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麦发芽过程中三大营养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燕麦相关产品、充分利用中国现有稀缺的燕麦资源以及最大限度的挖掘裸燕麦的可利用性,对来自陕西的一个裸燕麦品种进行发芽六天的试验,并分析燕麦籽粒在发芽过程中三大营养素和β-葡聚糖含量的变化得出以下结果:在裸燕麦发芽过程中总氮含量和脂肪含量变化不明显,分别下降了0.2%和0.1%,发芽六天后淀粉含量从原种子的63.04%降至52.8%。但是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则增加很明显,β-葡聚糖含量相对于原燕麦种子本身含量来说在发芽过后下降幅度也较大,下降了约3%。这一结果说明燕麦发芽后其营养价值增加,但是基于β-葡聚糖功能特性的利用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葡聚糖凝胶LH-20,从火麻仁7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鉴定和波谱方法鉴定方法确定为CannabsinA(1).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正二十四烷酸(4)、甘露醇(5)、棕榈酸(6)。  相似文献   

3.
利用SSR和AFL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52份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61对SSR引物中,有4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共扩增出102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25个,多态性百分率为24.51%,每对引物的扩增带数变化在17~30之间;在100对AFLP引物中,有9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产生多态性,共扩增出618个标记,多态性标记33个,占总数的5.34%,每对引物组合扩增的标记数分布于47~81之间。成对品种的欧式距离变化在2.00~5.57之间,平均值为4.21,单一品种欧氏距离的平均值分布在3.73~4.75之间,表明不同品种之间遗传差异不大。基于SSRs和AFLPs多态性数据的聚类分析,可以将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SAGs),但类群划分与品种地理来源不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苔藓Bazzania japonica的挥发油,用毛细管色谱法对挥发油进行了分析,采用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用GC-MS联用技术对分离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经计算机检索并结合文献调研,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3%,其中含2个单萜、31个倍半萜(其中11个为含氧倍半萜)和4个二萜(其中1个为含氧二萜),主要成分为4-epi-11-nor—aristola-1(10),11-diene(10.5%),4-epi-11-nor-aristo-la-1,9,11-triene(6.5%),β-caryophyllene(8.0%),β—barbatene(7.2%),globulol(8.8%),aristol-1(10)-en-12-ol(9.1%),和tridensenone(8.7%).  相似文献   

5.
海南木莲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海南木莲叶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结果:共鉴定出4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99%,其中主要成分是橙花叔醇(16.44%);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5.27%);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5.12%);α-丁香烯(4.97%)和丁香烯(4.48%)。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花椒果皮挥发油,出油率为0.603%。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从野花椒果皮挥发油中分离出150个色谱峰,鉴定了10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2.96%,主要有1,8-桉油素(17.91%)、柠檬烯(12.66%)β-榄香烯(9.81%)、α-萜品醇(7.61%)β-芹子烯(4.81%)、β-芹子烯(3.79%)、α-石竹烯(3.71%)等。  相似文献   

7.
燕麦属(Avena L.)植物中有5个栽培种即普通栽培燕麦(A. sativa L.)、埃塞俄比亚燕麦(A. abyssinica Hochst.)、地中海燕麦(A. byzantina Koch)、砂燕麦(A. strigosa Schreb.)和大粒裸燕麦又称莜麦(A. nuda L.),其中大粒裸燕麦的子粒不带稃皮为裸燕麦,其他物种均带稃皮为皮燕麦。国际上主要种植皮燕麦,而我国主要种植大粒裸燕麦,由此不难看出,大粒裸燕麦在世界燕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然而,关于大粒裸燕麦的起源和分类地位问题,迄今学者们的意见仍不尽相同。笔者通过参阅有关文献和研究实践,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大粒裸燕麦起源于我国山西和内蒙古一带,在植物学分类上应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即A. nuda L.。  相似文献   

8.
根据已知植物病程相关蛋白基因β-1,3-葡聚糖酶基因(PR2)的保守结构域设计2对简并引物,从高杆野生稻基因组DNA中分离出3条防卫基因类似物(defense—genes analogues,DGAs),其中2条具有通读的ORF,另一条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对这3条序列在NCBI上进行同源性搜索发现,在核苷酸水平这3条序列均与水稻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具有90%~93%的同源性,与已知大麦、小麦、高梁、黑麦、燕麦、玉米等其它植物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具有69%-81%的同源性。在氨基酸水平与水稻、大麦、小麦、黑麦的β-1,3-葡聚糖酶具有60%~93%的同源性。对具有通读ORF的2条序列RD1-GG6和RD1-GG12进行表达分析,发现经水杨酸(SA)诱导后表达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啤酒废酵母中β-1,3-葡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酶-碱法从经超声波处理的废酵母残渣中提取β-1,3-葡聚糖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理想的酶处理工艺条件:酶添加量208U/g,温度50℃、pH6,酶解8h,蛋白质去除率为62.82%,每L废酵母液中可回收0.348g多肽、氨基酸的蛋白水解液;碱处理工艺条件:用30mL质量分数为2% NaOH溶液在70℃处理酶解后的沉淀物5h。所得β-1,3-葡聚糖纯度为90.50%,得率为11.00%,经紫外光谱、薄层层析和性质分析为高纯度的β-1,3-葡聚糖。  相似文献   

10.
我国蚕豆品种资源对蚕豆锈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00年对241份蚕豆品种(系)进行抗蚕豆锈病鉴定,其中表现高抗(HR)的材料2份,占0.83%;抗病(R)和中抗(MR)的材料131份,占54.36%,中感(MS)和感病(S)材料104份,占43.15%,高感(HS)的材料4份,占1.66%。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株高、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及粒重的材料抗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