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3~12月,在江西桃红岭自然保护区对华南梅花鹿主雄的社会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记录了主雄等级序位的建立与维持、声音通讯、领域性、争雌打斗、交配和护群等6类社会行为,并对这些行为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梅花鹿Cervus nippon是社群性哺乳动物,其声音通讯在社群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梅花鹿目前存在3个亚种,本研究采集了浙江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华南亚种C.n.kopschi和浙江省温州康寿鹿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圈养东北亚种C.n.hortulorum的警戒声,进行声音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华南亚种具有较为多态性的警戒声,具有单音节和双音节2种不同类型的叫声,明显清晰的频带有3~4个,频率分布在1 726~15 403 Hz,而东北亚种虽也有单音节和双音节2种不同类型的叫声,但明显清晰的频带只有1个,频率分布在307~4 523 Hz;(2)综合其他亚种的相关参数,认为清凉峰华南亚种的警戒声频率范围最广且频带最多,推测由其生存的环境或遗传因素导致;(3)东北亚种的警戒声频带数量少和频率范围较窄,推测与长期的人为养殖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将对浙江清凉峰野生梅花鹿种群的保护、管理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2006年9~11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对四川梅花鹿发情期的声行为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在发情期,四川梅花鹿的发声行为可分为雌、雄鹿的报警叫声,雄鹿的吼叫声和求偶叫声.雌鹿的报警叫声持续时间257~539 ms,频率范围1409.5~4474.6 Hz,主频率3534.8 ±89.12 Hz;雄鹿的报警叫声持续时间136~187 ms,频率范围271.8~3910.5 Hz,主频率3244.3 ±79.32 Hz;两者在持续时间、最低频率、最高频率上差异极显著(P<0.01),在间隔时间上差异不显著(P=0.624).吼叫是雄鹿的主要发情行为之一.雄鹿每次吼叫1声,持续时间1580~4972 ms,频率范围234.6~6171.4 Hz,主频率2264.6 ±166.44 Hz.雄鹿吼叫声的主频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P<0.01).在整个吼叫过程中,一只雄鹿的吼叫常会引起周围其它雄鹿的吼叫反应.雄鹿每日吼叫的次数与其在繁殖群中的等级序列有关,不同序列等级雄鹿的吼叫频次存在显著差异(P<0.01).雄鹿的吼叫声在白天和夜晚均能听到,但主要发生在06:00~08:00、17:00~19:00和01:00~03:00三个时间段.四川梅花鹿雄鹿的求偶叫声有4种,其生物学意义与发情炫耀、追逐、激惹和爬跨等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4.
袁智文  徐爱春  俞平新  郭瑞  李春林 《生态学报》2020,40(18):6672-6677
理解环境因子对物种空间分布的影响,评价栖息地适宜性现状并预测潜在分布区,对野生动物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华南梅花鹿(Cervus pseudaxis)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仅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等狭小片区内。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千顷塘区域是华南梅花鹿的重要分布区,但其面积较小,严重限制了华南梅花鹿的种群发展,亟需对千顷塘及周边区域的栖息地质量进行评价,为华南梅花鹿的保护和野外放归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千顷塘区域华南梅花鹿的分布,结合遥感等技术手段获得地形、植被、水源以及人为干扰等8种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构建华南梅花鹿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对以千顷塘为中心50 km×50 km的范围进行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华南梅花鹿倾向于选择海拔1050-1240 m范围内,距道路100-900 m和距人口聚居区3200-3800 m的相对平缓地带。千顷塘区域华南梅花鹿栖息地保护较好,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224 hm2,占该区域39.1%。千顷塘周边适宜性较高的区域主要为位于其西南部约10 km的山区,该区域为华南梅花鹿提供了3253 hm2的潜在适宜栖息地。建议降低保护区千顷塘区域内的人为干扰,并在其西南部山区尝试开展圈养种群的野外放归工作,以促进其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5.
