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温热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利用国际水稻研究所耐热圃材料,在抽穗扬花期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了该时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主要品质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水稻耐热圃材料的耐热性有较大的差别,依然存在高温相对敏感材料;抽穗扬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主要品质评价指标影响较大;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的透明度、长宽比、垩白率、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指标与品种的耐热性相关关系不大;高温胁迫下直链淀粉含量变化与品种耐热系数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59 78);高温胁迫下胶稠度变化与不同水稻品种的耐热系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16 70)。 相似文献
2.
以超级杂交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为材料,设置日排夜灌,灌溉水深4~5 cm(H1);日排夜灌,灌溉水深8~10 cm(H2);深水灌溉,保持水深8~10 cm(H3)等3个处理,以稻田湿润处理水层0~1 cm为对照,研究了抽穗扬花期遭遇低温条件下不同灌水方式和水层深度对双季晚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温期间,不同灌水处理叶片、土层和冠层温度较对照均有所提高,其中H2处理增温效果最好.低温胁迫下各处理稻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逐渐降低,其中H2处理降低幅度最小;H2处理叶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最小,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其余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增幅最小,过氧化氢酶下降幅度最小.灌水保温均可达到增产效果,以H2处理效果最佳,遭遇低温的2014年和2015年第二播期H2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2.9%和13.5%;从产量结构上看,各处理较对照在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结实率、千粒重上均有一定的改善,日排夜灌8~10 cm水深处理是增强双季杂交晚稻抽穗扬花期低温抵御能力较为实用的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3.
2017-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福建项目组对省内9个地级市74个县(市、区)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和征集,经过系统调查共收集到水稻地方品种资源148份,并进行了表型性状和稻瘟病抗性鉴定评价。调查发现,在福建闽西和闽北地区收集到的水稻资源数量远比闽东南沿海地区多,海拔4~1000 m地区均有收集到水稻地方品种;表型鉴定结果表明: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中籼稻和粳稻数量相当,而粘稻和糯稻数量相当;大多数品种表现为种皮白色、叶鞘绿色、颖尖黄色、颖色黄色,谷粒形状以阔卵形、椭圆形为主;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数量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鉴定评价获得抗稻瘟病资源有下洋粳稻、罗洋粳稻、丹阳糯稻、香春优种、宫占同安本、红米、红壳糯、黑米和红米仔9份。经综合评价筛选出香春优种、红米、红米仔、428、K28和长龙时谷6份优异水稻地方品种。本研究可为福建水稻地方品种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6个大丽花(Dahlia pinnata Cav.)品种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处理(40℃/35℃,14 h 昼/10 h 夜)2 d对其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计算耐热性综合评价值D ,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鉴定大丽花耐热性指标。结果显示:(1)高温胁迫后,叶片中F v/F m值和叶绿素含量均下降;抗坏血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在叶片中上升,在茎中下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叶片和茎中均下降;总酚含量在叶片中显著上升,在茎中显著下降;花青素含量在叶片和茎中均上升。(2)基于耐热性综合评价值D ,6个品种中,‘SLGZ’耐热性较强;‘KEW’、‘QKL’和‘YH-C11’耐热性中等;‘AGR-C1’和‘YY-C5’耐热性弱。