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虫类药物对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会丽  陈建民 《昆虫知识》1996,33(6):361-366
虫类药物是中药动物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虫类入药,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收载虫类药28种,到李时珍《本草纲目》共记载虫类药107种之多。尽管对动物药,尤其昆虫类动物药的开发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又发现了新的虫类药,不断补充和发展其应用。本文就近年来对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虫类药斑螫、蝉蜕、土鳖虫及僵蚕及动物药地龙、全蝎、水蛙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综述如下。1化学成分1.1氨基酸:张莅峡等[1]对地龙、全蝎、土鳖虫、水蛙、僵蚕等虫类药17种水解氨基酸分析表明:以水蛙含量最为丰富,为49.4%。地龙、全蝎、土鳖虫…  相似文献   

2.
目前各种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细菌的多药外排系统是引起细菌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与多药耐药相关的两大类多药外排系统(ABC型多药外排系统和次级多药外排系统)各家族成员的结构特点、表达调控和底物范围,以及解决多药外排系统引起耐药性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药物口服给药系统因其给药方便、顺应性好,逐渐成为一种最有前景的给药方式.从提高蛋白质药物生物利用度入手,综述采用结构修饰、吸收促进剂、酶抑制剂、结肠定位释药、脉冲式药物给药系统和受体介导靶向载体系统等方式,均可大大提高蛋白质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院发生的临床给药差错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临床给药差错的影响因素,不断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总结发生临床给药错误的患者资料,对200起发生在我院的临床给药错误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发生的200起临床给药错误案例中,药品错误、剂量错误和遗漏在给药错误中的比例占74%;且非节假日发生临床给药错误的次数高于节假日;职称、工作年限和系统设备对降低临床给药错误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结论:规范给药管理制度,增加护士值班人数、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将给药管理视为一个整体,实行全员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临床给药错误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水温(16±0.6)℃条件下,以20 mg/kg剂量给健康大菱鲆静注、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采用DAS2.0药动学软件对血药浓度进行分析,比较了肌注和口服两种给药方式下恩诺沙星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结果显示,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后,在大菱鲆体内的代谢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为C肌注=10.237e-0.702t+6.151e-0.01t_16.388e-25.796t和C口服=3.701e-0072t+3.534e-0.007t-7.235e-0.364t.与口服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肌注给药后的t1/2Ka(0.027h)、tmx(0.5h)、t1/2α(0.987h)和t1/2β(68.003h)均小于口服给药(1.904h、4h、9.621h和99.137h),且Cmax(21.7172 μg/mL)和F(88.57%)均大于口服给药(5.3594 μg/mL、66.42%).结果表明,肌注恩诺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吸收、消除均快于口服给药,且比口服给药吸收完全.在试验条件下,最佳给药方案为:肌注给药,按鱼体重每次给药19.05 mg/kg,2天一次,建议连续给药2-3次;口服给药,按鱼体重每次给药13.92mg/kg,1天一次,建议连续给药3-5次,建议休药期分别不低于30d和45d.  相似文献   

6.
防治血栓病新药——蕲蛇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晴川  刘广芬 《蛇志》1997,9(3):1-1
防治血栓病新药——蕲蛇酶的研究随着人口年龄的老化,血栓性疾病发生率亦相应提高。就脑血栓形成而言,65岁者即达1%,80岁者可达3%。血栓性疾病的治疗药物亦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抗血栓性药传统上分为3类,即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和溶栓药。其中溶栓药能把...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不同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将大鼠分为皮下给药组、静脉给药组,每组各设3个剂量组.分别按40μg/kg、20μg/kg、3μg/kg给药.同位素示踪法用碘标记PEGrhIL-6,采用TCA沉淀法检测放射性浓度,3P87软件判断房室模型并计算各种参数,并检测125I-PEG-rhIL-6皮下注射大鼠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 ①静脉给药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而皮下给药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房室模型;②皮下给药的达峰时间比静脉给药慢,但其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静脉给药长;③皮下给药较静脉给药各时点血药浓度低.结论 皮下给药毒性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给药方法;同时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有利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妇产科专业给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方法:根据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420例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妇产科专用给药系统)和对照组(常规给药),每组各有患者210人。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日常给药工作的相关问题。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给药问题、患者满意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妇产科专业给药系统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生产质量,而科技化、专业化、多功能则是妇产科专业给药系统的发展方向,并且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前景,应于临床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其他的给药途径,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口服、经鼻、肺部给药途径更具可行性和商业价值。利用制剂学方法可提高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生物利用度。通过蛋白多肽类给药系统的评价,对近年来国内外此类药物在剂型、体内外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将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肿瘤靶向递药的研究层出不穷。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具有较低的pH环境、大量新生血管生成、 不规则的血流灌注、局部缺氧等特异性的微环境,利用这些特点进行合理的纳米载药系统设计能够实现肿瘤部位的高效递药及深层穿透, 显著提高肿瘤治疗效果。针对现有的肿瘤靶向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与设计方法进行综述,以阐述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传递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