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郭英兰  刘锡进 《菌物学报》1991,10(Z1):99-118
本文报导中国假尾孢属的30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透骨草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phrymae),槐假尾孢(P. sophorae), 6个新组合:无花果假尾孢(P. fici),爵床假尾孢(P. justiciae),木犀生假尾孢(P. osmanthicola),海桐花假尾孢(P. pittospori),色柱假尾孢(P. polygonorum),花椒假尾孢(P. xanthoxyli)和5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新种和新组合进行了描述并绘图,其他种作了简要描述或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2.
3.
刘锡进  郭英兰 《菌物学报》1988,7(Z1):241-268
菌绒孢是一个小属,已描述过的种约50个,都是植物寄生菌,有的引致植物病害还较 严重.本文报告了我国产的21个种,其中1个是新种,4个是新组合和2个新记录,对18个种均有英文描述和附图,新种还附有拉丁文简介,各个种的地区分布也予以载述.但文中有分布地区而其后未附HMAS标本号码者多系据《中国真菌总汇》(1979)转录.从前人的描述和我们研究中看出,菌绒孢属的属级特征有:(1)产孢细胞合生,合轴式多点全壁芽茁产孢;(2)分生孢子梗壁上和分生孢子顶端和基脐,或仅基脐的孢痕疤明显而厚;(3)分生孢子梗主要从表生甸甸菌丝上作为侧枝或顶生,但有的种也兼有从子座上 簇生的;(4)菌丝多结集成菌丝绳或攀缘于叶毛上;(5)分生孢子链生,少数种也不链生. 这就清楚表明菌绒孢属与尾孢菌属和色链隔孢属(Phaeoramularia)少不同之处在于,尾孢 菌和色链隔孢属二者的分生孢子梗均成簇发生且无表生匍匐菌丝,与极其近似的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分生孢子梗也着生于表生匍匐状菌丝和簇 生于子座上,但其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孢痕疤却薄而不明显,因而易于区别开.虽然1974年von Arx在其《纯培养产孢真菌的属》一书中,曾把菌绒孢属作为枝孢 属(Cladosporium)的异名,但这一观点我们未予接受,其理由已在《中国色链隔孢曲(1982)一文中加以说明,这里未予重述.上述这21个种除3个种,即M. costaricensis, M, pawlownicolaM. vaginae我们未获得研究材料,仅据以前作者的报导转录外,其余18个种均系根据标本进行的.这些标本,含M. merremiae sp. nov.的模式标本在内,均贮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