(3)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和叶绿素含量、茎的可溶性蛋白和抗坏血酸含量、热害指数可作为鉴定大丽花耐热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温半致死温度( LT50)评价低温条件下10个红掌( 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品种的抗寒性;并在测定高温(39℃)处理48 h后各品种叶片生理指标的基础上,对这些指标的耐热系数和相关系数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10个红掌品种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经过-1℃、-3℃、-5℃、-7℃和-9℃的低温处理,10个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 REC)均逐渐增大,其中,品种‘阿拉巴马’(‘Alabama’)的REC值呈“缓慢升高—迅速升高”的趋势,其他品种的REC值均呈“缓慢升高—迅速升高—平稳升高”的趋势;依据Logistic方程获得的各品种的LT50值,10个红掌品种的抗寒性由强至弱依次排序为‘阿拉巴马’,‘皇冠’(‘Royal champion’),‘马都拉’(‘Madural ’),‘甜冠军’(‘Sweet champion ’),‘特伦萨’(‘Turenza ’),‘阿瓦托’(‘Avento ’)、‘阿瑞博’(‘Arebo’)和‘粉冠军’(‘Pink champion’),‘白冠军’(‘White champion’),‘骄阳’(‘Sierra’)。高温处理48 h对各品种叶片的生理指标均有一定影响,其中,REC值和CA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室温)、MDA含量高于或等于对照,它们的耐热系数均大于100%;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及脯氨酸含量均低于对照,它们的耐热系数均小于100%;多数品种叶片的SOD和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SPC)低于对照,耐热系数也小于100%;仅品种‘阿拉巴马’叶片的SOD和POD活性及SPC值略高于对照,耐热系数大于100%;各指标的耐热系数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1.50%,其中,第1主成分定义为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第2主成分定义为光合色素含量,第3主成分定义为膜透性。根据耐热性综合评价值,10个红掌品种耐热性由强至弱依次排序为‘阿拉巴马’、‘皇冠’、‘阿瓦托’、‘阿瑞博’、‘马都拉’、‘骄阳’、‘特伦萨’、‘粉冠军’、‘甜冠军’、‘白冠军’。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阿拉巴马’的抗寒性和耐热性均较强,可以在不同气候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对甘肃省东部7个地区30个县海拔953~2024 m、33°44'~36°04'N范围内的高粱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考察征集,新征集到高粱品种资源128份。在统一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8个质量性状、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8份高粱地方品种资源主要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172;穗粒重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468,芒性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仅0.627;穗型变异系数最高为62.99%,生育期变异系数最低只有3.99%。在7个地区中,庆阳地区征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86;兰州地区征集的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仅为0.373。聚类分析表明,128份品种资源可分为6大类,6大类中都有庆阳和定西地区的品种资源,说明庆阳、定西地区新征集到的高粱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7.
8.
为发掘上海地方毛豆资源中潜在优异性状,丰富菜用大豆种质资源,本研究对来自上海崇明岛屿的9份地方毛豆品种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9份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明显。根据各品种的感光性反应,可将9份资源分成春播生态型和夏播生态型2种,其中,六月拔、早绿皮、骨粒青和乌大青为春播生态型,其余品种为夏播生态型。依据各品种的鲜豆粒品质,则将早绿皮、乌大青和黄牛踏扁等归为菜用型大豆优异种质,这些品种具有大荚(荚长大于6.0 cm,荚宽大于1.5 cm)、大粒(干子粒百粒重大于40 g)、茸毛灰白、荚色浅绿和鲜豆粒品质好等优点,而骨粒青的子叶碧绿、子叶大,可作为青豆苗资源开发。9份资源的干子粒粗蛋白含量均大于42%,其中六月拔和细八月白的含量高达45%以上,是优异高蛋白大豆种质。9份资源中未发现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和Sc-7株系的种质,也未发现抗大豆锈病的资源,有待进一步改良提高其抗病性。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外茶梅品种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种质创新工作,其中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自2002年起,共收集国内外茶梅品种80余种,建立品种资源基地并对其进行了鉴定评价,筛选出3个适于上海地区的品种,并登录新品种1个。 相似文献
10.
