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阐明SPD对大鼠纹状体突触后D1受体的激动作用特性,本文应用反磷酸化在体内测定及放射配体结合方法,分别观察SPD对6OHDA损毁大鼠纹状体DARPP32体内磷酸化作用及突触后D1受体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皮下给予SPD(20,40mg/kg,21d),损毁侧纹状体DARPP32体外[32P]的掺入量较健侧下降50%(P<001)。换言之,损毁侧纹状体内DARPP32的磷酸化程度增加了。然而,SPD使损毁导致D1受体上调的作用减弱(Bmax从3850±261fmol/mg降至3197±201fmol/mg水平)。因此,SPD激动D1受体,使6OHDA损毁大鼠纹状体内DARPP32磷酸化作用加强,而受体密度减少。这是SPD调节脑内D1受体信号转导功能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SDS-PAGE中蛋白质回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DS-PAGE中蛋白质回收方法傅国平(南京经济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03)关键词蛋白质回收SDS-PAGE作为一种常规的蛋白质分离及分析手段,具有简便、迅速的优点,但从凝胶中回收所需蛋白质往往比较困难,主要是由于经考马期亮蓝染色及固定后...  相似文献   

3.
γ—氨基丁酸受体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功能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反应动力学(激活,失敏和失活)是否在快速抑制性突触传递中起作用及怎样发挥作用是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膜片钳技术及快速施药系统的应用,对GABA受体的反应动力学的结构基础,单通道水平的发生机制及其人功能意义等开始形成较全面的认识,揭示了其反应动力学在调节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中的关键作用及在快速抑制性突触传递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岩  段中平 《动物学报》1994,40(2):169-173
对2.5、12和29个月雄性Spraque-Dawley大鼠黑质网状部突触岛的年龄性变化进行形态学和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随增龄,突触岛内终末数目明显减少,与幼年组比较,中年组减少22%(P<0.05),老年组减少39%(P<0.05),同时,终末及树突内出现一系列形态学改变,胶质鞘直接覆盖树突的面积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的结构功能与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枢多巴胺 (DA)能系统信号传递决定于突触间隙DA的浓度水平。DA在完成神经信息传递后 ,通过重摄取和酶解二种途径灭活以终止信息传递。其中大部分DA为位于突触前膜上的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所摄取 ,转运至突触前神经元以备再次利用。近年来研究发现 ,DAT并不只是简单地重摄取DA ,DAT同时又是调控突触间隙DA水平和维系突触前DA合成、储存功能的关键因素[1] 。另外 ,DAT还是许多精神药物潜在的作用靶位点。因此 ,研究DAT结构、功能及其调控 ,有助于阐明DAT与DA系统精神神经疾病的关系和探索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Liu Y  Li WQ  Wang Y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2):117-120
神经型钙粘素(N-cadherin)作为经典钙粘素家族的一员,是钙离子依赖的细胞连接中的一种重要跨膜成分,而其作为神经突触的粘附受体不仅为跨突触的细胞骨架提供了形式上的连接,还成为了功能上沟通突触前后膜的桥梁,传递粘附信号并调节突触的发育和成熟突触的可塑性。本文主要就后者讨论N-cadherin参与的成熟突触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及调节中的新近进展,并试从粘附作用与信号传递两方面,分别从粘附作用的建立和调节,跨膜、跨突触,以及胞内信号传递,来分析N-cadherin对成熟突触的作用。可以看出,粘附是基础,信号传递是建立在其上的功能,并受粘附的调节。二者相互联系,协调作用。粘附的建立需通过信号传递与细胞骨架沟通,而粘附反过来又成为信号传递通路的起始信号,从而共同介导突触的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及重塑。  相似文献   

7.
亲和素结合蛋白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曾发现在日本血吸虫虫卵中,存在一种新的能与亲和素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称为亲和素结合蛋白,在分离纯化ABP的基础上,用SDS-PAGE及ephadex G-150分别测定了ABP的分子量,并做了糖蛋白染色及等电点测定,实验结果表明ABP是一个分子量为65kD的碱性糖蛋白,由数个相同的分子量为12.7kD的亚单位组成。SDS、β-硫基乙醇处理的DDBP仍能与亲和素结合,提示ABP的亚单位能与亲和素结  相似文献   

8.
用外源SPD处理根系可以显著提高小麦叶内SPD的含量,抑制乙烯的产生和蛋白酶的活性,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并降低细胞膜的相对透性。PCMB处理根系可以显著降低小麦叶片SPD的含量,促进乙烯的产生,增加蛋白酶的活性和细胞膜的相对透性,降低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可见小麦叶片SPD含量可能与乙烯产生间存在负的相关性。较高的亚精胺含量及较低的乙烯产生速率可能对叶片的衰老过程具有阻抑作用。反之则可能表现为促进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钙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Cl2浸种提高水稻幼苗叶片中结合态钙、内源抗氧化剂(GSH、AsA)含量和膜保护酶(CAT、SOD和POD)活性,也增加可溶性蛋白质中煮沸稳定蛋白质(boiling-stableprotein)的含量。冷胁迫期间,CaCl2并能减少因冷胁迫引起的GSH、AsA含量,CAT、SOD和POD活性以及煮沸稳定蛋白质下降的程度。在恢复期间,经CaCl2处理的幼苗其GSH、ASA、CAT、SOD和POD以及煮沸稳定蛋白质水平均有回升。  相似文献   

10.
视皮层LTP维持阶段的突触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hen YC  Han TZ  Shen JX  Qiao JT 《生理学报》1999,51(1):73-79
本实验使用18~20d的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在LTP出现后3h取局部微脑片固定进行LTP维持阶段超微结构的研究。分别与孵育相同时间而未予任何刺激的脑片和仅给予测试刺激的脑片作比较。运用图像分析仪分别对三组电镜结果进行以下参数的测量:(1)突触间隙的宽度;(2)突触后致密物(PSD)的厚度;(3)活性区的长度;和(4)突触界面曲率。用双盲法对突触数目进行计量,并用立体计量学方法对各种突触类型进行定量,所得数据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1)LTP形成后15h左右,其反应达到峰值,然后维持在最高水平一直到3h仍无下降趋势;(2)突触间隙的宽度较两个对照组明显增宽;(3)PSD的厚度也明显增厚;(4)活性区的面密度及突触界面曲率明显增加;(5)总突触数目和棘突触数目的数密度较空白对照明显增高;(6)穿孔性突触的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结果提示:活性区面密度的增加及突触界面曲率的增大可能是LTP维持的形态学基础。穿孔性突触的形成与LTP的维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