散放条件下春季梅花鹿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梅花鹿 (Cervusnippon)是我国珍贵的经济动物 ,梅花鹿野生种群数量极少 ,主要分布在吉林东部、四川诺尔盖、江西彭泽、安徽南部以及浙江西部[14 ] ,是国家 1级保护动物。国内对梅花鹿行为学研究仅对活动节律[2 ] 、性行为[7] 、社群行为[12 ] 有一些零星报道[8,11,13,14 ] ,尚未见有关行为时间分配及其与性别和天气之间关系的报道。我们于 1998年4~ 5月对散放条件下东北梅花鹿 (C .nipponhor tulorum)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 ,为保护梅花鹿这一濒危物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1 研究地区与方法1 1 自然概况黑…  相似文献   

6.
2009年4~9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对四川梅花鹿Cervusnippon sichuanicus产仔换茸期的声行为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四川梅花鹿产仔换茸期的声行为可以分为报警声、惊叫声、吼叫声、母子召唤声等20种鸣声。通过声谱分析获得了各种鸣声的语谱图及其频谱特征,并通过野外观察初步确定了这些声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在遇到危险或潜在危险时,成年雄鹿往往第一个发出报警鸣声,而雌鹿的报警声大约是雄鹿的两倍多。成年个体的主动防御鸣声频次要多于亚成体,而幼体未见有该类鸣声。对梅花鹿不同亚种和不同季节的几种声行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桃红岭自然保护区梅花鹿对春季栖息地的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3~5月在江西桃红岭自然保护区对华南梅花鹿(Cervus nippon kopschi)春季栖息地的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选择10类生态因子,并设置256个10 m×10 m样方。选择指数的结果表明,梅花鹿喜欢灌丛和灌草丛、郁闭度较低、灌木盖度较小、食物丰富度高、半阴半阳及向阳、中坡位、坡度平缓、水源距离较近、人为干扰距离>800 m和海拔高度在300~450 m的环境。并对目前桃红岭梅花鹿栖息地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珍稀动物--梅花鹿及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梅花鹿曾广泛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茸角、鹿血、鹿胎等是传统的名贵药材、长期以来梅花鹿受到严重的狩猎压力,国内的野生梅花鹿种群大部分已经绝灭,仅在四川、江西和东北的少数几个地方还残存几个数量非常少的种群,是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我国饲养梅花鹿的历史较长。已有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鹿产品的理化特性、化学成分、炮制方法和药效等方面。我们对于野生梅花鹿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还很匮乏。国外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野生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日本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梅花鹿的生物学特性,鹿产品的经济价值以及国内外对于梅花鹿的研究进展知识,有助于我们对梅花鹿的了解、保护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程建祥  黄相相  陈东东  鲍毅新 《生态学报》2018,38(22):8213-8222
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千顷塘区域,利用网格式红外相机法,对华南梅花鹿的分布及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华南梅花鹿在千顷塘区域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均有分布。其中华南梅花鹿在1200—1300 m的高海拔区域拍摄率最高(10.32%),其次是700—800 m的区域,而600—700 m的低海拔区域最低;在6种不同植被类型中,落叶阔叶林中拍摄率最高(4.60%),其次是针叶林,而常绿阔叶林最低。华南梅花鹿各月份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冬季的α值的平均数明显高于其他3季,这表明华南梅花鹿在冬季的活动时间分配相对其他季节更不均匀,活动时间较为集中。华南梅花鹿各月份间的昼行性指数β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年度各月份β值的平均值为0.60(13/24),表明华南梅花鹿是一种昼行性动物。利用季节性活动强度指数γ发现,华南梅花鹿四季活动有两个低谷期(10:00—11:00和19:00—20:00),γ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日活动高峰期一般有3个(7:00—9:00,12:00—14:00,17:00—19:00)。  相似文献   

10.
四川梅花鹿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四川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分布有我国现存最大的梅花鹿野生种群。2011年6-9月,采用样方法对保护区梅花鹿夏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调查,共布设109个样方(利用样方61个,对照样方48个),测量并比较了海拔、坡度等20个生境因子。结果显示,梅花鹿偏好利用的植被类型为灌丛、草甸、针叶林,同时选择隐蔽度较高的生境;此外,距水源距离、灌木高度、灌木盖度、灌木密度、草本高度和草本盖度6个连续变量在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5或U<0.05)。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夏季偏好选择草本盖度大、靠近水源和林缘的生境,回避远离水源和林缘的生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