平榛是我国重要的榛属植物资源,为鉴定、评价和保护平榛种质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99份平榛种质资源坚果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平榛种质资源坚果的24个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0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确定了4类影响因子,反映了育种选择方向及潜力;基于各种质间形态性状的遗传差异,将99份平榛种质划分为5大类群,第Ⅰ类群可作为选育果面光滑品种的育种和候选亲本材料,第Ⅱ类群可作为选育大粒型、适宜机械化加工的育种和候选亲本材料,第Ⅲ类群具有作为市场产品的潜力,第Ⅳ类群可作为选育圆形、果面无条纹的育种和候选亲本材料,第Ⅴ类群可作为选育高丰产性品种的育种和候选亲本材料。上述研究为平榛种质资源的评价、保护和选优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12.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rice plants showing reduced heading date and plant height by ectopic expression of rice MADS-box gene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Jong-Seong Jeon Sichul Lee Ki-Hong Jung Woong-Suk Yang Gi-Hwan Yi Byeong-Geun Oh Gynheung An 《Molecular breeding : new strategies in plant improvement》2000,6(6):581-592
13.
14.
以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保存的196份代表性葡萄属种质为试材,利用叶绿素荧光参数法对其耐热性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96份葡萄属植物的耐热性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数值在0.0792~0.6836之间,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耐热性服从正态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聚类法,将其耐热性分为弱、中、强3种类型,叶绿素荧光参数分级阈值分别对应≤0.3、(0.3,0.5]、0.5,利用该分级标准筛选出了腺枝葡萄双溪03、刺葡萄梅岭山1301、菱叶葡萄0945和和田绿葡萄等48份耐热性强的葡萄种质,起源于我国的野生葡萄耐热性整体上高于其他类群或品种。研究结果对于利用抗性亲本选育耐热葡萄新品种和葡萄抗热机理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芒果花果期蓟马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用拍打法定期定点监测了海南省乐东、东方和儋州三地不同果园内花果期蓟马种类及其数量的变化情况,为芒果园蓟马的监测与适时防控提供数据支撑。三地共采集到2科8属18种蓟马,其中儋州果园的蓟马物种丰富度最高(16种),乐东和东方分别为11种和9种;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及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为海南芒果园普遍发生的恒有种。乐东、东方及儋州三地果园蓟马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153、0.834和1.371,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81、0.379和0.494,表明不同种类数量分布不均一,其中优势种花蓟马在群落中的数量较大。三地果园花期不同阶段芒果植株上的蓟马种类数及虫口数均表现为花穗初抽期少,随着花穗抽长蓟马种类数及虫口数均逐渐增加,至盛花或谢花期种类数达最多,其中儋州盛花期种类多达13种;座果后,特别是小果期种类数及虫口数均迅速下降。成虫与若虫在种群中的占比随芒果花期的发展有明显变化,三地果园总体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花穗初抽期以成虫为主,占种群总量的比例达95.0%~100%;随着花穗抽长,成虫占比逐渐下降,至谢花或座果期达最低,随后再升高。芒果花期不同阶段若虫占比与该阶段至座果期所需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明确了海南不同地区芒果园的蓟马种类,以茶黄蓟马、花蓟马及黄胸蓟马为海南普遍发生的恒有种。芒果花果期蓟马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指数(H′)以儋州最高,为1.371。花穗抽长期蓟马开始迁入果园,其种类数及虫口数均逐渐增加,至盛花或谢花期种类数达最多;座果后,蓟马开始迁出。 相似文献
16.
17.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孕穗开花期高温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7个省(市)的19个地区作为样点,统计分析了各样点近36年(1970—2005年)水稻始穗前15d至始穗后20d内日最高气温≥35℃的时空分布特点;并根据全球气候渐变模型GISS GCM Transient B Runs生成的研究区域2030、2050年的气候渐变情景,分析了该地区未来水稻孕穗开花期≥35℃高温逆境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36年来长江中下游的早稻孕穗开花期出现高温日数的上升趋势显著,未来气候情景下水稻逆境指标出现日数最多的是单季稻,其次依次为早稻、后季稻;双季稻种植区,在未来气候变化中,长江中游地区温度逆境出现日数将大于下游地区。研究区域水稻气候产量的增减与该地区水稻逆境指标的关系说明,高温导致的颖花败育是水稻减产的重要原因;未来气候变化的两种(2030、2050)情景下,长江中游地区的减产幅度大于长江下游地区,减产幅度最大的是长江中游地区的后季稻。 相似文献