46%)、64例(86.49%)。C-myc阳性表达与PTC肿瘤直径有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C-myc阳性表达与PTC形态、咬饼征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ER、C-myc阳性表达与PTC边界有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阳性表达与PTC增强后病灶范围缩小/模糊有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C-myc阳性表达与其余CT、MRI影像学表现特征无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咬饼征与PR、C-myc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状态与ER、PR、C-myc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其余影像学表现特征与ER、PR、C-myc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T、MRI影像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PTC患者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可间接反映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等情况,对指导临床综合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可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