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盘基网柄菌细胞黏附分子DdCAD-1是在细胞发育过程中最先表达的黏附分子,为了研究DdCAD-1在盘基网柄菌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将cadA基因的突变株cadA-细胞用中性红染料染色,发育成的蛞蝓体显示cadA-细胞的前柄细胞/前孢子细胞的分化出现明显的障碍,外源表达的重组蛋白His6-DdCAD-1与cadA-细胞作用一段时间后,这种现象得到了改善。另外,cadA-细胞的孢子产率也有所降低,外源重组蛋白也可以拯救该表现型。表达DdCAD-1的细胞与cadA-细胞共同发育所形成的嵌合体显示表达DdCAD-1的细胞占据在拔顶期结构的顶端及尾部,而这些结构都在非孢子区,最终会死亡。提示DdCAD-1对于细胞分化及细胞命运决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盘基网柄菌细胞的粘附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依赖4种类型细胞粘附系统的表达使其多细胞发育顺利进行。在发育初期,由钙结合蛋白DdCAD-1调节EDTA/EGTA敏感的粘着位点。在发育的多细胞聚集阶段,出现EDTA抗性的粘着位点,由分子是80kD蛋白(gp80)通过同嗜性粘着的相互作用末调节细胞的粘着,它的细胞结合位点是一个八肽序列。由分子量150kD蛋白(gp150)通过异嗜性粘着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多细胞后聚集的细胞粘着。本文详细讨论了gp80和gp150调节细胞粘着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5.
冠突伪尾柱虫(Pseudvurostyla cristata) 含约70枚大核。我们用显微手术横切G1期细胞,得前后两块相等断片;分别培养。60小时后,断片再生完成。在再生过程中,随细胞体积增大,大核数目也增加。大核的数目和细胞体积存在着一定的均衡关系。在细胞无性分裂过程中,许多大核改组后,融合成一个融合大核。这个融合大核具两个仔虫的大核数目和DNA量。我们用显微手术得到含融合大核的后断片。在后断片再生后恢复的虫体内,我们发现本应分配到两个仔虫中去的大核数目,被限制在一个虫体的大核数目上。这说明了细胞质可以影响和调节大核的数目。并还证明了这种虫体大核DNA量较正常虫的大核DNA量约多一倍。其中大部分虫体分裂时,大核不经改组就开始融合和分裂;从而使DNA量回复正常。同讨还发现小部分虫体通过排出大核多余核物质方式来调节大核DNA量。这些现象说明了细胞核质之间存在着一种调节相对平衡和相互协调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7.
8.
cAMP受体在盘基网柄菌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发育的过程中,环腺苷酸(cAMP)的4种受体(cAR1~4)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将胞外不同浓度的cAMP所代表的信息传递到胞内,调控发育。cAR1和cAR3作用相似,但各有侧重:cAR1主要在发育前期参与cAMP脉冲的形成,控制细胞爬行的方向,开启多细胞发育的过程;而cAR3主要在细胞分化时期调节GSK3等信号分子。cAR2/4两作用相似,但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不同,在不同区域调控细胞分化及参与多细胞体的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9.
利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盘基网柄菌细胞分化与凋亡过程中胞内尿囊酸酶的位置变化。结果表明,在细胞聚集期细胞产生的尿囊酸酶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及周围细胞质内。到了细胞丘时期,尿囊酸酶只特异地存在于发生内自噬的线粒体内,且仅局限于线粒体因内自噬产生的空泡区域,这些发生线粒体内自噬的细胞将分化成前孢子细胞。随着前孢子细胞分化的进行,尿囊酸酶颗粒在细胞内分布逐渐减少,在靠近质膜处的空泡内还能观察到一些酶颗粒;而另一些细胞内,几乎所有的胞器内都能观察到酶颗粒,一直延续至柄细胞形成。从中可以看到尿囊酸酶在将发育成孢子细胞和柄细胞两种类型细胞内的分布位置明显不同,结果提示了尿囊酸酶蛋白与盘基网柄菌细胞分化和凋亡调控途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gp150蛋白在盘基网柄菌发育中的作用及粘附分子间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饥饿的盘基网柄菌进入多细胞发育期 ,在发育早期 ,AK12 7细胞 (gp150突变细胞 )能表达DdCAD 1和 gp80两种粘附分子 ,但它们不足以促进细胞继续发育 ,发育停留在细胞疏松结合阶段。粘附分子 gp150调节的细胞与细胞间的粘着影响了细胞丘“突出”的形成 ,由此影响了盘基网柄菌多细胞发育的形态发生。TL93细胞 (DdCAD 1和gp80突变细胞 )能完成发育。主要原因是在细胞流发育阶段就表达了gp150分子 ,在细胞粘着的功能上有替代DdCAD 1和 gp80的作用。因此 gp150蛋白对盘基网柄菌多细胞发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