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蜇     
海蜇是一种大型食用水母,早在1600多年前晋代时就已经开始食用。据报道,我国沿海分布有海蜇、黄斑海蜇、面蜇及沙蜇等4种。其中以海蜇在我国分布最广,从辽东半岛直至广东沿海均有分布。我们日常食用的海蜇,主要是这一种,它历来是我国沿海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Rhizostomae、根口水母科Rhizostomidae。  相似文献   

2.
海蜇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ve)是隶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海蜇属的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浮游性大型食用水母。 我国沿海,自南到北均有海蜇分布,其中以浙江、福建、江苏、辽宁为主要产区。关于海蜇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就杭州湾海蜇的形态结构作一介绍,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沿海出产的腔肠动物水母类中,与国民经济有关的,首先要数海蜇,其次便是这里所要叙述的霞水母。海蜇是东海和黄、渤海的丰产食用水母;霞水母体型虽大,却没有食用价值,但是由于它在黄、渤海的渔汛时期的大量出现,却成为当地渔业很大的一种敌害。在它大量出现时期,可使渔获量锐减乃至停止,所以它是一种可注意的有害水母。本文把它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和为害情况作一简要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横裂生殖(strobilafion)是大多数钵水母(Scyphomedusac)特有的一种无性繁殖方式,指螅状幼体经分节(segmentation)和变态(metamorphosis)两个紧密联系的发育阶段产生碟状幼体的全过程(Spangenberg,1965)。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生活史多次变态过程中,横裂生殖是一个重要环节(丁耕芜、陈介康,1981);就经济意义而言,人类食用的是海蜇水母型成体,只有通过横裂生殖才能产生实质为幼水母的碟状幼体。因此,阐明海蜇横裂生殖的诱导和抑制条件,无论对发育生物学研究,或以人工手段培育出大量海蜇幼水母用于水产增殖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桃花水母及其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桃花水母是一种濒临绝迹、古老而珍稀的腔肠动物,已有数亿年以上的生存历史,是地球上最低等级的无脊椎动物,是腔肠动物中生活于淡水中的仅有种类,是进化过程中的关键物种,具有极高的生态和人文价值,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由于三峡水库的蓄水,桃花水母的生境将惨遭淹没,桃花水母濒临灭绝,这一珍贵物种的灭绝,不仅是世界物种多样性的损失,也是我国古代记载的“桃花鱼”这一文化资源的永久丧失。由于桃花水母较为罕见和出现时间极短,人们对其知之甚少,故本文从其生物学特性、出现时间、种类、分布以及研究现状等方面对桃花水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述,提出了保护和研究桃花水母的科学意义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属于钵水母纲(Scyphozoa),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Rhizostomatidae),海蜇属(Rhopilema),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增养殖品种,同时是我国钵水母研究的代表种类。海蜇、沙海蜇(Nemopilema namurai)、海月水母(Aurelia auria)等大多数钵水母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包括营栖息生活的无性阶段(水螅体)和营浮游生活的有性阶段(水母体),从水螅体到水母体的转变是通过一个有序变态过程实现的,叫作"横裂生殖"。"横裂生殖"是钵水母特有的一种无性繁殖方式,也是钵水母水螅体产生水母体的唯一途径,是影响水母体种群数量的重要环节,亟需加深对其调控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为生活在淡水中的腔肠动物。我国古称桃花鱼,四川乐山又称金钱鱼,重庆称降落伞鱼、马鼻子,宜宾称保险伞鱼。这种动物在四川省最早的记载系南宋淳佑十年,熊文稷“忠州桃花鱼记”文中记有“……犹疑为逐杨花落者,睇视之,觉花蕊蠕蠕然动,且浮沉于勺水之中,而悠悠然自适……”。这是对桃花水母的生动记述。桃花水母属动物在我省已发现有三种,即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 Lan-kester1880,中华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inensis Gaw&Kung1939和四川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ichuanensis He&Kou1984。中华桃花…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我国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一个古国。对鱼类的捕捞、饲养、驯化可说是世界最早的国家。远在3,100年前纪元前1,200年,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注意到保护河川中天然产的鱼卵和幼鱼,并开始饲养它们,可惜这些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经验,缺乏专书整理记载。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一书,记载60种鱼类,但其中只有51种是真正的鱼类(他误把软体动物的乌贼、腔肠动物的水母、哺乳类的海豚等列为  相似文献   

9.
每当春末夏初,暴雨过后,在我国东南沿海,人们常可以看到大批的海蜇,就象无数顶蓝里透紫的雨伞,在海面上聚集浮动,向岸边飘来。所以自古沿海渔民就有这样的谚语:“四月八,一哺雨,一葡蜇”。海蜇,学名水母,是一种极古老的海洋腔肠动物,早在五亿多年以前,它就飘浮在寒武纪时代的海洋里了。年代如此久远,大海波浪滔滔,这种既没有五官,又没有骨骼,如同胶状物质一般的低级生物,为什么能够安全生存、繁衍至今呢?原来,在海蜇的身上,有着许多适应海洋环境的秘密,说来是很有趣的。  相似文献   

10.
东海区大型水母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温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 2 0 0 4年 4月和 6月东海区中北部海域大型水母的监测调查结果为依据 ,分析了东海区大型水母的主要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温度、盐度环境的关系、以及主要种类间的个体生长差异。结果表明 :4月大型水母的优势种类多管水母约占 75 %、霞水母约占 15 %和沙水母约占 5 % ;6月大型水母的优势种类沙海蜇约占 6 0 %、多管水母约占 2 0 %和霞水母约占 10 %。其中沙海蜇和霞水母为往年东海区大量暴发的种类。沙海蜇为低温高盐种 ,适温范围为 12~ 17℃ ,主要分布于黄海冷水团伸向东海舌锋的锋面以北海域 ,密集分布区最高网产为 10 0 0 0 kg/ h左右 ;霞水母为暖水高盐种 ,适温范围为 2 0~ 2 5℃ ,主要密集分布于东海北部的暖水控制海域。黄海冷水团势力强弱可作为判别沙海蜇暴发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因子。东海区大型水母主要优势种的生长速度以沙海蜇最快 ,其次为霞水母 ,而多管水母相对较慢 ,且个体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